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街口支付2/4將大改版

dirtypoint wrote:
蠻有趣的行動支付
除了對岸 支付寶/微信的方式, 也是目前街口想要做的方式

其他兩個很成功的地區
肯亞 - M-PEAS ,主軸是電信商,等於是大家的錢在電信商 靠支 2G手機就轉帳了
瑞典 - SWISH ,錢在銀行戶頭,透過 銀行轉帳方式 , 台灣Pay 很類似做法,只是行動力差太多了

QR code 其實只是更方便的方式,不用輸入對方手機號碼或代號
重點 還是如何 讓轉帳成本 極低,且負責的公司 能讓人有信任感

美國 其實也有 VENMO,但其使用範圍 僅限於 轉帳 ,無法 實體交易

現在就看信用卡公司 VISA/MASTER 等 ,能不能推出更有競爭力的方式

或是 等著遲早被湮沒....


QR code的部份,其實現在大型國際信用卡公司(VISA跟Master)都有相關的服務,只是很少在台灣目前一般的消費交易上使用到。
(所以如果要說NFC跟Qr Code這兩種交易方式比較優,其實要看交易的環境而定,而不是一票打死NFC比較好或QR Code比較通用)

另外台灣的Line Pay,最早曾跟國泰世華銀行合作過,當時Line Pay是可以直接轉帳到銀行戶頭的。

不過後來Line Pay取消此服務,加上電子支付法規上使用獨立帳戶而不是銀行帳戶的限制,因此就電子支付來說,未來應該會很像大陸支付寶那種儲值到電支帳戶的作法。


台灣Pay我個人認為比較像集合式的簡易行動銀行App,而不是個支付工具(笑)
這實在沒辦法,Google Pay指紋解鎖就刷過的的交易,台灣Pay還要按密碼按半天...


dirtypoint wrote:
NFC 架構 經過太多人的手
金流成本太高了

還要設置 一個 pos 機

這些種種限制 就很難推 NFC 方式

成本這問題最明顯的例子
就是像KOKO綁街口 視為線上交易 便宜5%
koko 綁三大pay 反而視為 一般交易


這論點有問題,這應該只是銀行端認定的問題,跟NFC推廣無關。

我直接舉個反例。
新光銀行有一張魔法少女信用卡,一般消費回饋0.3%,指定數位通路回饋2.1%。
而這個指定數位通路,其中就包括Google Pay。
(也就是說,只要能刷google pay,會比拿這張卡的實體卡更優惠)

回到koko combo icash這張卡本身,街口為其通路,當然會有5%回饋。
但如果拿這張卡去超商刷(包括3大Pay),照樣算5%回饋。
因為超商刷卡,也是列在這張卡的通路中。

如果沒有特殊活動的話,超商中又以7-11,最高能拿到8.3%的回饋為最高。
(限星期六日 openpoint 10倍送期間,以icash交易)
今天新聞標題
為壟斷7-11市場祭天價過路費?國泰世華急澄清:是系統維護費

....
據報導指出,日前一場商討會議中,7-11收單行國泰世華銀提出,因目前7-11只裝設國泰世華的刷卡機,若其他銀行也想讓刷卡付費功能「上架」,須付一筆每月70萬、一年840萬的併機費,讓在場業者紛紛望之卻步。
...


NFC 的收單行金流成本就跑不掉
街口等 採QR code 的方式,直接就避開收單行的過路費


羊毛出在豬身上




dirtypoint wrote:
今天新聞標題為壟斷7...(恕刪)


你以為街口是淨賺?
北醫華佗曾經跟南醫扁鶴說過:「怎麼辦,腦殘沒藥醫!」
dirtypoint wrote:
NFC 的收單行金流成本就跑不掉
街口等 採QR code 的方式,直接就避開收單行的過路費...(恕刪)

這跟NFC還是QRcode無關,那只是連接的方式而已。

街口支付其實就像悠遊卡、信用卡那樣跟店家收手續費,但因為綁信用卡的話銀行的刷卡手續費也得付,左手收了卻又右手付出去根本賺不了甚麼,所以他們才推銀行帳戶綁定,就是想要省下信用卡的手續費。
http://goo.gl/b3MUUb 支持環保 減少用紙 發票要刷 手機條碼
iunknown wrote:
你以為街口是淨賺?...(恕刪)




不懂你在說什麼
我在思考金流成本

去思考兩個的差異性 NFC /QR code

光小七 NFC 就這麼難搞 ,只是應證我的看法罷了...




dirtypoint wrote:
不懂你在說什麼我在...(恕刪)


QR code支付一堆,為何小七只能用街口、LINE PAY,難道兩個長得比較帥?當然是要付錢給小七。
如果街口沒有回饋點數,等著看街口這種模式可以活多久。
Line 資本比較粗有本事大量長期撒錢,而且它的模式是要連購物也通吃,也要跨足虛擬金融。

Line跨界金融業!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41/3017266
北醫華佗曾經跟南醫扁鶴說過:「怎麼辦,腦殘沒藥醫!」
不知道你要表達什麼 ,
我關心的是全球二維碼/QR code 高速發展



節錄新聞
不過國泰世華也解釋,這不是什麼過路費,併機費是刷卡機等設備、系統連結及維護費用分攤,且其開出的併機費用符合市場行情,單機每月僅收 60 元,而原本設備成本單價就高達 9,000 元,且全台裝置數量達 12,000 多台之鉅,當初建置成本就高達 1 億元,所以並非世單方面刻意訂高價。



NFC 初期硬體成本就是貴,還有後續的維護成本

採二維碼/QR code 力方式,一個路邊攤 花個10元印個 二維碼/QR code 就能做生意了

成本部份,真的是沒什麼好比的




dirtypoint wrote:
不知道你要表達什麼 ,
我關心的是全球二維碼/QR code 高速發展



節錄新聞
不過國泰世華也解釋,這不是什麼過路費,併機費是刷卡機等設備、系統連結及維護費用分攤,且其開出的併機費用符合市場行情,單機每月僅收 60 元,而原本設備成本單價就高達 9,000 元,且全台裝置數量達 12,000 多台之鉅,當初建置成本就高達 1 億元,所以並非世單方面刻意訂高價。



NFC 初期硬體成本就是貴,還有後續的維護成本

採二維碼/QR code 力方式,一個路邊攤 花個10元印個 二維碼/QR code 就能做生意了

成本部份,真的是沒什麼好比的


NFC讀卡機成本部份,其實收單行可以不找特定銀行,而是找NCCC。
這樣可以降低建置成本,且可以跟所有銀行介接。
像目前還在全台布刷卡機的麥當勞,就是選擇NCCC的例子。

目前信用卡感應讀卡機,大多是直接跟刷卡機整合在一起。
全家超商台新那種獨立式的讀卡機反而少見。

而站在資訊安全角度上來看,店家跟銀行本來就需要定期更新卡機。
畢竟舊的機器開發商有可能停止維護,此時就需要更換新卡機,以避免卡機被惡意攻擊,造成消費者/店家/信用卡商/銀行的損失。


QR Code部份,其實店家把自己的固定式QR Code擺出來讓消費者掃,這種交易方式風險比較大。
像中國大陸就發生過店家支付寶QR Code被竄改,導致交易金額都落入攻擊者指定帳號手中的事件。

要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方式並不是隨時檢查店家的QR Code是否被竄改(因為搞不好連店家自己都不會記得正確的樣式),
而是使用one time QR code(OTQR Code),交易時才會跳QR code出來,QR cdoe只能使用30秒到1分鐘,且每次跳出來的QR Code都不一樣。
同時最好還要顯示第二個OTQR Code(或者整合到單一OTQR Code裡面),可以讓消費者掃描確認交易對方是真正的店家,這樣才能真正確保交易的唯一與正確性。

而且OTQR Code,是可以做成離線式的。
但店家需要較高的成本(例如一台小平板/手機/電子紙/PC/Raspberry Pi...等小型設備),作為OTQR Code顯示用)


另外這種交易離線下很容易被社交工程擊破,原因在於離線下店家沒有方法確認交易有正確的完成。
比如惡意消費者在店家忙碌時,出示之前交易完成的截圖欺騙店家。
如果店家並沒有立即查核帳目,馬上就是一筆損失。

說到這種社交工程攻擊,連線反而是防禦的重點。
但如果要連線,依照店家的特性,可能會有更多的問題產生。
比如夜市,如果要做到連線交易就很容易出狀況,這也是寧夏夜市推行悠遊卡失敗的主因。(註)

這部份在離線下,要防禦的難度很高,
除非店家隨時盯著自己的帳戶是否有正確入帳,但這又已經需要連線了(笑)


註:其實寧夏夜市推悠遊卡是有機會成功的,但推太早了。
根源問題在於夜市的環境,會導致有3G/4G訊號有太多的雜訊與干擾 (因為有使用頻率相近的無線設備高密度的聚集在一起),
而這需要這幾年的基地台跟手機,才有機會解決此問題。
.......

目前支援「街口支付」的通路,除了4大超商全都可接受外,還包括頂好、美廉社、101百貨、微風廣場、環球購物中心、CITYLINK、誠品、台灣大車隊…等達5~6萬個據點。至於全聯、麥味登、新光三越預計在今(2018)年內上線,最近還接觸電商平台,讓消費者在家網購即能以「街口」輕鬆付款。
.......
「信用卡為先鋒,提供帳戶連結儲值」
談到台灣的支付環境,胡亦嘉認為,國人習慣使用「信用卡」,因此最初就以信用卡「開路」,其實早以將「帳戶」儲值列為重點,但當時相關法規尚未健全,必須到超商或ATM才能儲值,使用體驗並不理想。為了讓使用者的錢容易進出,線上就能儲值、轉帳、提領,在時機成熟後即向金管會申請電子支付執照。
.......

「街口」現階段信用卡綁卡數突破60萬張,專營電子支付開業後,首波與10家銀行合作綁定實體帳戶,1個月內串接了超過30萬個銀行帳戶,預計今年中將完成介接至少25家銀行,目標引導所有銀行都加入「街口」行列。
........

「繞過國際卡組織,自己做清算」
對於未來展望,胡亦嘉提到,目標是「街口」能跨境支付,但考量國外的智慧型手機普及程度、法規、對行動支付的接受度…等因素,日後會先與當地業者合作,現階段則是聚焦在台灣的支付服務上。

至於,國際卡組織正推動「EMV Co」國際規格的QR Code,胡亦嘉堅決表示,絕不會隨之起舞改為「EMV Co」。胡亦嘉更進一步說,「他們找不到理由可以說服我」、「邏輯說不通呀!」街口就是要繞過國際卡組織,自己做清算,而且國際卡組織的QR Code在國外根本沒有成績。到海外旅遊,不管是東南亞國家、日韓或是歐洲,舉目所見通通都是「支付寶」的QR Code,若是要與國際接軌,不如直接找支付寶聯手,到時候「街口」的使用者看到支付寶就等於看到「街口」,這麼做才有價值。



以上節錄 街口老闆的專訪(卡優新聞網2018年3月9日 )

野心蠻大的 不是只想當台灣的支付寶,而是當 台灣的螞蟻金服

街口的問題就是在燒錢的戰場 能不能順利拿到下一波的資金

另外 也會測試LinePay 有沒有心下來真正玩

三大Pay 不接地氣,就可準備淘汱
dirtypoint wrote:
以上節錄 街口老闆的專訪(卡優新聞網2018年3月9日 )

野心蠻大的 不是只想當台灣的支付寶,而是當 台灣的螞蟻金服

街口的問題就是在燒錢的戰場 能不能順利拿到下一波的資金

另外 也會測試LinePay 有沒有心下來真正玩

三大Pay 不接地氣,就可準備淘汱



這ceo講太多,大餅劃太快,說真的不一定是好事。
畢竟有太多新創都是一開始發展很好,團隊拿到夠多的資金就轉手賣掉,然後接手者很快把公司搞爛....
反倒是像Line Pay這樣默默鴨子划水,檯面下到處合縱連橫,穩定且不間斷擴大版圖的廠商,比就有機會會活久一點

不過我個人也希望街口會是成功的。

另外3大Pay不會被淘汰,畢竟各有擅長。
像在百貨公司內使用百貨公司的聯名卡的話,用行動支付付款的話,銀行端就可能無法認定此筆交易是否在百貨公司內完成,因此需要改用信用卡本尊出來使用。
這就反而比較適合用三大Pay了。


而且說真的,一旦街口跟支付寶合作,那個資會不會外洩給支付寶,個人抱一個大問號....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