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akg k702剛在聽貝多芬第九末樂章大家狂唱時,
一些男高音女高音齊唱, 音量大時到某個特定的高音點會有 "嗞嗞" 的小聲音,
我擔心是耳機要掛了 (買來才一個多月, 也沒煲機就開正常音量聽)
所以就給它試看看小音量, 還是有 "嗞嗞" (當然也更小聲的 "嗞嗞" 聲)
試了foobar和winamp都會 "嗞"~
電腦的CD光碟讀正版DDD錄音-->Fiio E17-->K702
請各位大大解惑~
=====以下更新======
我將那個破音的片段用EAC安全模式和測錯方式抓軌出wav檔,
有興趣聽聽DG 的DDD錄音的朋友不妨下載來聽看看有沒有破音:
https://dl.dropbox.com/u/18006925/Range.wav
然後破音處在6-7秒處, 15-16秒間也有~
(其實還蠻多細細小小的破音或毛邊的, 好歹一張高價位的DDD為什麼會如此?
)=====以下2013/3/8更新=======
聽了很多很多年的鐵三角, 最近一支是ath-a500, 它的音染相當嚴重,
加上是密閉耳罩, 低音隆隆作響, 以致於我換了開放式的k702後, 有些音樂出現了以前不用心就發現不到的演奏細節.
今天分享的是馬勒 "第六交響曲" 第一樂章的開頭, 氣宇高昂, 但一開始的有如軍隊的步伐的大提琴節奏,
到了第9秒時加入了低音大提琴, 更個氣勢更強烈了~
然而之前用a500聽時, 因為本身的低音就渲染過, 總之一整個聽下來根本不容易察覺9秒之後的低音有更重和漸強的氣勢, 就以為開頭都只是隆隆作響的低音節奏.
但用k702聽同一首時, 喲, 9秒處的低音大提琴從加入到漸強的氣勢就完全出來了, 把樂曲的氣氛烘向更高的氣勢.
說來慚愧, 很多年前就是一直帶著這張布列茲的馬勒六到處聽耳機的, 那時比較容易被隆隆作響的低音所吸引, 而敗入了第一支鐵三角.
以下為這段音樂的wav轉檔, 大家不妨聽看看, 你的耳機如何呈現9秒後的低音氣勢:
https://dl.dropbox.com/u/18006925/Range.wav
唱片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