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失業潮--機器幫更多 10年內恐200萬人「被取代」

10年前沒有LINE 10年後LINE幾乎隨時在用

跟5G可能無關 但失業的人會越來越多是一定的

麥當勞現在也更新成自動點餐 連賣排骨飯的都在用這套系統

光收錢點餐的人數就大幅減少了

加油站也多設自助加油

便利商店也希望推無人商店 減少人力開銷
bigflydog wrote:
這是目前爭取美國民主(恕刪)


其實5G也不全沒好處,如果馬路上都是自駕車,那車禍發生率會低很多
前車跟後車都互相溝通,紅綠燈跟車子互相溝通
平交道跟車子互相溝通,碼頭港口跟車子溝通... 那生活會安全很多

也不會有就地喊價的小黃,不會有刻意繞遠路的小黃,不會有無敵大迴轉的小黃
就是因為是人操控才有這麼多惡劣的行為出現
不會有超速的超跑,不會有煞不住車跑去撞停等紅燈的無辜人的水泥車,輪胎掉落肇逃的砂石車
交通安全提升了好幾個檔次
台灣很多中小企業根本沒有自動化的能力..
半自動化可以,但也是要雇人的..
跟5G有啥關係?
搞不好沒兩年6G又跳出來了..
藍色蟾蜍跟藍蛆 = 最大的在野黨..
nick667 wrote:
台灣很多中小企業根本(恕刪)


所以我才說中小企業完全沒競爭力啊,因為全台灣勞動力密集度最高的工作職缺都在中小企業了....
中小企業賺的錢都跑去哪裡?當然是支出政府口中的國家社會福利、員工的薪資及設備採購與保養啦...

至於,自動化、AI、新興技術,那都是大企業在玩的,並不是隨便嘴砲的...

所以張忠謀說會有一堆人失業,有可能是隨口說說嗎?錯了,那只是聽在那些靠中小企業過活的員工耳哩,最不想面對的問題。
一流人專做開源未來事,二流人專做停滯不前淘汰事,三流人只做問題進行事,四流人只做同溫取暖裝傻事。
小弟是做視聽整合相關工作
在這個行業會用到許多影音傳輸的產品
行業內也有AVIP的轉換概念
如果在5G的幫助下
可以將傳統透過實體線路進行傳輸的方式
統一轉換成到無線的方式
那市場的變化還真的會改變很多...
明天要更好
自動化工廠只會越來越便宜
只要開始減少人力這種昂貴成本之後 3C產品就會開始大幅降低成本
沒多久中小型企業也能轉型自動廠
至於能不能撐到自動廠設備普及化
就要看企業抗壓性好不好 能不能撐過市場趨勢和技術差異
就電子科技發展勢必越來越便宜(屏除品牌價值)

以現代社會走向利益最大化的趨勢
勞力已經被算入考量部分
也就是每個人能不能超過機器人的價值和市場趨勢變遷將是你我面對的考驗
SkyNet演很多集了

那地球到底核爆了沒

要解決貧富差距,有時候就需要來點戰爭

5G到底會不會造成失業潮,我相信不會

會的是工業4.0,而不是5G

工業4.0是個概念,而5G只是個技術

藍牙不會進步嗎??wifi不會進步嗎??
aa11zzxx wrote:
想太多,現在賣自動化...(恕刪)


不是每個客戶都願意簽維護合約的,也不是每個廠商願意做免費保養,我自己在業界近15年,從RD轉PM到現在兼半個業務的狀況下,中小企業要自動化的路還很長,不要過度神話自動化設備,自動化目前要挑戰少量多樣製程需要的成本太高太高,費用也不是中小企業能負擔的。

您提到的只要兩三個人就能包全廠設備的維護,那設備不需要操作人員嗎?
真的有辦法一組人管理好幾條線嗎?
我認識的客戶裡面,負責設備起碼有三個部門在處理,自動化、製程、維護三部門,自動化負責協調製程跟廠商之間的溝通,製程負責跟研發部門討論生產流程及產品特性,維護在處理產線及保養問題,單單是這三個部門,所需的人力及費用,在公司內部就是一筆不小的成本了。

至於您說的只有兩三個維護人員,我想那些企業大部份進的設備屬於比較簡單或成熟的標準設備,很多作業還是靠人力為主吧。
mobil123 wrote:
SkyNet演很多集...(恕刪)


其實戰爭早開打了!不見血的已經開打了。

5G跟工業4.0無關???


零錢 wrote:
不是每個客戶都願意簽...(恕刪)


沒有人造神阿!
前面就說了,有多少能力,才能做多少事。

就像以前不識字的人,也說他自己沒讀書也可以生活阿!只不過就是同樣性質的工作,跟同業相比做起來會比較沒訂單而已。

就像一個會用Excel取代心算的同學,跟一個只會用心算但不會用Excel的同學,兩者來比劃實際的「數字計算執行效率」一樣,你一定不會說是Excel在造神論。
劍心san wrote:
你可以等你失業的時候(恕刪)


這不是什麼新的技術,但目前沒有人敢用遠端操作機器,因為現場的狀況太多了,我看過目前IOT做的很棒的是日本的東芝集團,他可以從總部看到全國廠房每一台設備的狀況、數據及零件壽命,可以提前更換零配件,但他們也不敢去做所謂的遠端操控這件事情。

沒有在現場看,單靠資訊回傳判斷,那設備肯定常常被撞的彌彌帽帽,更別說工安問題了。

就算是人在現場盯著,都會出狀況了,靠 AI ,除非AI已經能像人腦一樣學習、判斷及思考。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