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送門为什么国外的移动支付没有像国内的支付宝和微信那样普及?2015年年末了。感觉现在已经很少用现金了。中国一线城市在电子支付这方面已经完爆世界各大发达国家,这不过分吧?外国人也许更多用信用卡?而且感觉信用卡在个人小额转账、网上支付的便捷性方面也还是不如支付宝微信支付。作者:黑森林慕斯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801432/answer/142712913来源:知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很多人都忽视了一点:没有在网络上被骂成狗的国有银行系统的配合,第三方平台支付是无法达成目前成就的。很多网上支付、移动支付技术最早都是欧美先行,然后国内跟进最后在市场因素的催化下实现反超。这个市场因素是表象,其根基还是我国独特的以国有经济为核心的经济体制。现在很多人在赞叹支付宝、微信支付、qq与微信即时通讯的便利与先进时,往往会以移动联通、国有银行为反面例子,顺便感叹下体制问题。但只要稍微理性分析,就可以会明白支付宝们能迅速超越国外同行,确确实实就是站在国家主导的银行制度肩膀上的。第三方支付顾名思义:通过银行与客户外的第三方平台进行支付。我国银行系统为第三方支付承担了两大基础性业务:1、身份认证2、转账结算。这两项不实现,第三方支付的安全与便捷就无从谈起。最流行的快捷支付需要三个条件:1、身份证(或其他证件)2、银行卡(无论储蓄卡或信用卡,这很关键)3、手机号中国的网络支付平台对比国外有两个最大的特点:1、以储蓄卡为主流,大大扩展了用户群体。2、在平台内实现即时转账,这第三方支付平台是迅速发展的关键。这两项可以说是支付宝们在市场开拓上能吊打欧美同行的原因。.............想象一下,如果中国也如同金融资本为王的欧美一样移动支付只能绑定相对门槛高的信用卡然后只能消费不能转账的话,微信与支付宝自身应用做的再好,恐怕也难以超越欧美。所以为何外国移动支付没有向中国这么普及:答案就是国外银行系统从成本、利益角度考虑不会去支持也容不下集合消费、理财、结算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在中国收发红包玩的飞起的老外用不习惯?硅谷的工程师开发不出来支付宝级别的应用?比起用户习惯或者技术条件,利益才是最根本的决定因素。節錄部分文章,當然還有各種看法;有興趣的請自行前往傳送門觀看
webreg wrote:出門我只帶500跟悠...(恕刪) 在大陆連像你要吃個沖抓餅也不用帶錢 帶手機就好 主要微信跟支付寶錢包是個人對個人。台灣只有個人對營利事業 你的nfc sim不能收錢 只能付錢你們還停留在 "支付" 這個議题大陸微信 支付寶可不是支付這麼簡單他就是你的錢包 你可以拿錢買東西也可以從別人那收到錢 悠游卡 信用卡可以收錢嗎 同事銀行卡沒錢了 只接微信打錢借他 他又可以撐幾天一群人出去吃飯 不用一個個收錢直接一個去用手機付钱 其他人再平均打錢給買單的人 人家已是錢包了 你台灣連光支付都還做不好
每次講到行動支付很多人就拿中國來比較環境不同大家的習慣也不同我也認為行動支付很方便但國人能不能普及跟我們進不進步是兩回事再者瘋狂拿中國支付模式來討論小弟前面也說了中國這些一線城市的美景並不是完全通用的到了鄉間依然是用現金結帳那鄉間這樣的付款方式代表落後?並不是落後,而是環境造就出來的方式而已台灣行動支付發展的慢是事實但並不是沒有再發展而且這個方式在台灣能不能普及也是另外一回事我們的生活環境已經非常方便但為了其他人認為的進步逼著大家改變習慣這點真的很奇妙
Best 3C wrote:每次講到行動支付很多人就拿中國來比較環境不同大家的習慣也不同我也認為行動支付很方便但國人能不能普及跟我們進不進步是兩回事 Best 3C wrote:台灣行動支付發展的慢是事實但並不是沒有再發展而且這個方式在台灣能不能普及也是另外一回事 台灣有比中國進步的地方但中國也有比台灣進步的地方,如行動支付我讚成中國的行動支付方式不一定適合台灣就像美國已開始有無人機做物流的動作在美國每個家庭地廣有庭院,在台灣不一定適合這套但不是台灣不適用就否認美國物流的進步台灣也不一定 100% 適合中國的那套行動支付所以也不用否認中國的行動支付確實比台灣進步很多台灣也許不用照單全收借鏡他們的經驗,有些模式說不定也可以套用在台灣 (當然不一定全部)讓台灣的行動支付更方便簡單的說,別人有別人進步的地方雖然不一定適合台灣但否定別人並不會讓台灣變得更好
venderson wrote:一群人出去吃飯 不用一個個收錢直接一個去用手機付钱 其他人再平均打錢給買單的人 人家已是錢包了 你台灣連光支付都還做不好(恕刪) 真是方便台灣一群人出去吃東西還要零錢掏來掏去我只是覺得所有支付方式都要成本的,刷卡要手續費,支付寶也要手續費包含現金也一樣,只是現金維護的成本政府包了如果領鈔還要加一筆鈔票維護費,很多人就會改用行動支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