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張沒什麼解析光源也不好的 mojo 外觀照片。
一時腦弱就下訂了,也很幸運的拿到了這批貨。

試了幾種玩法,包含使用 fiio x3 的同軸輸出給 mojo。鬼屋買的 3.5mm 對錄線直接可以搞定。
晚點再幫他做條專屬的短短對錄線。
PC 的驅動,去官網抓。有分成 windows 驅動跟 windows7 驅動,實裝起來沒有任何差異。
耳機全部使用耳道式耳機: LZ-a2 砍過3.5mm 頭,聲音更開。
玩法一:
使用 win 10 系統,usb 連接。foobar2000 播放系統取樣率選擇 32 bit, 384 kHz 無法播放。

使用 32 bit 192 kHz 則可以十分正常的播放。
聲音細節非常非常多。耐聽。沒有任何令人驚艷的感覺。什麼都有,很平均,音場定位為上品。
玩法二:
使用 win 10 系統,以 usb 連接 fiio x3,中間連鬼屋對錄線,數位輸出給 mojo 吃。
聲音細節依然非常非常多,但是聲音的厚度 "似乎" 比玩法一還要高一咪咪。
玩法三:
使用索尼 z3,以 usb otg 給 mojo 吃,很衝不耐久聽。聲音厚度比玩法二更厚。
玩法四:
使用 fiio x3,以鬼屋對錄線,數位輸出給 mojo 吃。
聲音細節與厚度相似玩法二,不確定 fiio x3 直出數位訊號是用哪個晶片給的。
小結:用於外出吵鬧的環境下,多了這麼多細節根本就沒意義。
對我來說,把這台機器拿來當家用 dac 比外出使用更加符合需求。
適合:預算有兩萬又想買個 dac 來用、chord 教徒
不適合:喜歡濃醇人聲、美麗女毒、暴力搖滾、轟炸低頻,或任何需特化之聲音走向。
額外無用:那三粒按鈕是完整的球體。可以轉來轉去磨啊磨的,然後就一堆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