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台灣4G LTE小常識: 頻段篇(700/900/1800Mhz)目前台灣的3G大都使用2100Ghz的頻段, 收訊最大的問題是室內死角多. 4G開台後, 除了中華電信以外, 其他採用低頻頻段的業者將可大幅改善室內死角的問題.............(恕刪)由於無線電波特性的不同, 在相同覆蓋率下, 使用不同頻段的業者必須架設的基地台數量是不一樣的. 民營電信業者目前都是使用低頻率頻段, 必須架設基地台較少, 如果業者快馬加鞭, 搶在六月開台並非難事. 不過為了美化Q2財報不必攤提4G資本支出, 7月1日統一開台的機會最大.使用700 mHZ與900Mhz頻段的業者因無線電波特性的優勢, 在訊號涵蓋範圍與收訊死角獲得較好的表現. 但較少的基地站就像上高速公路的交流道較少, 代表更大範圍的用戶會同時使用一個基地台(交流道)大增, 加上低頻訊號本身基地台承載量較小的特性 ,當4G用戶大量增加時, 就容易發生車流塞在有限的交流道閘道的狀況一樣造成上網大塞車的問題.為何不同頻段的基地台有最少與最適數量兩個數字呢? 由於民眾抗爭架設基地站難覓, 沒辦法將基地站都蓋在最適點. 以使用700 mHZ的電信業者為例, 雖然基地台的架設只要2800座以上就可以讓全台有80%以上的涵覆蓋率, 但因無法都在最適點架設基地台加上部分地區因為地形地貌的限制或是用戶較多,所以4000座才會是最合適的基地台數量. 再者, 為補足低頻訊號基地台承載量較小的問題, 不少民營業者都規劃6000個基地站, 來補強低頻基地台用戶容量不足的問題.基地台站少, 還有一個罩門就是在收訊邊緣的用戶, 會因基地台擁擠或塞車, 而收不到訊號.行動通訊本身是一個蜂巢式的運作架構, 基地台本身與基地台本身會以蜂巢式方式連結. 當單一基地台用戶過多時, 該基地台會縮小涵蓋範圍以維持一定的運作品質, 此時在各基地台交接範圍的地區就類似高速公路的交流道閘道被管制關掉一樣,容易發生收不到訊號的狀況. 以目前3G為例,有些地區在上網巔峰時間(如晚上)就容易收不到訊號, 但離峰時間又收訊良好. 這不是基地台會像幽靈一樣到處飄移, 而是蜂巢式行動通訊系統的特性. 由於4G寬頻上網佔用頻道狀況遠高於語音通話,遠離基地台的用戶就必須忍受訊號強度飄移不定的困擾.................(恕刪)******************所以為什麼初期感覺台灣大及遠傳的700MHz覆蓋率似乎比較廣?因為基地台數量較少,建設可以比較快.中華電信的1800因為基地台建置數量要比較多,所以覆蓋率增加速度較慢.另外,700MHz的穿透率也較強.但大缺點就是每個基地台可連線數較少,加上遇到塞車時會縮小範圍,所以容易塞車也容易收不到訊號.要享受到穿透率強優點前提是,必須先不塞車也收得到訊號情況下才享用得到.所以長遠來看,中華電的系統可以承載較多的用戶同時連線.平均來說連線也會較穩定.我個人是感覺中華電訊號有在持續優化中,在北市家中原本速率不穩,連線家中影音伺服器時常斷線,一度以為有鎖port,但近來已經非常穩定.另外,工作地點原本沒有4G訊號(但地圖是有的),苦待一個多月後,這幾天終於有4G訊號了.所以目前還不滿意的,建議還是給中華電一點時間吧!
1800Mhz的穿透力這麼差,發射距離也比較短,而年底要開放執照的2300Mhz或2600Mhz的不是就更差了嗎?其實像台灣大有700跟1800的Mhz,在都市建設1800,郊區及山區建設700的,可增加連線數又有更大的含蓋率,是最好的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