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預算不高,大約在台幣3000左右以下,
目前因為方便性的因素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入耳式耳機,
而比較複雜的是,
因為我喜歡聽的歌曲範圍很廣,
不論是著重人聲的中文歌曲,
或是歐美一些indie、alternative rock、electronica等樂器層次比較多節奏比較重的歌曲我都很喜歡。
所以想請問各位前輩在這有限的預算範圍內,
有性能比較平衡能兼顧兩方的入耳式耳機嗎?
「目前我有家人不用的Beats Studio,
聽我很喜歡的deep house或是節奏感比較強烈的音樂感覺很不錯,
但是就我雖然對音響的敏銳程度不高,不過也可以感覺到Beats只要拿來聽中文歌曲,人聲方面真的很模糊
而且旅行中我也比較偏好輕便的入耳式耳機,所以大部分時間都還是用著iPhone 6的EarPods」
先謝謝各位了!
今天去試了兩款耳機,
一款就是頗受好評的Shure SE215,另一款則是價格較為便宜定位更入門的Klipsch S3i
也由於我所在的地區其實並沒有很多選擇,而且很多零售店雖然有販賣多款耳機,不過都不讓試聽
所以舉凡像是Sennheiser Momentum In-Ear那些產品都是看得到,聽不到

先說Shure SE215好了,我今天稍微聽了一些我喜歡且常聽節奏感或者低音比較重的音樂,
我非常喜歡也挺滿意的!
但就是聽到一些中文流行歌曲的時候(楊乃文那些),不知怎麼覺得好像沒有很通透的感覺
而且此時低頻就有點重了
(雖然iPhone 6可以調整EQ,但調了似乎都沒特別好)
至於比較便宜的Klipsch S3i
則是比較平衡的表現,
聽那些節奏感比較重的音樂沒有讓我驚艷,但還是比Apple Earpods強上不少是無庸置疑的
人聲也是比較好,整體而言都較Earpods出色但沒有讓我驚艷的地方。
也因為之前我聽過家人的Marshall Major耳罩式耳機
我知道Marshall這牌子在版上或者對於發燒友來說簡直就是不堪一談
不過Major的聽感其實對我的木耳來說都算不錯了,外型我也很喜歡(我挺偏重外型的)
不知道入耳式的Mode或者Mode EQ跟Shure SE215比起來怎麼樣呢?
先謝謝囉!
p/s: 我這裡暫時找不到Marshall的零售點。
p/s: 老實說相較起來,我還是偏好Shure多過Klipsch
這一兩天在網上爬了不少文,範圍縮小至Shure SE215以及同等級的Sennheiser Momentum In-Ear,
兩只都試了並聽了一些自己比較常聽的歌曲,聽感上我個人還是比較偏好SE215,
所以就入手黑色的普通版了。
(只能說在我這裏大馬都賣很貴,找得到的都是台幣4000起跳,完全找不到4000以下的SE215,我的入手價就是4790,可能是馬幣匯率太弱的關係吧,其他同等級的耳機也是一並變貴了)
p/s: 試Momentum In-Ear的時候,Sennheiser概念店的店員也拿了他們最貴的入耳式耳機IE800,
只能說太強了,連我的木耳都聽得出差異,只不過馬幣三千塊的定價對我來說真的是太頂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