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4G吃到飽取代固網,有什麼不對?

vcd156 wrote:
看完樓上大家的苦衷,會用4G吃到飽取代固網的多半不打電動,看影片的需求居多
吃到飽我家是不可能的,我進屋就與世隔絕,手機訊號就沒了,頂多打電話,你說4G看片比較穩的,我覺的還是卡在不會設定固網和設備的問題居多,如果你住在鬧區的話,偏僻的當然是電信業者不願意去佈線,我有遇過室內電話都會斷斷續續的,那種就真的只能4G吃到飽了
吃到飽沒什麼不對,可是如果一樣速度都是100M的下載,電信業者是否要聰明一點讓他這種吃到飽跟固網的費用要差不多。


成本不同…固網的成本還是在那條線要牽到你家中,所以要收取個線路維護費用。

無線網路則是只要附近蓋基地台,線路牽到基地台就好…

但固網是專屬線路,至少到機房前不會有塞車問題。

而無線網路的頻譜在同一區域中是共用的,越多人用就越塞,無論基地台、機房有多大頻寬都一樣。
鳳凰寺 風
終究還是要塞在機房
Will Hunting
不要扯這些,成本高低誰又知道
無聊吐槽一下

基地台建設不是電信業者想蓋就蓋,現實面是

一堆消費者想要高速行動網路,但不想看到基地台在視野範圍內。甚至最好不要有電磁波

請問這要如何讓大家有品質好的行動網路? 呵呵
jiahsien
鳳凰寺 風 沒看呢,但據我所知反對基地台的人也不少
鳳凰寺 風
假5G基地台
鳳凰寺 風 wrote:
現在很多人手機門號都(恕刪)


當然沒啥不對

早期是很多人抵制這樣的作法? 啥抵制? 如何抵制?

網路資源有限,沒錯呀
當你大量使用,會壓縮其他人使用空間,也沒錯呀

是否應該要辦固網才對....就看你的需求

電信商敢提供4G吃到飽,那就個取所需

你也不用發這則肺水文

4G吃到飽 vs 固網也就是電信商 vs Cable商。當然電信商也有固網,就各自爭取客戶

兩小為啥會被收購?
1. 只有低價吃到飽方案這種產品是走不遠的
2. 不是每個人都哈低價吃到飽方案,所以兩小這樣多年來還是兩小,沒辦法破300萬用戶數
3. 電信業是大者恆大,每個國家都一樣,你可以去Google哪一家大電信商營運不佳倒閉

低價吃到飽方案也逐漸走入歷史。伴隨而來的不但是高資費方案

你不能用高資費方案這字眼!!!

高資費方案在台灣是那種999元 有買手機的方案

2021年的基本工資是168元/HR

499元單門號吃到飽有算高資費?

是否該漲到599元吃到飽,可以討論!!!
myfirstcar
沒辦法,就少用網路吧......吃飯時就看中時,不要看YT/FB,回家用WIFI才享用
子畫
現在很多時侯都要使用到網路…你真愛說笑,固網價格也不便宜,設備要另外花錢,哪天說不定要離開搬遷到別的地方住[挖鼻孔]
Bestman1069 wrote:
台灣是個網路畸形社會。

看看日本,固網比行動便宜。

所以固網的普遍率才會比行動高。

出外用行動。回家切回固網。VoIP也很普及。

即使基地台斷線,也還有固網 & VoIP 可以用。


日本那個是因為固網線路屬於國有的,國家建設基礎線路後租借給所有ISP業者。

這形成的是全國統一一組線路,形成規模效應,加上國家建設是不營利的,所以線路租金可以壓得很低。

而台灣雖然也是中華電信的固網為大宗,但不統一(實際上有四家固網業者),且中華電信也民營化了,那就產生了要賺錢的問題…

這部分只能說,每當國營企業面臨虧損時,許多人就在吵著民營化之類的,但民營化真的是萬靈丹?不見得呢…
我認為從頭到尾都是電信商自己的問題。如果真的是消費者的問題,他們也不需要在那邊搞小手段。而電信商最大的錯誤就是讓「平價吃到飽」成為主流。

為何電信商要這樣做呢?其實是在利用消費者流量焦慮的心理多賺錢。大部分的使用者就算辦了吃到飽,一個月平均可能也不會超過30GB,對這樣的消費者來說,辦吃到飽反而未必是最有利的,所以電信商整體算下來,即使讓少部分人把4G當固網用,還是更有賺頭。

但這樣做之後的問題就是普通用戶跟固網型用戶的公平性問題(花一樣的錢但享受不一樣的服務),於是就有這場論戰。

解決辦法也很簡單,現有所有平價吃到飽砍掉,通通改成像水電一樣按照流量付費,但上面封頂。比如1GB 10元然後超過100GB都算999元(其實就是台星0元方案的樣子),這樣對普通消費者來說可能比現在便宜,也沒有流量焦慮,而對把她當固網使用的人來說也還能接受,電信公司也不必在那邊偷偷降速或限制一堆的。

更進一步的話就是按照最低速度去分價格,比如保證1mbps的網路就1GB 1元,保證100mbps的網路就1GB 10元,保證200mbps的網路就1GB 20元,服務越好,價格越高,符合公平原則。雖然考慮基地台跟行動網路的特性,這部份很難做到就是了。
Will Hunting
中國就很多用流量算錢的方案,例如1GB 1元人民幣,但不保證飆速。
jiahsien wrote:
無聊吐槽一下基地台建(恕刪)


台灣土地面積也不算大,BUT....台灣人大多住老舊矮樓(3~5層),更新再拉Optical fiber成本也較高

若>50%台灣人都住社區大樓,室內大多會選固網

我就拿星國來比喻,80%人口住社區大樓 (私人公寓/國宅不用細分)

他們固網約S$30~40,台幣620~840。大致上2人(含)以上的戶都會有固網

所以他們也不太需要4G吃到飽

這些年來,他們也有各家MVNO進來把價位戰大門開啟

目前S$10 台幣210就有 50GB......他們都有固網,50GB就很夠外面使用了
charles95045 wrote:
我認為從頭到尾都是電(恕刪)


charles...為啥會是 問題?

Business Model是動態的,沒有啥全對全錯的問題

「平價吃到飽」成為主流那是市場機制

市場機制就是有上有下,沒啥"電信商最大的錯誤"問題

不管是299/399/499吃到飽,都有綁約!!! 當年499之戰也是月營收保衛戰!!!

消費者為啥會有流量焦慮的心理? 台灣人貪得無厭!!!

大部分的使用者就算辦了吃到飽,一個月平均可能也不會超過30GB....那是因為你當他們家裡有WIFI

對消費者來說辦吃到飽是否最有利是看4G訊號品質,還有家裡住了多少人

你我只是消費者,不需要去討論/幫電信商擔心即使讓少部分人把4G當固網用,電信商還是更有賺頭!!!
charles95045
部分認同部分不認同,認同您所言消費者也有責任的部分,不認同流量焦慮是貪得無厭(而是普遍人性),另外電信商有無賺頭也並非小弟我所關心,重點還是在其後果,擺在消費者間公平性的部分(權益與代價是否相符)
liang-chen
流量焦慮來自於業者不合理的方案設計,不是吃到飽絕對會有流量焦慮。以種花為例:月繳199上網量3GB;月繳398上網量9GB;月繳499,21M限速吃到飽。方案分級非常不合理,但這讓業者收益達到最大。
循契約走就好。
鳳凰寺 風
本日最中肯的答案
鳳凰寺 風
5分奉上
charles95045 wrote:
我認為從頭到尾都是電(恕刪)


平價吃到飽早晚會結束,當然"平價"見仁見知,我不是好野人,家裡4人都用中華488/499 4G吃到吐

家裡固網在10年前就CAN掉了,當時大人都用1399 買手機綁約,晚上回到家國小孩就用大人的熱點
所以就把固網/第4台月費用1400元都省下

現在小孩也高中了,就把多來省下的1400元"吐回" 1000元給2個高中生用488學生吃到吐

我也認同像水電一樣按照流量付費

BUT...你說的......但上面封頂 我是不同意啦!!!

啥.....比如1GB 10元然後超過100GB都算999元(其實就是台星0元方案的樣子)

要便宜,要沒流量焦慮,世界上不會這樣美好

按照流量付費

100元,10GB (要更多GB,可再買,如 50元4GB)
200元,30GB (要更多GB,可再買,如 50元10GB)
400元,100GB (要更多GB,可再買,如 100元50GB)
600元,200GB (要更多GB,可再買,如 150元100GB)

以上流量上限到達,就降到1MBbps或128kbps (看方案)

不怕帳單多1元,你也可以達上限後再加購流量

改變自己在外面浪費流量的壞習慣,哪來的流量焦慮
charles95045
至於這部分,上限其實也可以訂得更高(這邊的上限是參考台星先前已推出的0元方案),或是不走上限的方式而是利用類似現行區分工業/營業/民用電不同價位的方法。
臺灣南波萬
1G 800元比較適合,這樣大家就會節約使用網路,有助於數位時代發展。[笑]
4G 5G時代來臨之後
看似好像用無線來取代有線很合理且經濟
而電信商為了大量的用戶
似乎也默許大家這樣做
導致變成如果你附近有一個這樣的用戶
會導致真正需要無線訊號的人受到限制

記得唸書時代,依稀記得理論上
有線資源無限
無線資源有限
以結果論而言這理論還是受用

當然以樓主的觀點是沒甚麼不對
而是電信商自己玩爛了
很多人在感謝兩小
帶給我們便宜的網路環境
但殊不知,最後帶來自己的滅亡
也是因為這樣
大型的電信商在吃到飽的前提
也不再是真正的吃到飽

但講了一大圈
你還覺得
4G吃到飽取代固網,有什麼不對?
那就繼續用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