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就跟新聞報導公司員工平均年薪100萬一樣,最好是基層員工有100萬

台北直直撞 wrote:
爸爸跟媽媽平均一顆睪...(恕刪)
輕速 月租費100元以下吃到飽最實際 卡實在
覺得貴就先不要用,看看會不會變便宜
不過5G明面就只剩下4家,降價的速度可能不及4G
而台灣的頻譜標金又是世界級的高,羊毛出在羊身上下,價格很難下拉
不過好消息是溢價標金部分會挪部分到5G推廣,如月租補助或終端設備補助如同2G轉4G的高額補貼
5G使用上也不會偏向手機用戶,很多低用量但需要低延遲的IoT設備很需要
目前的4G已經被手機用搞爛了,無法滿足低延遲的設備需求(簡單來說就是網路壅塞)
因為低價及不公平頻寬使用定價,讓低延遲的IoT設備無法使用,也讓低用量用戶變成冤大頭
舉例來說
高速移動中GPS定位修正,所需的流量並不高,但延遲越高誤差越大,在4G壅塞、3G頻寬妥善率不佳下只能另想方法來輔助(如架設地面RF電波基站)

所以5G會偏向主賣流量,而不會主賣吃到飽
例如200元5G訊號給10GB,超過降為4G/128K,或1399元5G給100G,之後降4G天然限速吃到飽
低端用戶(不在意延遲或能忍受塞車)直接辦理4G吃到飽即可
貴死人的固網就是這麼定價,依提供的服務品質定價,有專線、固定制、非固定制等多種選擇
chuway wrote:
高速移動中GPS定位修正,所需的流量並不高,但延遲越高誤差越大,在4G壅塞、3G頻寬妥善率不佳下只能另想方法來輔助(如架設地面RF電波基站)

5G基地台涵蓋範圍小
所以需要大量的5G基地台儘可能覆蓋
如果是要做為GPS運用的話
高速公路、快速道路的覆蓋就不可太差
但高速公路、快速道路很多路段都不是都會區
fedora wrote:
不是吧,明明就是按 「速率」在賣網路的。

固網是依照提供的服務等級定價(只管服務等級、不管用量):
如專線、固定制、非固定、撥接,使用光纖或銅纜會因是使用的技術、設備、鋪設等狀況而定

行動網路卻是依照用量反向定價,再依限速定價(先管量再管網速),複雜很多
管量: 1GB=180元,50GB(吃到飽平均用量)=699,如果是TB級用戶單價更低
管速: 全速(號稱500M),21M、10M、5M、3M、1M、128K
服務等級: 無法提供,大家都一樣

有線網路理論上可以無限擴充,只要增加線路就可以了,所以能夠保證服務等級

行動網路使用的技術就不同了,行動網路使用分享式頻寬,無法區分用戶的等級,大家的服務等級都一樣,(雖有限速,但那是後端機房的工作,無法保證服務等級),一旦基站產生壅塞,後端機房也無能為力,還有由於無線網路使用的限制,並無法透過大量建設基站的方式來提高容量..
以目前趨勢來看
5G行動網路早晚也要走向跟固網一樣,賣頻寬不賣流量的方式
就是全部資費都吃到飽,但是有網速的限速模式
可能149限速10M,199限速20M,399限速60M,599限速150M,999限速300M,5G不限速一樣賣1399
讓消費者去選擇需要的網速
讓付更多錢的人才能辦的到不限速吃到飽

不然5G只給你1GB 2GB流量...一下就用完了
只賣單一資費1399吃到飽,這樣沒多少人想辦5G
要通話為主的就只賣4G方案,5G就賣純上網方案
原有的4G方案可能199给3GB流量,超量降速5M,但通話送100分鐘,打超過1元/分這樣
對電信業者來說,純通話所需頻寬不大,通話才是最好賺的
美酒斗十千 wrote:
高速公路、快速道路的覆蓋就不可太差
但高速公路、快速道路很多路段都不是都會區

車輛在道路系統GPS精度可以使用電子地圖等其他方式修正,
如小區域航空作業(植保機)就不行了,還有許多固定地點的感應裝置也需要網路配合(固網成本反而較高)

需要低延遲的設備需要有更穩定的網路來維持,而目前的4G已經玩爛了,回不去了!
5G開台,有需求的人跟想嚐鮮的人自然會去辦。

而想等手機資費平民價的人跟覺得4G目前夠用的人,5G資費再貴也不關他們的事。
chuway wrote:
有線網路理論上可以無限擴充,只要增加線路就可以了,所以能夠保證服務等級

行動網路使用的技術就不同了,行動網路使用分享式頻寬,無法區分用戶的等級,大家的服務等級都一樣,(雖有限速,但那是後端機房的工作,無法保證服務等級),一旦基站產生壅塞,後端機房也無能為力,還有由於無線網路使用的限制,並無法透過大量建設基站的方式來提高容量..(恕刪)


網上查到的資訊:

下一代行動網路聯盟(Next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 Alliance)定義了5G網路的以下要求:
------------------------------------------------------
- 以10Gbps的資料傳輸速率支援數萬用戶;
- 以1Gbps的資料傳輸速率同時提供給在同一樓辦公的許多人員;
- 支援數十萬的並發連接以用於支援大規模傳感器網路的部署;
- 頻譜效率應當相比4G被顯著增強;
- 覆蓋率比4G有所提高;
- 信令效率應得到加強;
- 延遲應顯著低於LTE。


● 一個基地台 ,
支援數十萬的並發連接
以10Gbps的資料傳輸速率支援數萬用戶;


而在一個基地台的電波有效範圍內,不可能居住數十萬人。即使巨蛋、跨年演唱會了不起也就 5~10萬人。甚至以後有萬人活動時,都不必出動增援基地車了。

💰以用於支援大規模傳感器網路的部署 💰

有沒有看到「商機」🤑

21世紀最夯是什麼?
~物聯網,萬物連網!

各種 智慧家電、傳感器(溫濕度、門窗感應、光線、風力、海潮....)、網路攝影機、導航機、自動駕駛車......

遠端遙控更新的公車站牌、遠端遙控更新的廣告看板、公車(位置偵測)、計程車、瀏覽車、智慧路燈、智慧公廁、自動販賣機、智慧夾娃娃機.....

萬物,萬機子,都要連網,但不想插網線,也無法用 WIFI,那就要插 SIM 卡,就要辦 5G上網。

明白多大的「商機」嗎!!!!!!! 💲 💲 💲 💵

SIM卡 不一定要電話號碼(不必打電話),只須上網。

比方:
一個人有數十台裝置要獨立連 5G網,都需要 sim卡
一間公司有數百、數千裝置要獨立連 5G網,都需要 sim卡
一個市政府,有數萬、數十萬智慧裝置需要獨立連網

他們那些裝置,不需要高速,月租上千去吃屎吧
512K、1M 、5M 吃到飽,錯錯有餘,但需要海量

如果認為一張卡,月租11元、49元、99元,看似沒什麼賺頭?

大錯特錯....
這可不是台灣 2300萬人,市場只有 2300萬個電話號碼
而是「數億台」裝置,需要獨立連網,萬物連網!
「數億台」 x 月租11元、49元、99元
賺到翻過去跟你講....

甚至可以推出 "套裝卡",
辦一份,有10張卡、20張卡...,都是一樣的速率吃到飽
以因應大量傳感器和智慧家電的需求

目前4G,為何沒這樣萬物連網?
因為 4G基地台撐不住,且頻寬問題被限速

5G
一個基地台(區域範圍),可撐數十萬台裝置同時連線
一個基地台(區域範圍),最大可以有 10Gbps 骨幹頻寬
終於可以應付萬物連網了

龐大如海嘯的商機

結果一些眼前只見蠅頭小利的,沒有宏大遠見的股東和決策者,不僅自我阻礙賺錢,還在洋洋得意說產品就是要賣愈貴才愈賺........
fedora wrote:
大錯特錯....
這可不是台灣 2300萬人,市場只有 2300萬個電話號碼
而是「數億台」裝置,需要獨立連網,萬物連網!
「數億台」 x 月租11元、49元、99元
賺到翻過去跟你講....



所以說當固網賣,全部方案都吃到飽,以網路速度來當做資費,才是王道
不是每個人都需要高速吃到飽
有人只要辦5M 10M 20M...這樣就夠了
以後是物聯網的年代,萬物連網路是趨勢
也不是每樣設備都需要高速網路
5G的頻寬更大,能夠比4G能同時容納更多的限速頻寬用戶

電信業者只想賣高價的1399以上不限速吃到飽
我再看看會有多少人想辦
對於推廣5G,等於自己築很高的牆,來擋住自己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