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者…才疏學淺這個過程相當複雜…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明的劣者年紀大了,腦容量有限只能用自己的看法簡短說明一下在4G的時代當初有5家電信商,三大二小在競爭但後面因為要標5G,還有其他外部環境的劇烈變化其中一家台灣之星因為不堪長期虧損,想要退出市場,所以賣給台灣大哥大在這之前員外算是相當會針對市場變化,而快速反應的先行者,也在不斷推測跟對手之間的變化,電信業是非常燒錢的事業員外是非常有願意砸大錢來投資5G台哥大的感覺,是以靜制動有點像是後發先至,尋求解決自身投資5G頻段及4G頻寬的不足,而發動併購台灣之星因為客戶也增加了需要更多的頻寬是以雙贏的角度來看而這個時侯…電信商5家變4家就會出現關鍵性的變化員外就勢必要跟進被迫來併購亞太電信,當然亞太電信的4G頻寬也是重點但用戶數也變多了,接下來就進入了寡占市場三大準備好了要躺著賺錢了至於這二大…台哥大與遠傳後續發展,及對於原2家台星跟亞太用戶的服務品質及該有的責任,有沒有妥善處理,還有策略是否成功就不便評論PS 忘了說只是討論著電信本業經營,沒有說到企業的多角化經營
1. 搶頻譜亞太當時手上握有 700MHz 與 2600MHz 頻譜,這是黃金資源。700MHz 穿透力好、覆蓋廣,非常適合補遠傳在郊區或室內訊號的不足。電信業就是「頻寬=戰力」,不拿就會被別家壓制。2. 用戶規模雖然亞太用戶多是低資費族群,但仍有 百萬以上的門號,等於一次買進一批「市場份額」。對遠傳來說,這能提升市佔率,跟中華、台哥抗衡。3. 避免被對手撿走如果遠傳不買,很可能被台哥大或亞太和別家結盟。那麼遠傳就會在頻譜和市場上被邊緣化。這算是一種「防禦性投資」。4. 5G 部署壓力5G 頻譜標金超貴(遠傳在 2020 年標 5G 頻譜時也花了大錢),亞太的頻譜剛好可以補充,避免遠傳必須再花鉅資標額外頻段。5. 綜效效益合併後,基地台、後勤、客服等都能整合,省下不少營運成本。長期來看,對股東是交代得過去的。簡單一句話:遠傳買亞太,是為了頻譜+用戶+防禦市場地位,就算短期內要吞下亞太低資費的「苦水」,長遠還是划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