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查找wintage headphones 的相關資料,發現50'~90'幾乎沒有3.5mm接頭耳機的蹤跡。為何在近代反而是3.5mm盛行不過就算現代,高階耳機也多是6.3mm(6.5)接頭,或是附上轉接線/頭。當然也有堅持3.5mm接頭的,請問這兩者到底區別在哪?大頭失真較少??如果如此,為何不都做大頭,或是因為現在各項相關產品接孔都是3.5mm的緣故??
WingC. wrote:那大大覺得線芯多的情...(恕刪) 是沒錯也就是廠商為了打大多數的消費族群,迎合大眾喜好,加上更好賺,所以都改小頭頭囉說來慚愧,就連自己都因為種種因素要尋找6.3mm母轉3.5mm公轉接頭,所以發發牢騷了。因為在賣場這類產品還真稀少在露天看到有牌子的大概只有兩家$ony、ATH...剩下不是轉接線就是台灣自製接頭。實際上就算$ony的我也看到印刷著made in Taiwan
因為當初耳機是給情報人員、接線生(電信公司)、聲納探測用的,所以都用6.3mm,阻抗也很大,很多耳機是寫喇叭阻抗而非現今的耳機阻抗,才會這樣。而現在耳機大多是3.5mm的原因,有一部分是Sony與日牌當道。另一部分是耳機推力下降,防止聽的人耳聾。以前有很多軍人啊、接線生啊、總機人員...,他們都有職業病,統一的職業病就是聽力損傷,輕者重聽,重者耳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