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Ultimate Ears In-Ear Reference Monitors


上線中 wrote:
這支去光華聽過高音延...(恕刪)


UE pro11 & pro18 和UERM風格應該差異很大

小弟是聽擁有這幾隻耳機的人提到是pro11就是一個basshead耳機

而pro18也是標準的舞台監聽風格耳機,和JH16pro各有愛好的群眾

希望這樣對您有幫助,謝謝。
耳機:Ultimate Ears In-Ear Reference Monitors & Audio-Technica AD2000X

zhang230631 wrote:
美好的事物仍是有不貴...(恕刪)


感謝您的評價

美好的事物的確有很多不貴的

只是需要我們細細去發掘而已,這點的確更加重要
耳機:Ultimate Ears In-Ear Reference Monitors & Audio-Technica AD2000X
這篇真的是太精采了
超級專業
5分奉上



Oh written in the stars A million miles away A message to the main Ooooh

richard90073 wrote:
這篇真的是太精采了超...(恕刪)


感謝您的評分

但還是希望大家能給小弟一些指教

畢竟交流和討論還是比較有趣的部分
耳機:Ultimate Ears In-Ear Reference Monitors & Audio-Technica AD2000X
我想請問什麼是舞台監聽風格跟錄音室監聽風格?
是表現在哪些聲音的特色上呢?

pumpkin303tw wrote:
我想請問什麼是舞台監...(恕刪)


您好:

我個人認為舞台監聽風的耳機主要是加強高音和低音的區段
響應曲線會是一個V字型,這樣可以提高清晰度和加強低頻提供的節奏感
主要是因為舞台上較為吵雜,所以必須這樣進行調音來提供清晰度

而錄音室就是一個較簡單的環境,UERM提供了一個很接近的空間
因為耳機沒有殘響和回音,所以剛好又跟錄音室更接近
而這種類型的耳機比較偏向提供一個較平直的響應曲線
但這也讓這類型耳機在吵雜環境下不能提供較富節奏的音色

所以我個人認為這兩種風格沒有優劣之分
純看使用上的需求
耳機:Ultimate Ears In-Ear Reference Monitors & Audio-Technica AD2000X
ER4S跟ER4p的確不是平直的響頻
他們的響頻都有修正過

這是為了補償耳朵「外」與耳朵「內」的差異
人的外耳有集音的作用 所以我們平常聽外界的聲音
有部分的頻率會因為外耳的形狀而被強化
這個區段大概位於4kHz左右

但是耳道耳機跳過了外耳
而直接進入耳道中發聲
所以為了還原錄音的聲音
所以「補償」了這部份的頻率



但老實說,這個部分我認為值得討論啦
因為「錄音」的器材是麥克風
而非人的耳朵
或許沒有補償,才是比較接近原音
也未這樣,所以ER4還有另外一個沒有補償高音的產品!
ER4B
不過,這隻就更難找到了.... XD
killkli wrote:
ER4S跟ER4p的...(恕刪)


感謝您的回文,您的解說很精闢和專業

外耳殼和耳道的共振效應的確會引響最後聽到的響頻

但是我這邊也有點不是很懂,剛好跟您請教一下



這張圖是人耳對不同頻率下能聽到的最小響度

由圖可以看到由於耳道的共振效應,所以人耳聽~3.5KHz的聲音只需要較小的響度

對於低頻和及高頻的區段就需要很高的響度才聽得道

而~4KHz也是齒音最主要的區段,很多耳機大多會將這區段做一下下降的動作

而且我們平常在做混音時都會稍微增強60~200Hz的區段(好吧~很大量的)

和為了改善喇叭的殘響效果所以增加一些極高頻的部分

綜合的結果就是~3.5KHz相對起來響度就偏低(U字形曲線)

所以像Er4p這種加強~3.5KHz的作法我不是非常清楚

不知道您是否可以幫忙做一個比較詳細的解說

感激不盡
耳機:Ultimate Ears In-Ear Reference Monitors & Audio-Technica AD2000X

YaziLightar wrote:
感謝您的回文,您的解...(恕刪)


你的那張圖是正確的
4k高頻部份我們的「外耳殼」會集音
所以不需要很大的音量,就可以得到與其他頻率相同的音感
這裡不是指耳道歐,而是長在外面大大的耳朵
但是耳道耳機完全不受到這個耳殼的影響
所以耳道耳機的4K附近區段假使沒有特別增益的話
聽起來就會與一般的喇叭或耳罩耳機不同

但這又牽扯道另一個問題
我們一般的音樂錄音是用麥克風錄音的
高級的麥克風,不調音的話,理論上應該要有平直的錄音頻率反應
換句話說,麥克風聽到的本來就已經跟我們耳朵聽到的不一樣了

這對喇叭或耳罩耳機來說沒差,因為他們本來也不是要還原我們耳朵中聽到的聲音
而是把現場的聲音還原回來
但對於耳道耳機來說就不行了
因為耳道耳機跳過了外耳殼,所以耳道耳機必須還原的是「經過外耳殼集音後」的聲音
也就是你我們在er4P盒子上看到的那個4kHz增強過得響應頻率


killkli wrote:
你的那張圖是正確的4...(恕刪)


真是感謝您的解說

由您的解說看來增加4KHz附近的音量能夠還原耳殼帶來的效果

我有另一個問題是我看到大部分耳道耳機在4KHz的部分都是下降

我不是很清楚這樣的設計是否有其他的涵義?

如果您知道還希望可以分享一下知識

感激不盡
耳機:Ultimate Ears In-Ear Reference Monitors & Audio-Technica AD2000X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