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10月10號國慶日, 舉國歡騰慶生, 是開刀DIY的良辰吉時, 所以就開工動手找真因了.
上網先做功課, 得知這個電源供應器是採用超音波熔接方式, 不會有螺絲可以直接拆開, 就直接採用瑞士小刀直接插入縫內割開, 記得要小心用力的方向, 刀子不要割到手, 沿著縫隙處來回用力向下割開.

來回劃刀數次之後, 如果已經割開熔接區, 你會明顯感覺到刀鋒會陷入盒內, 此時再拿小字一字起子插入用力扳開, 就可以像下圖一樣將蓋板挖起, 因為考慮到後續還要繼續使用, 用起子扳開時要溫柔一點, 否則外觀受損太嚴重會影響未來使用時的美觀條件, 有可能會縮短使用年限喔(太醜而提早汰換).

拆開後, 插頭和PCBA電路板就可以分開如下.

用手指伸進去拿出電路板, 電路板並沒有使用東西固定, 所以很好拿出來,

電路板和插頭排在一起, 可以明顯看到右邊兩塊鐵片是焊接在左邊的電路板方形焊盤上(下圖放大處), 拆開插頭時, 蠻力使鐵片脫離焊盤了, 沒關係, 修好問題後再焊接回去即可.

接下來開始找故障主因, 因為燒熔點在插頭部位, 直接把插頭上的蓋板打開, 兩個十字小螺絲很好開.

拆開後, 馬上可以看到左邊的插頭接觸點整個是黑色的(接觸不良被碳化物薰黑), 而右邊的接觸彈片也是黑色的(接觸不良被碳化物薰黑),

可是為什麼會接觸不良? 而且只有左邊, 右邊又完全正常呢? 首先我們先來分析右邊正常沒發黑的彈片和插頭是如何作動的(請看下圖), 當插頭鐵片被使用者如下圖左邊紅色箭頭轉動時, 鐵片底部的接頭接觸點(右邊紅色箭頭所指處), 會將彈片頂起而造成彈片彎曲, 但彈片因為被兩個塑膠卡榫卡住(藍色箭頭所指)而不會位移只會彎曲, 所以可以確保彎曲的彈片和接頭接觸點有一定的接觸力.

回頭看左邊的彈片(下圖), 咦? 怎麼只有一個卡榫?(紅色箭頭所指), 第二個卡榫怎麼沒有使用?(藍色箭頭所指處, 這樣當彈片被頂起時, 只有一個紅色卡榫卡住, 而且這個塑膠卡榫並沒有使用熔壓, 將彈片牢牢固定, 所以彈片被頂起時, 自然接觸力沒有右邊兩個卡榫來的強, 之所以彈片沒有包住第二個卡榫, 小弟猜測是因為要維持距離A, 電源產品要過安規測試, 會模擬雷擊高壓打入輸配電路而傳送入家中電器, 家用電器的電源輸入端要能承受一定程度的高電壓打入電器而不故障, 在高壓送入PCBA電路板前, 火線和地線必須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 否則就會因高壓打入時產生電弧(打穿空氣而燒熔), 下圖中明顯看出彈片不敢去包第二個塑膠卡榫而造成A距離縮短, 過不了上市前的安規高壓測試. 但是只有一個卡榫, 也造成了左邊彈片容易因為接觸不良而造成接觸點的電弧火花.

知道了主因, 藥到病除就很有把握了, 首先把燒黑的鐵片底部接觸點磨亮(移除碳化粉末), 再把彈片也清潔一下, 接下來把清潔完的彈片稍微依照彎曲的方向, 反方向扳回, 讓它和鐵片底部接觸點的接觸力變大一點, 不可大力扳, 像對待女友一樣的溫柔即可.

接下來使用電烙鐵, 將三個塑膠卡榫輕微熔壓, 這個動作可以確保彈片不會上下移動, 接觸力可以更加確保, 熔壓完有一些”牽絲”用手指摸一下即可去除, 再來用手扳動插頭鐵片, 應該會明顯感受到鐵片底部的磨擦力增加, 再來就是回復動作, 把剛剛拆下的蓋板用原來的兩個十字小螺絲鎖回去.

接下來把拆插頭時, 電路板上被蠻力拉開的方形焊盤, 用電烙鐵和焊鍚增加一些鍚量(如下圖)

再把插頭上的鐵片銲上加錫後的焊盤上, 焊完後要檢查錫是否爬上鐵片, 這樣才能確保焊牢固了.(如下圖紅色箭頭所指.

接著拿出外塑膠殼, 找到殼內一條放電路板的導引槽, 把剛剛焊好的電路板和插頭慢慢用電路板的板邊沿導引槽插入.

完全插入前, 先在下圖紅色線區域塗上快乾膠(3秒膠), 四邊都上, 再大力將電路板壓入, 直到整個平面沉入殼內, 插頭面平整無凸出.

大功告成.

心得: 此分享並不鼓勵大家都這樣修, 原因是涉及安規, 維修有誤會有起火可能, 不建議沒把握的人DIY, 保固內大家就拿去換新吧, 但是如果換回來的新品使用一段時間後又出現火花聲, 就別再使用了, 萬一起火, 沒有人承擔的起, 市面上類似的USB電源供應器那麼多, 有時候單戀一枝花不是好決定, 小米東西便宜, 但遠比不上安全考量.
最後, 本於網路惠我良多, 就應知恩回報, 希望有此困擾的人都能受惠此文. 大家國慶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