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該有不少朋友跟小編一樣,一直在找尋一個適合自己的背包傷透腦筋,一方面想要輕巧減壓,另一方面又想要能裝下自己的各項物品,最後當然更期待背包能有完整的防護功能,而小編去年六月為各位介紹過 UAG 耐衝擊系列 24L 後背包,則在今年導入全新的 18L 規格的耐衝擊系列後背包,即便內部容量與包身體積縮小,但同樣具備軍規耐衝擊認證,與多功能、多層次的便利收納,同樣是一款防護性與實用性兼具的後背包。
- 橘色款
- 黑色款
- 迷彩黑款
- 灰色款
- 男性實背情境
- 女性實背情境

UAG 耐衝擊系列 18L 後背包,與 24L 後背包款式的包型設計相同,同樣融合 UAG 經典耐衝擊保護殼的立體紋路設計,並採用能增加內部容量的蛋型艙室設計,或許是因為這次除了迷彩黑配色之外,其它配色款式都採用單色設計,也讓這款背包在視覺感上更偏向中性一些。

UAG 耐衝擊系列 18L 後背包則採用 840D 耐磨尼龍布料製成,比起 24L 後背包系列的 1680D 軍用彈道尼龍材質,在耐磨性上則稍微犧牲一點,但也讓背包重量減輕不少,而尼龍布料也具備防潑水特性,如果遇到較大雨勢的話,還是要記得做好後續的擦拭與晾乾手續。而 18L 後背包系列當然也通過美國軍規等級 MIL STD 810G-516.6 抗摔耐衝擊測試標準,透過各邊角從四英尺(約 121.92 公分)摔落 26 次,能確保內部的平板裝置與筆電功能正常且零受損。
小常識時間:D 是 DENIER 的縮寫,為紡織材料測量單位,D 前方的數值越大,表示材質的密度就越大,質量則越厚。
- 防雨拉鍊設計
- 隱藏式拉鏈設計

背包底部則使用耐磨防水的布料製成,內側具備強化塑料板,用以增加背包整體的耐重性,像小編外出採訪工作時,時常要攜帶單眼相機、閃光燈加上筆電等較重的器材,也不用過於擔心底部會有掉落的情形發生,而這種耐磨防水的布料,如果將背包放置在較為粗糙的地面也不用害怕會被割破等損傷。
- 魔鬼氈設計
- 快取式下袋
- 快取式上袋
- 右側袋收納空間
- 左側袋收納空間
- 上側提把設計
- 強化車縫線
- 提把使用情境
- 背帶設計
- 硬式立體結構
- 行李箱拉桿彈性固定帶
- 強化支撐布料
- 掛袋環設計
- AirPods Pro 保護殼
- 實際使用情境
- 品牌 Logo 與標語
- 多層次收納空間
- 支撐布料
- 擺放示意
- 側開筆電收納袋

實際測量 UAG 耐衝擊系列 18L 後背包的空包重量為 780g,比起之前試用的 24L 規格款式 1026g 來說減輕了 246g 的重量。
- 18L 與 24L 背包比較(正)
- 18L 與 24L 背包比較(側)

最後當然要跟各位分享一下這款 UAG 耐衝擊系列 18L 後背包的實際使用心得,對於平常使用 13~14 吋筆電或 11 吋以下的平板電腦來說,這款 18L 容量配置的後背包,確實是相對來說較為輕巧的選擇,側開式快取的筆電專屬收納空間,對小編這種出門在外隨時要拿出筆電的使用者來說,真的是相當方便的設計,重點是只要放下單邊肩帶後就可取出筆電。看似簡約的外型設計,卻在內部採用多層次的收納空間配置,讓實際使用時有更多的空間可以分配不同的物品,且全開式的主袋設計,也可輕鬆的放入體積較大的物品,不用擔心硬擠造成包包與物品的損壞。
加上目前市面上後背包都有的提把與行李拉桿彈性固定帶的基本設計,也可在這款 18L 後背包上看到,也對於不同使用族群在實際使用有加分的效果,但比較可惜的是,包包外側並沒有設置放置寶特瓶與雨傘的收納袋設計,雖說可以放在左側收納袋中,不過物品盡量不要潮濕的放在包內會更能保護背包,此外,小編也建議在左右兩側收納袋設置一個像是之前耳機線的橡膠材質開孔,以現在每個人會隨身攜帶行動電源的情況下,可以直接從收納袋內將充電線拉出使用,會更增加整體的實用性。
▋小惡魔福利社












▋特別感謝
# 攝影協力:Jim、Martin
# Model:陳育涵、張芋圓
▋回文抽獎活動
活動規則:看完本篇文章後,回覆文章留下你對『UAG 耐衝擊系列 18L 後背包』的觀點(正反兩面皆可),留言完成後即符合抽獎資格!若是複製貼上別人的回覆內容,則會直接喪失參與抽獎資格,請務必發表自己的看法!
回文抽獎活動贈品為:UAG 耐衝擊系列 18L 後背包 共 2 個名額。
附註:贈品為隨機出貨,恕無法挑色。
抽獎回文活動截止時間至 2021 年 4 月 21 日(週三) 00:00止,之後會抽出得獎人並在本篇文章內文更新得獎名單,請各位把握時間參加!
◆獲獎名單暨抽獎影片公佈:
獲獎名單(站內ID):
得獎順序 | 會員名稱 |
UAG 耐衝擊系列 18L 後背包 | 傑克羅素小家庭 |
UAG 耐衝擊系列 18L 後背包 | 微醺鸚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