那時連什麼 ibook, iMac, iPod...等等的都還沒出現咧
老爸因為是美術設計協會的會員
會員中當時有專門銷售 Apple 產品的朋友
小時候好像是我老爸的朋友帶我們去聽 Apple 的教學 (很久了, 那時只知道電腦的畫面中有一個垃圾桶...)
之後就買了台 Apple Macintosh 裝在家裡學習使用
那時也只是用裡面的 Claris Work (忘記有沒有拼錯)
還有另外裝的軟體 -> 通博 (很像現在的 M$ Word)
來自己練習做文字稿, 那時還將國中的英文課本中的一個章節打進去,
然後用雷射印表機印出來...
之後就學習使用 Adobe 的 Photoshop & Illustrator
因為那時的 Apple Macintosh 的強項就是在影像處理上面
(同期的 PC 應該還在 386/486 時代)
又加上家裡工作需要, 於是將電腦搬到家裡的工廠, 作為繪稿用
也因為引進 Mac 之後, 家裡的工作有好過一陣子
也就添購第二台 Mac 作為工作用, 原先的 Mac 則又變成我的專用機
直到我高職後則添購一台 486 PC 作為下課在家使用的電腦 (因為電腦遊戲的關係 XD)
(國中時期就有學了一點點 PC, 直到高職才重新開始學習 PC)
直到高職畢業之後, 中間有一年重考二專, 所以到我老爸的朋友的 Apple 電腦公司打工
那時也接觸到了 Apple 的 PowerPC (我家的還不是 PowerPC 咧)
還有 UMAX 出的 Apple Mac 相容機 (現在應該很難看到了, 除非有人還沒淘汰)
之後也接觸到 G3 系列的機種, 甚至外出到客戶的公司還用到很舊的 Mac
(螢幕主機一體成形化, 忘記型號叫做什麼了,
很像當時 Mac 一開機的小 Mac 圖樣的形狀, 不是之後才推出的 iMac)
而作業系統部分, 從當時的 MacOS 7, 然後用到 MacOS 8 ..(MacOS 6 好像也用過)
之後因為某個因素就沒在那邊做了...(那間店之後也關門大吉了)
而在讀二專的期間幫家裡工作, 主要都是用 Mac 的 Adobe Illustrator 畫化妝品紙盒的外型
然後再存到 MO 帶去製版社輸出並燒版, 供印刷使用
那時的 CD-R 在 Mac 上並沒有很多燒錄器支援, 只能用 SCSI 的, 燒錄軟體只有 Toast 可用
所以只能用隨時可以存取刪除的 MO 來存 (MO 現在應該還有人在使用, 但不如隨身碟好用多了)
直到考到二技之後, 家裡的工作也收起來沒做了 (同業競爭的關係, 導致沒有工作可做)
而家裡的 Mac 也就功成身退了, 現在還擺在我的房間內
應該還是可以動, 但是能動的話也不知道可以做什麼了...
因為我家裡的 Mac 能做的, 我的 PC 也可以做 (這邊就不再多說了, 免得又...)
所以從那時開始到現在幾乎已經沒有再添購 Mac 的東西了
因為也找不到相容的東西可以裝在家裡的 Mac 上了
直到最近 Apple 出了 Mac Mini, 看起來有點心動
因為所需要的費用很低, 我還應付的起,
但是如果要買 Mac Mini, 還是得先問問自己買了它,
會在它上面做什麼事情?
但是也許在 Mac Mini 上可以做到在 PC 做不到的事情
不過我沒想那麼多 (因為想到的都是兩者可以做到的事情)
不如還是先放慢腳步, 先確定自己是否需要用到 Mac Mini, 再去購入
因為主要還是軟體的取得來源的問題
以前用老舊的 Mac, 光在它上面所購買的軟體不知道花了多少 $
而且那些軟體現在也不能用了 (磁片版, 大概發霉了, 搬家的時候可能也被家人拿去丟了

所以不太想再重蹈覆轍做出同樣的事情
但還是要多看看這個版面的文章, 也許可以找到 Mac 上的軟體使用的心得
然後再決定是否要跳回到 Apple 的世界中繼續遊玩...
這是簽名檔
我也是國中時第一次踏入 麥金塔 ,那時候同樣是長輩工作關係。
想當然耳,自然是美工相關的工作,那時第一個認識的是 Macintosh LC (有沒有那個 II 就不確定了),那時被拿來當印表機的伺服器。先在上頭學習操作。
就是這一台 http://macobserver.com/images/viewimage.shtml?width=569&height=578&/images/news/2001/20010323remembering1990/images/05_brochure_90.jpg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哩!無論是螢幕的色彩、滑鼠、或者是軟體界面等等,可都不是家裡面爛爛的三八六可以比。
那時候,原本前一個月還在驚嘆於 MS Windows 3.1 的圖形化界面,並漏夜努力裝載著那疊厚重得可以拿來打人的磁片。喔,那漫長的安裝時間啊~,但一個月後看到了 麥金塔 ,啊,下巴可是幾乎可以掉下來。
接著就慢慢進入了美工的地獄。在 Macintosh IIsi 上面掃描、刻黑白稿,然後啥底片輸出啥的,總之,整天就是撐著眼皮工作就是了。這是 si http://macobserver.com/images/viewimage.shtml?width=569&height=578&/images/news/2001/20010323remembering1990/images/07_brochure_90.jpg
其他還有啥 ci 的,但找不著圖片。
那時候最常用的就是這些天王級的 Photoshop 、 Illustrator 、 Freehand 等等,那時候的 PC ,哈,周邊都還整合不完全咧~藍色死神是天天報到,更不用說那種貧瘠的繪圖軟體、應用軟體、編輯程式。
過後沒有多久就去當兵了,那四年可是電腦界的轉折點。
98、ME 的革命性轉變(這兩款雖然容易當機,但是,真的比起冰冷的 DOS 易為人所親近),電腦遊戲的開始風行(相信我,很多人是因為這東西而遠離蘋果),電腦硬體設備狂風怒濤般的飛快演化及 CPU 時脈的變革、3D 開始走入電腦軟體的許多層面等等。很快的,蘋果給遠遠的拋在腦後,簡單易用早就已經不是蘋果的代名詞。
小弟我也從這時候開始離開了蘋果的懷抱。一離開,就是十年。
但隨著年齡的增長,電腦遊戲的影響力開始式微,緊接著是對於當機的不耐、硬體追求的厭煩以及電腦病毒的贈恨開始影響著小弟對於電腦這【玩意】的定義。
MS視窗 的演化趨勢是簡單不穩走向複雜穩定。硬體的設定則複雜穩定,走向簡單不穩(這是個人感覺,無關其他)。這或許是個人技術欠佳啥的,但說實在,這實在是很麻煩的。
WINTEL 電腦 的演化也是從簡單呆板走向複雜實用(許多機子不都標榜插頭、插槽等愈多愈好,真是醜陋的設計)。說真的,這樣單一沒有變化的設計,真是大大的毒害了人的生活品質。
於是,在種種的不適使用經驗的推波助瀾下,開始思索起過往的美好回憶。
這時,慾望之魔突然繃的一下從回憶深處以五彩蘋果之姿跳入了灰色腦海的漩渦之中,拉起了一條名為【新知之吉米丘與阿西魔勸敗風雲】的敗家之線。
這條線的起點是我的荷包,終點則是銀行的帳單,線是以花花綠綠的鈔票揉合而成,表面則包覆了白色的蘋果紋路與一閃閃的白色微光。
事情,就是這樣開始的。


加菲爾 wrote:
我也是國中時第一次踏入 麥金塔 ,那時候同樣是長輩工作關係。
想當然耳,自然是美工相關的工作,那時第一個認識的是 Macintosh LC (有沒有那個 II 就不確定了),那時被拿來當印表機的伺服器。先在上頭學習操作。
就是這一台
你的文章的圖都不見了 @@....
是這一台吧?
加菲爾 wrote:
接著就慢慢進入了美工的地獄。在 Macintosh IIsi 上面掃描、刻黑白稿,然後啥底片輸出啥的,總之,整天就是撐著眼皮工作就是了。這是 si
這張圖也不見了....
看起來好像是這一張?
圖片都從 google 上面找到的, 不過沒實際看過機器, 也不確定是不是如圖中的...
但是以前好像有看過類似外型的機器...也許看過忘記了...
而且以前還能在 www.apple.com 找到歷代 apple 的主機型號表
不知道還找不找得到....

真懷念當時五彩蘋果的 Mark ...
為了家裡的 Mac 還特地向台灣蘋果訂購 NB 包包, 布質的螢幕鍵盤防塵套
還有黑色的袋子 (忘記裝什麼東西用的了)
有空補這些照片上來.....
這是簽名檔

我家的是下面這兩款:
Macintosh Centris 650
Macintosh Quadra 800
和這一台相關的文章在這邊: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177&t=44320&p=1#301022
這是簽名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