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會不斷更新一些聽音樂上的細節, 越新的段落在越下方]

我的akg k702剛在聽貝多芬第九末樂章大家狂唱時,
一些男高音女高音齊唱, 音量大時到某個特定的高音點會有 "嗞嗞" 的小聲音,
我擔心是耳機要掛了 (買來才一個多月, 也沒煲機就開正常音量聽)
所以就給它試看看小音量, 還是有 "嗞嗞" (當然也更小聲的 "嗞嗞" 聲)
試了foobar和winamp都會 "嗞"~

電腦的CD光碟讀正版DDD錄音-->Fiio E17-->K702

請各位大大解惑~

=====以下更新======

我將那個破音的片段用EAC安全模式和測錯方式抓軌出wav檔,
有興趣聽聽DG 的DDD錄音的朋友不妨下載來聽看看有沒有破音:

https://dl.dropbox.com/u/18006925/Range.wav

然後破音處在6-7秒處, 15-16秒間也有~



(其實還蠻多細細小小的破音或毛邊的, 好歹一張高價位的DDD為什麼會如此? )


=====以下2013/3/8更新=======

聽了很多很多年的鐵三角, 最近一支是ath-a500, 它的音染相當嚴重,
加上是密閉耳罩, 低音隆隆作響, 以致於我換了開放式的k702後, 有些音樂出現了以前不用心就發現不到的演奏細節.

今天分享的是馬勒 "第六交響曲" 第一樂章的開頭, 氣宇高昂, 但一開始的有如軍隊的步伐的大提琴節奏,
到了第9秒時加入了低音大提琴, 更個氣勢更強烈了~

然而之前用a500聽時, 因為本身的低音就渲染過, 總之一整個聽下來根本不容易察覺9秒之後的低音有更重和漸強的氣勢, 就以為開頭都只是隆隆作響的低音節奏.

但用k702聽同一首時, 喲, 9秒處的低音大提琴從加入到漸強的氣勢就完全出來了, 把樂曲的氣氛烘向更高的氣勢.

說來慚愧, 很多年前就是一直帶著這張布列茲的馬勒六到處聽耳機的, 那時比較容易被隆隆作響的低音所吸引, 而敗入了第一支鐵三角.

以下為這段音樂的wav轉檔, 大家不妨聽看看, 你的耳機如何呈現9秒後的低音氣勢:
https://dl.dropbox.com/u/18006925/Range.wav

唱片為:

我來自問自答好了, 因為把CD帶回家用不同的光碟機和耳機聽,
不管大小音量都是有 "嗞" 音, 看來是DG的DDD錄音不完美啊~
FB:facebook.com/photographyeye

weechia wrote:
我來自問自答好了, ...(恕刪)


路過...路過...
我笑了...所以請問..解決了嗎??

k1550077 wrote:
路過...路過......(恕刪)


沒辦法解決耶, 我的設備就到這裡, 可以出動的耳機都出了, 音量也開小了,
都會出現 "嗞" 音, 看來是錄音時音頻高到一定程度就錄到破掉了~
因為同一個地方就是破音~

我另一張京胡的, 也是極高音的旋律, 台灣風潮壓制, 一樣破音連連, 小音量就破了~
FB:facebook.com/photographyeye

weechia wrote:
沒辦法解決耶, 我的...(恕刪)


好吧..對不起..那我..
看到自問自答時覺得有趣就回了
弄台獨立電源的DAC會有解嗎?
路人這樣說道...

weechia wrote:
我的akg k702...(恕刪)


那是噪底

電流聲

表示你的DAC

或是耳擴

不夠你的耳機用...

冷風寒 wrote:
那是噪底電流聲表示你...(恕刪)


底噪不是持續性的嗎...
樓主似乎是某個頻段才有這個問題,還是我見識太淺了..
我的經驗認為應該是E17的擴大功能超過極限了
你可以帶你的耳機和CD到耳機店去測試便知
耳擴不夠好
放大到一定程度就會失真破音
E17上K702放到破一點也不意外
錄音錄到雜音的例子很多

以前看過有人氣急敗壞的指出某版馬勒交響曲錄進一段手機鈴響聲,還把那一段剪下來放到網上供人評理,我那時下來聽真的有小小聲的手機鈴響

還有Romeo x Juliet OST ネオ・ヴェローナ這首曲子在銅管吹很大力的時候疑似和什麼東西引起共振錄進雜音,聽到那雜音的時候我還反複確認好幾次確定我沒聽錯耳機也沒壞

錄音工程師和現場聽眾都有責任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