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TE到最後下場會跟WiMAX一樣嗎?

umts wrote:

我還是覺得語音的封包是有保証的GBR(Guarantee Bear)還是太樂觀了.
因為circuit switch是保留整個timeslot和frame給指定user, 沒有任何的共享的概念. 但是packet switch有資料才發送, 極端的情況下, 很多建立link的priority相同user同時發聲, 就有就有搶資源的問題. 而且QoS應該是在LL3做控制, 如果LL1有大量的bit error發生時, 應該LL3的控制會出現混亂(不確定TCP/IP有新的acknowledge機制), 系統要復原封包的秩序的複雜性應該會高於circuit switch的timeslot或frame.



應該是不會哦, 因為你說狀況規格都定義好了, 而且GBR只是QOS內的一個區分,其它參數還有很多, 光看GBR就有從1到4.

GBR就等於以前timeslot的frame, 一旦指定給這個user 那麼就是他獨佔. 別人不能用. none GBR 才會有搶資源的問題, 也因此才叫做none GBR.

定義的GBR 分QCI 1到4級. QCI 1是給語音用的,以確保語音的獨佔及通信品質.


我覺得不會.. 他是4G通話啊
3G執照到期之後就會開始認真搞這一塊了

目前只有亞太最認真推吧
但其他家不跟進就少大半好處

但VoWiFi還不錯用

vm6y3x/u6 wrote:
我覺得不會.. 他是4G...(恕刪)


3G CSFB應該可以再戰5-10年,從國際的頻譜趨勢來看,歐洲的主管機關已經陸續把原來的3G延照,這個動作很明顯就是要讓3G至少再用一陣子;而且業者還往900MHz頻段搬,900本來是2G,一向是歐洲體系最重要的語音頻段,所以3G再戰幾年是沒問題的。

亞太如果真心要推,就不用浪費錢去買2G的設備了,因為他們嘴上不說,但心裡知道VoLTE還有長路要走,所以必須買2G設備來做CSFB,以設備汰換約8-10年來說,CSFB再戰5年應該不會太誇張。

再來就是設備端的問題,目前VoLTE設備的支持率差不多在17%左右,也就是定位在比較高階的機種,除非設備支持率可以有猛暴性的提升,而且普及到中低階機種,不然有很多人未來就不能講電話了,我想NCC應該還沒這個膽子敢放給他爛。
pilne wrote:
旗艦手機,其實你可以想看看現在有多少手機有支援?現在最大問題是規格沒有一致,電信商要每隻手機去調,額外的EFFORT沒有獲取額外的收益,電信商怎麼會有動力?至於南韓是不是現在規定每部手機都要有VoLTE功能?我想應該也不是。因為根據GSA Report,全球6000多LTE設備,只有1000多一點有支援VoLTE,所以以現在情勢來說VoLTE功能絕不是主流,站在2012年來看,在4年過後,從全球的規模來看,仍然是高階手機才有的配備。
3G上網在10MHz配對頻寬下,如果是DC理論值有84,3G會慢是因為頻寬不足,但是用的人少以後,如果不追求高速,僅拿來傳傳訊息其實非常堪用,這就是為什麼台灣之星限速1M還有人覺得滿足,因為其實就沒那麼大需求。以台灣目前趨勢來說,我上班的地點,3G比4G還快,從數據上來看,100人有70人用35M頻寬,30人用15M頻寬,其實是不會差太多的,在都心熱區,比例更懸殊,但是你我都知道4G的基地台沒有比3G密集。
南韓的VoLTE互連,是國家政策主導,各業者配合,連設備商都必須配合,才完成的。台灣有這個條件?又韓國的VoLTE服務滲透率到底有多少,其實也是頗令人懷疑。2016年數據,KT的VoLTE話務只有不到5%,以韓國人的個性,居然沒有在國際上大吹特吹自己國家的VoLTE走的多前面,其實也可想像其情況了。
VoLTE只是一個LTE網路的語音服務解決方案,其實不用過度吹捧,有VoLTE好棒棒這樣,也不代表先進或落後,現在就是不到位,等未來有統一規格,自然就會水到渠成(恕刪)

麻煩你先認清事實
VoLTE的硬體早在2012就有能力便宜量產了, 不然你以為Galaxy S3為啥當時就能做到? 而當時就能只賣兩萬多而已, 你以為Galaxy S3的造價以現在來講是能多貴? 只會更便宜而已!

現在隨便一支幾千元的手機都比S3強超多好嗎?
你不要把VoLTE的硬體門檻想得太高, 你只需要記得連2012年的Galaxy S3都能做到, 所以已經沒啥難的了(今年都2017了!!!!!!)

以現況來講VoLTE是軟體匹配性及地區化硬體才是真正的問題
當國家或電信公司全力要推的情況下, 廠商自然就會把支援的硬體賣進來, 而軟體自然電信公司就會加快腳步重視
你自己也都知道是政策主導, 那不就說明我們因為政策而落後嗎?
你知道KT已經是韓國三大的第三名了嗎..., 你知道SKT是不成比例的大嗎? 你知道連LG都狠甩KT了嗎? 你要舉例好歹也拿最大的來講吧, 你這舉例如同3G時代說[以亞太電信來講3G上網人數只有5%], 但中華電信會只有5%嗎?

VoLTE如同數位電視一樣道理, 硬體跟設備早就有, 終端用戶設備也很便宜了, 欠缺的就是上面的推力跟人民的心態, 上面無力再推就算了, 如果連人民都死守老舊技術搶當釘子戶, 那科技永遠不會進步, 更好的服務也永遠不會成真

我知道你很看不下去我說台灣落後, 但我只是實話實說, 沒必要否認韓國在各種網路服務上的先進, 反而應該正視他們的強大才能刺激我們國家的進步好嗎? 瞧瞧數位電視我們落後日韓幾年? 現在連VoLTE都已經落後五年了你還要繼續忍!?
Woodstuck wrote:
應該是不會哦, 因...(恕刪)

我查到的資料VoLET的QoS是在MAC層, 而且只Link在Mobile到 Radio and accesss network, 有效率有相容性, 是個好方案.

但是另一方面, 為它的packet delay time, 在規範中也拉高它的packet errer lose rate, 換句話說, 整這protocol的修訂是當資料湧現時, 以packet drop去換取資料通道的不阻塞, 達成下限是 100 ms的 packet delay time. 等於是犧牲資料可靠性去降低delay time, 這樣語音品質會好多少?

看起來Guarantee Bear是保證delay time, 沒保證語音data被drop, 還有IMS信令priority高於GBR. 如果同時有大量用戶在收/發話階段, 這時GBR的保證就可能失效, 需要靠MBR做事前防範. 真的是有一好沒兩好.

umts wrote:
我查到的資料VoLET...(恕刪)

通話的重要性確實是同步大於資料完整性, 所以可容忍drop很正常, 同步能做好才是最重要的

HeeroE wrote:
通話的重要性確實是...(恕刪)

還有一個罩門, QoS是定義在MAC層, 沒有延伸至IMS network, 如果core network發生busy, packet delay time不就回歸TCP/IP的 QoS來排解, 那它delay time不就更大. 除了RRC這層的delay time改善之外, VoLTE面臨的問題不就和SIP, Skype相差不遠.

umts wrote:
VoLTE面臨的問題不就和SIP, Skype相差不遠.(恕刪)

其實VoIP體系的一直以來都這樣, 只是在QoS調配權限跟同步上能做到多少改善使其能符合[行動電話]應有的體驗是其問題, 但VoIP體系相對的就是節省資源, 這大概是不得不面對的趨勢, 已經不太可能回頭走Circuit Switch了
我自己是用台哥大的VOLTE,還沒開通時候通話音量比較小,也比較不清晰

但是有開通之後,對方傳來的聲音變清晰大聲了,可以確定的是就算對方沒有

VOLTE也是一樣變大聲,因為我打的幾個人是中華電信的,的確品質有比較好

還有另外一個優點就是講電話時候,因為還是在4G狀態,跟通話者通話查資料

或者是傳資料都很順,不像還沒開通之前有夠卡的,或者是還要另外開啟WIFI

所以VOLTE不會倒,除非有更好的,或者是大家網速可以快到使用免費的通話軟體

就有很好的通話品質,才有可能取代或是瓜分一些用戶,畢竟現在的免費通話軟體

還是會有延遲感
umts wrote:

換句話說, 整這protocol的修訂是當資料湧現時, 以packet drop去換取資料通道的不阻塞, 達成下限是 100 ms的 packet delay time. 等於是犧牲資料可靠性去降低delay time, 這樣語音品質會好多少?
...(恕刪)


規範沒有這樣說哦. 它並沒有說"以packet drop去換取資料的不阻塞", 規範是定義"要求"要達到這樣的水準.

阻不阻塞要看水管的大小而定.另外, Volte 手機採用大部份是WBAMR codec. 裡面又有分modeset 0~8. 語音佔用只有幾十K,對比LTE數十M的通道來說很小. 也許有人會說packet會擠掉語音的頻寬,也就是因為這樣規範上才定義了過去沒有的GBR和none-GBR. GBR是保証頻寬, 頻寬不夠用的話一定擠掉none-GBR的數據服務頻寬.

拿個實際算術來比一下.

這邊先不計CA (就是可以上到100多M的那種RF技術)
LTE空中介面的資源以低值5Mhz約35M頻寬來算上行取10M好了(有小誤差別炮我, 這邊是與例),. 以WBAMR modeset 8 最高來取44K for GBR. 他可以"同時"容納227通call通話(上下行取10M, 每個cell 同時有這麼多voice call的話營運商會賺死.).在這狀況下none-GBR都沒空間了, 新進的voice call才會進不來. 但是正在進行中的是GBR,一樣不會有packet drop 和lost的情形.
如果把目前在做的CA技術算進來, 那麼水管還可以再更大一支...

至於進到核網後, 基本上傳輸都是以GB級起跳. 44K比上GB等級幾乎可以省略.

3G 基本上也是不錯, 但是先天的水管就比LTE小,再加上CS,PS分開,即使是circuit-switch, 電路佔滿新進的call 也是進不來, 這也是為什麼每次跨年太多人,電話打不進去,也打不出來,因為空中CS資源幾乎都佔滿了.
基本上LTE的GBR就是copy circuit-switch的觀念, 採用lease line(獨佔電路) 概念, 保留,且保証頻寬44k給這user voice用, 沒用也是44K(比如說不講話, 壓縮比很小),超過44k也不會多給(不會有超過的情形發生, 因為44K是base on AMR-WB 最大mode set使用計算).

所以光LTE這個大水管加上GBR. 他是比3G CS call 有優勢的. 基本上寫新規格的都是歐洲那票人和那票廠商.都是一路從GSM, 3G 一直寫上來的,他們很清楚技術的演進是要保留舊元素的優點(獨佔電路觀念)加上新元素(LTE的大水管)的特性.


Volte的問題不在傳輸和頻寬,之前說過了其中一個問題在於技術太複雜,牽涉的元件太多,尤其控製GBR頻寬元件分好幾個box.整合及溝通上容易出錯. 不像3G核網元件, 都由同一個box 控制. 一般Volte語音品質出問題大部份都是在控制頻寬的BOX.
規範上的定義及要求是可以做到傳統的circuit-switch語音要求.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