啞太小股東 wrote:
未來遠傳及亞太的用戶均可以享受連續頻寬的好處,何樂而不為呢?但仍有一些人在那顛倒是非,酸言酸語
例子1:固網
台灣有4家固網業者,中華電信、台灣固網(台哥大子公司)、新世紀資通(遠傳電信子公司)、亞太電信,初始增本300億以上,需建立最後一里固網;由於NCC同意各公司可以互借最後一里電路,於是電路建設較完整的中華電信成為出借的對象,其他3家對建設擺爛,形成一家獨大,於是固網費率...消費者成為大盤子。
例子2:2G後期與3G前期
2G開台業者有中華、台哥、遠傳、東信、和信,2G末期整合為中華、台哥、遠傳三家寡占,3G初期還沒有亞太與威寶,於是開啟電信業最輝煌的時代,ARPU高於900元(語音700+數據200),一直到亞太與威寶加入,資費才降下來。
例子3:4G
4G初期只有3家時,ARPU破千元,台星開台後才下降(亞太開台初期與台哥合作對資費影響不大),直到亞太與台哥強制拆夥後,各家資費才大爆發,ARPU掉到500元以下
透過上面三個例子可知...
電信業業者數量要5家,互相競爭的不合作關係對市場及消費者最有利,而業者僅能賺取管理財,市場寡占或聯合制價的超額利潤降低。
台星目前沒有與其他業者合作的跡象,也使用大量建基站的方式來強化競爭
而亞太目前選用與遠傳同業合作的方式,企圖擺爛少建基站(與亞太4G開台初期同一模式,亞太與台哥拆夥後,自立自強基站數量與訊號進步很多)。
於是5G業者就剩下4家...
結論:
5G資費不會降,大家爽爽用4G...這樣對市場有利?
只要再有一場合作,就可成就3家的藍海時代,ARPU重回1000元不是夢...這樣對消費者有利?
贊成各業者互換頻寬成就連續頻寬,讓市場與消費者獲益,(如3G從900/1800 一起移頻2100成就4G)
不贊成業者互換合作(偷懶不建設)及聯合制價,宰殺消費者賺取超額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