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fspp1978 wrote:
因為幾乎人人都有一張信用卡,還說刷信用卡有回饋........
偏偏我就是沒有信用卡啊,如果真要辦,我寧願辦有多少刷多少的銀行簽帳卡 就好
所以我對電子支付比較有興趣,
希望 line pay一卡通 能快點符合大眾需求
我是幾乎什麼電子支付都有在用,不過也有很多不是信用卡的"實體卡片"!
例如: 你若是常光顧7-11,就一定要辦一張iCash 2.0的卡,它也不是信用卡,也不是電子支付,而是簡簡單單的儲值多少就用多少!
大家在討論什麼電子支付有多划算、有多少回饋時,有沒有想過若是你走進7-11,卻用"原價"買了飲料、零食的話,而使用了不同的電子支付,給你一點點的回饋金、街口幣等等的...根本還是貴呀!
以7-11來說,就一定要有一張iCash 2.0的卡才划算呀! 很多"買一送一"的飲料、零食之類的,不需要有任何的回饋金(7-11還是會給你貼紙的點數呀! 不過我沒在集點就是了!),就已經實質上的"買價便宜了!!"~~
很多人又可能會說: 要便宜的話,那去家樂福、全聯等等的地方買比較便宜~~話只說對了一半! 因為你有時會想進去7-11買一瓶飲料,就是因為在"那時的當下"只想要買一瓶喝,根本不想一次買很多瓶來慢慢喝~~
所以電子支付互相拼鬥之餘,消費者就只要抓住回饋的優惠使用就好,等到沒有優惠了,就不要用這種電子支付,改用其他的就好!
以7-11為例,我就不相信其他各種的電子支付拼得過7-11自家推出的iCash 2.0卡片! 電子支付愈是火拼,像7-11這種已經具有店家數量經濟規模的企業,自已家推出的"專屬會員卡"才是能夠最優惠的! 若是常去7-11買飲料、買零食的人,不辦iCash 2.0卡片,就不優惠了!
nanoitx wrote:
我是幾乎什麼電子支...(恕刪)
這要看個人考量,
除非真的是三餐,消夜外加所有生活用品都集中在7-11購買,
要不然我想iCash再怎麼優惠也省不了多少錢.
自從便利商店開通悠遊卡後, 為了皮夾變薄不要帶一堆儲值卡或會員卡出門,
我就陸續把iCash這類儲值卡一一用完退掉了.
以至於後來開始推悠遊聯名卡, 一卡通聯名卡, 我也陸續將信用卡整合.
一方面是讓皮夾能少一張卡是一張卡,
另一方面是...傳統儲值卡的交易過程就是 結帳->查餘額->餘額夠的話完成交易拿發票或明細, 餘額不夠還要儲值,
自從換了悠遊聯名卡/一卡通聯名卡後, 至少不用在那裏擔心餘額問題,
現在便利商店陸續開放ApplePay這類手機付款, 或是各式條碼行動支付,
讓皮夾也幾乎不用帶出門了.
現在再叫我回去用iCash 我是不會想去用.
這也有點像是Starbucks....
除非你是幾乎天天光顧, 或是動輒全家4~5杯飲料 甚至是全部門10幾杯飲料這樣買,
要不然現在直接Apple Pay遠比 用所謂星里程 方便快速多了.
看看星里程的交易方式真的很像10幾年前iCash的作法.
點餐, 刷條碼查詢既有優惠, 詢問是否需要使用, 再刷條碼看餘額夠不夠, 詢問是否要儲值, 最後再刷條碼一次扣款.
有時感應不順暢或是網路不順這些步驟請再來一次.
人家國外10年前信用卡或提款卡自己插卡,輸入密碼就可以完成交易,
幾年前感應式信用卡VisaWave這類服務出來後連插卡&密碼都不用了. 根本也不太需要去推行動支付.
我們還在那裏慢慢查餘額,加值儲值卡,扣款, 等發票?!
Uber輸入介紹碼5120b搭車享優惠. https://www.uber.com/invite/5120b
Hans Cheng wrote:
這要看個人考量,
除...(恕刪)
Hans Cheng wrote:
現在再叫我回去用iCash 我是不會想去用.
我和你一樣,以前的iCash卡我早就退掉不用了!
最近這個主題一直在討論,由其是LINE PAY一卡通手機開始可以用之後,今天真的忍不住,跑去買了一張iCash 2.0的卡片,並且儲值了300元在裏面來慢慢用!
原因很簡單,我覺得"用原價買7-11飲料",是非常浪費錢的,所以討論了這麼多的電子支付,但是"卻用原價買飲料",就傻了!
所以愈是電子支付打得火熱,就愈要注意像7-11這種規模經濟的連鎖便利商店哪一種的付款方式會比較優惠!
所以常去7-11買飲料的人,不管你以前有沒有用過舊版的iCash,還沒買iCash 2.0卡的人,趕快去買一張iCash 2.0來用,專門買那種"買一送一"的無糖綠茶(例如伊藤園無糖綠茶)或是真魷味這種小零食(今天也是買一送一),就划算了!
因為三步五時會有買一送一品項的優惠,所以先去辦一張卡之後,你才會去特別注意有哪些在做活動~~
sfspp1978 wrote:
我也有這個疑問,也...(恕刪)
因為我在國外看到的行動支付,都是只綁銀行帳戶...真的沒人在綁信用卡...

那戶頭沒錢就怎麼樣?
很簡單,直接帶現金去店家掃QR碼儲值進去...泰國、新加坡就是這樣玩的,沒有任何實體卡片,
更別說有無信用卡這玩意兒...(用信用卡消費的都是外籍旅客,境內沒人這樣消費)
而歐美國家才有信用卡這鬼東西當主流...
但有趣的是,歐美國家從來不把信用卡綁在行動支付上...
因為他們說:直接用實體卡消費就好,幹嘛沒事綁卡號綁在手機上消費?不然就用現金消費啊,我不懂那邏輯...
所以,這時候你會發現,台灣的銀行到底都在幹嘛了...
衝發卡量騙大家說這就是行動支付,拿出%數馬上本性展露各種狼性殺紅眼...

無知很可怕...光靠%數賺到10元台幣就可以覺得很自豪...那月薪22K的不就要升天了?
畢竟,國外是沒有卡債族這種東西,人家總是維持我有多少就花多少的原則概念...
台灣應該是走遍全球足跡看下來,算是第一個有卡債衝突,讓政府出手協商的國家...沒有之一
我不知道會不會有人因此告訴我說:他為此感到自豪...
一流人專做開源未來事,二流人專做停滯不前淘汰事,三流人只做問題進行事,四流人只做同溫取暖裝傻事。
劍心san wrote:
因為我在國外看到的行動支付,都是只綁銀行帳戶
所以我才覺得奇怪,line pay一卡通帳號可以綁銀行帳號自動儲值
為何不直接從銀行扣款,

反而選擇 信用卡扣款 或是 一卡通帳號扣款(銀行儲值一卡通帳號)
劍心san wrote:
衝發卡量騙大家說這就是行動支付
不知道申請一卡通帳號算不算發卡量(虛擬卡)
還是30萬張限量卡才是衝發卡量
如果一卡通帳號能涵蓋所有以前一卡通實卡的使用範圍
((事實是當然不行,所以才有30萬張限量卡片發卡量))
不能用一卡通帳號的地方還是要拿出一卡通限量卡使用
這樣我乾脆把限量卡藏在手機背面的手機殼裡,
拿出手機實際是用一卡通實卡刷的偽行動支付



(以前上班就是這樣,怕忘記帶卡刷上下班,就把卡藏在手機背面裡,別人都看我拿手機刷上下班)

sfspp1978 wrote:
所以我才覺得奇怪,line...(恕刪)
這也是我一直以來的做法...把實體卡片放在背蓋上...

當我看過國外正統的行動支付才發現,台灣的行動支付根本就是各種複製品的集合體...
不知情的人還以為這樣做很厲害...
(專門把操作介面複雜化技能點滿UP)一個行動支付可以同時有現金支付、卡片支付、QR碼、NFC支付於一身...

這種玩法如果未來可以加速普及,那也真的是台灣奇蹟了...
所以很多人被這類可多種組合於一身的行動支付,
搞得很難用、甚至不想用就是這樣...(根本沒有明確的統一規範標準)
因此,過去許多台商會稱讚說中國行動支付好用就在於,
它也是直接無腦式的純綁銀行帳戶而已...

然後,直接都用QR碼去儲值、支付,就這樣子,沒有什麼雜七雜八的選擇性障礙,也沒有%數回饋。
當你不想用,在中國就會邊緣化,哪裡都去不了,那人民就會妥協,因為大家也沒得選擇啊。
sfspp1978 wrote:
不知道申請一卡通帳號算不算發卡量(虛擬卡)
還是30萬張限量卡才是衝發卡量...(恕刪)
其實應該是以實體卡片發送的數量為主才對...無論卡片有無記名都有算數量
帳號申請應該不算在內,但如有人因此申辦LINE PAY聯名信用卡的話,就不知道有沒有囊括其中了...
一流人專做開源未來事,二流人專做停滯不前淘汰事,三流人只做問題進行事,四流人只做同溫取暖裝傻事。
關閉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