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hs19710520 wrote:
2019.12電信業歲末大戲
就是各家業者要參加5G頻譜競標
競標的背後,意味著哄抬
國家掌握"獨賣"生意的優勢
飆售頻譜,供業者競標
業者為了永續經營
不被趨勢淘汰
也只好提著銀彈來廝殺
個人想問的是
政府當莊家
大賺的這些錢最終是運用去哪了
政府是國家機器
是要為民謀福祉的單位
如果競標,導致5G電信費需百姓吸收
這樣,合理嗎?
政府競標後的龐大收益
將何去何從,有人知道嗎?
謝謝告知
一直搞不懂這遊戲規則的人
情境1:政府不當莊家,沒有標售,頻寬閒置
結論1:沒有錢可運用,不會有5G,百姓也不用花錢...(原始生活場景)
情境2:政府不當莊家,沒有標售,頻寬任用
結論2:政府沒稅收,5G如同雨後春筍買家爭鳴,百姓花錢一點錢買沒有保障的5G,最終市場亂成一團,最後政府花錢整合,整合後5G價格高升,並使用落後5G技術,儘管國際已經使用7G了。如同20年前的第四台,每月100,違法訊號無法管,隨時斷訊無可告,最後由政府及大委員整合,使用老舊的SD訊號包裹式銷售,不二價600元,要升級HD或數位訊號政府還要出資補助...(熟悉第四台場景)
情境3: 政府當廠商(國營),不標售,國家完成5G建設
結論3:燒錢!燒錢!燒錢!...原本3000億可完成的5G可能要花1兆元,1年可營運便成3年,獨佔國營企業,百姓只能高價養肥貓...(國營企業場景)
情境4:政府當莊家,定價售頻譜給少數特定廠商建置5G
結論4:獨佔或寡佔廠商缺乏建置壓力與競爭,價格較無彈性(3G初期的三家電信情境),也無引進新技術意願,最終由政府引進技術,結果可想而知....(WiMax情境)
情境5:政府當莊家,高價標售有年限的頻譜,廠商建置5G
結論5:政府有稅收(專款運用也行,例如2轉4補貼,大幅拉高4G使用率),政府訂定少量管理規則,廠商競爭,百姓依需要及能力買單,(不用者回到[情境1]也沒甚損失,管它5G吃到飽9999還是99都無關係),廠商因競爭除調整售價外也引進新技術(4G→4G+→5G),市場一片欣欣向榮...(3G後期場景,4G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