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用過+1。

不想連付錢都要依賴手機。
今天皮包放在家.
還好有設定Google pay 不然就要餓一個上午.
我會跟 耳機 音響 相機 NFC tag做連線
也會使用 google pay
然後悠遊卡 或是你去日本西瓜卡 一tag 就知道還有多少錢 還可以知道你的購買紀錄
之前sony 還有出 NFC tag 超好用的 可以馬上轉換設定

所以NFC你不去瞭解讓你生活更便利當然是覺得有沒有無所謂
但有使用的人就會覺得 沒有NFC是很爛的
尤其

NFC這低成本的東西都不放
到底能省多少錢?
uhan wang
我幫你更正一下
RentHA wrote:
NFC是依既有Visa/Master組織信用卡/感應金融卡,要把店家營業額抽2%,
原本就有信用卡,刷卡就好,不一定要手機綁信用卡。

用信用卡交易(不管是手機信用卡還是實體信用卡),店家都必須付1.8%~2.5%的手續費給收單行
RentHA wrote:
成為Visa/Master特約店的成本高,必須可賣貴2%的店家,
或營業額以"億"來算的賣場和收單銀行談手續費優惠,才可刷Visa/Master。
像全聯的收單銀行是0手續費,收單銀行要靠其他"非收單銀行"信用卡在全聯刷卡賺回來。
但市場買菜、路邊攤、小店家、你我他個人轉帳..,收錢的人都不太可能成為Visa/Master特約店,
所以,大陸靠掃碼支付+超低手續費的第三方支付解決這問題! 連乞丐都可掃碼收錢...

全聯的收單銀行是不是0元手續費,我不知道,但可確定的是一定低於一般水準。
所以不能靠"非收單銀行"的信用卡在全聯刷卡才賺的回來
因為非收單銀行的信用卡在全聯刷卡,收單銀行必須付給發卡行1.55%的費用
也因為這樣,收單行才會不開放給其他銀行用。目前比以前好,多了幾家利益交換的銀行信用卡可以用。

RentHA wrote:
但因Visa/Master組織才能結算國際貨幣匯率,到國外還是得用信用卡或NFC。

很快的visa、master組織的信用卡QR Code就出來了,這是趨勢,沒辦必避免。

RentHA wrote:
所以,台灣靠發信用卡賺錢的金融股很難漲起來,且一堆ATM的銀行(含郵局)也會抵制掃碼支付

不會抵制掃碼支付,而是改以連結金融帳戶。


我是今年2月小年夜那天,跟同事到中華續約購機,買Sony手機有NFC功能,並更換NFC SIM卡,並載入悠遊卡、一卡通及 icash 2.0,這才知道原來NFC有這功能啊!(第一支有NFC功能手機是InFocus M510,因搭配台灣之星門號,他們沒NFC SIM卡,所以NFC功能也就「閒置」!)一開始手機NFC感應不良,到處去試,後來維修2次(不同地方)才修好。修好後更喜歡用NFC票證功能了!雖然手中不少悠遊卡、一卡通實體卡(Debit金融卡居多),包含一張悠遊聯名卡,但現在大都用手機票證功能了!其次才是悠遊聯名卡。

jacky8000 wrote:
為什麼每次在挑手機...(恕刪)

我是有一張在專用超商的卡片
就用這張在座捷運
懶得在用NFC了
台灣行動支付有很方便嗎?除了悠遊卡,別的pay我都沒有,
就是有了也用不到,早餐,中餐,晚餐,至少我在外面吃飯的地方沒見過可以收的,
當然有人3餐都在便利商店吃也可以,或是本來就可以刷信用卡的高消費餐廳,
我也很少在便利商店買東西,天氣熱偶爾買點涼的,
至少我的生活圈,除了搭公車捷運,偶爾便利商店,用悠遊卡,
出門不帶錢??在大陸相對很容易,不過也看地方,大城市真可以只帶手機,
在東莞鎮區,好多公車只收投幣,現在要弄零錢真的很難找,
在台北市,出門可以不帶錢/錢包??高消費的地方可以,吃飯去大飯店,百貨公司,
市井小民去的地方都是不收卡的,小本微利的店真付不起%數.
chiujung wrote:
P.S. 扯個題外話,以前光碟風行一時,薄薄一片放進
機器就好。雖然光碟還沒淘汰,但你有多久沒用光碟了??

對啊,真的很少用,導致我筆電的光碟機已經有點「兩光」,讀不到光碟資料!

fet07088678 wrote:
我做過實驗,結果是...(恕刪)

手機背面貼磁鐵貼片
是不是就不能感應了
真的挺方便的, 悠遊卡進出都靠他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