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少部分第三世界國家之外,
大部分需要靠長期用戶培養.
在西方國家,早在悠遊卡, VisaWave普及之前,
就習慣用銀行提款卡小額交易,
所以對他們來說,進入行動支付,只是多一種方便的交易選擇,
出門只要帶一隻手機而已,不需要再帶皮夾,
就像三年多前就用過當地銀行ATM不用插卡只靠手機收OTP簡訊就可以領錢....
(門檻很低,只要能收SMS的傳統手機都能用)
再看看台灣2~3個月前才有新聞在大舉報導,部分銀行獲得金管會認可
"可以開始試辦免插卡提款".
華人長期以來的習慣就是要收現金,用現金...
所以信用卡這類塑膠貨幣接受度很低...近幾年比較有進展是悠遊卡總算跨足小額消費.
但是使用與接受比例仍然不高...
最明顯例子,不要說小店, 在台灣連麥當勞都只收現金.
現在好不容易政府開放第三方支付&行動支付,
如果大家各推各的, 商家接受度也不高...
自然也很難推起來.
其實從計程車就可以看出這方面的問題,
大部分司機希望收現金,不想接受刷卡等銀行入帳,
所以就算叫車告知需要刷信用卡或悠遊卡之後,
也經常遇到司機藉故機器故障,沒有連線...希望妳付現金,
當你步驟繁複(要申請帳戶,要去換sim卡, iOS還不支援...) 願意使用的人就少,
因為好不容易辦好了,能用到的機會不多.
拿PChome集團弄的Pi來說好了,
目前只能在7-11消費,或繳台北市停車費.
每次交易要告知店員,開啟APP,輸入密碼....給店員掃條碼...完成交易.
既然也沒有比悠遊卡優惠,我還倒不如直接拿悠遊聯名卡出來刷.
在中國, 支付寶與微信錢包 推得起來,
除了很容易申辦,很容易綁定銀行卡外,
就是向商家收的手續費低,而且經常辦活動,入賬又快...自然商家願意採用.
台灣因為業者各吹各的調, 要收這類的只有連鎖超商玩得起來,要不然光是相關設備,結帳系統改寫,
就不是小店玩得起來的.
先前夜市要推收悠遊卡就是個實例,
攤商收錢很方便,現在要裝一台"類POS機,悠遊卡感應模組,收據列印機,行動上網模組..."
先不提交易完成後須等多久才能入帳, 光是刷一張悠遊卡,操作這些步驟的繁複就令商家却步.
Uber輸入介紹碼5120b搭車享優惠. https://www.uber.com/invite/5120b
要點開信用卡頁 來付款
1.要先能把你的手機解鎖
2.還要知道你行動支付軟體進入密碼
3.然後某些銀行(ex:元大)點選信用卡還有一次密碼
為什麼我覺得直接幹你的錢包還比較省事的感覺 ?!
要付款前 還要點一下音量按鈕 所以你沒同意前 在旁邊偷偷感應也是沒用的
然後NFC付款(悠遊卡,一卡通)的部份
因為是記名+目前無自動儲值 , 如果手機遺失直接掛失就好 沒掛失最多也損失裡面的幾百塊而已
我到不覺得這有啥危險 . 我出門忘了帶錢包的機率比手機低太多了
如果你說你手機隨時都會弄丟 我想你錢包弄丟的機會應該是更高 而且裡面是現金 想止付都沒機會
建議樓主去用看看再來思考好不好用的問題
我現在遇到比較大的問題是 "能刷的點還不夠多 跟3000其實隨便就會爆"這兩個問題
相容性還有很多問題
某些感應卡機會error . 某些點會有手機信用卡A能刷B不能刷的奇怪問題 某些卡機會有感應成功付款失敗的問題
然後去百貨 ...買兩件衣服就爆3000 要分開刷 大額的東西百貨不接受分單刷卡 就只能拿實體卡出來刷
我覺得蠻不方便的 買件gore-tex就卡關 呵...然後去大賣場也爆過 分單刷 有點麻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