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lchiu wrote:
我也是幸福的木耳, ...(恕刪)


很多人都不知道,錄音其實都差不多,重點在於調音,跟錄音完全沒關係。

有興趣的人可以去聽聽Demo帶,無論歌手是誰,聽起來會是一樣的。

不要被唱片公司玩了還不自知。

clark001 wrote:
木耳也可以訓練成金耳...(恕刪)


音響之所以聽不出來,那是因為店家都開超大聲的,聽不出來,理所當然。
世界上沒有木耳的存在

只是你不懂用正確的方法去讓他聽起來不一樣

不是光一個耳機換掉~ 就可以聽出來

你拿錄影帶在FULL HD的電視上播放

我也看不出來這電視比傳統電視好在哪...

不過就是外表比較有科技感罷了

那不就木眼了?

應該說是~ 沒有遇到懂得怎麼聽的壞朋友.. 真的很幸福

雖然聽音樂開心就好~ 只是他其實可以聽得更加開心的

不然怎會有那麼多人花那麼多錢買個耳機?

他們瘋了嗎? 懂得聽的人~ 會覺得超值得的...

就跟懂攝影的人, 會覺得買了台5D2非常值得一樣

SymphonyHarp wrote:
世界上沒有木耳的存在...(恕刪)

我也一直很懷疑所謂的木耳是耳朵有殘缺導致木耳還是聆聽的心態跟方式不對才導致木耳
畢竟很多木耳的人也不是真的有耳疾,聽力正常為何聽耳機、音響就變木耳了?
當然什麼解析、聲場...之類的可能不是人人能分辨,但連風格差異都聽不出來就有點奇怪了
我身邊也有木耳的朋友,聽什麼耳機都說聽起來差不多
他聽音樂都聽流行樂,撥放軟體是KKBOX
除了訊源不佳,我覺得還是聆聽時不專心吧

SymphonyHarp wrote:
世界上沒有木耳的存在...(恕刪)


非常同意關鍵是「懂不懂聽的方法」
其實就是很簡單的流行歌,歌手,聽眾,mastering的專家,大家的焦點都不會相同,也因此,因為大家在意的差異不同,所以才會有這麼多不同種類和取和的機材
所以我一直覺得真正的鑑聽取向產品,不適合用來音樂欣賞,因為那種準確在mastering是很有用,但和好不好聽是無關的就是,而我也相信沒有一些耳機是絕對最好或者最頂級的,只要聽的音樂不同,聽者的背景不一樣,結果就有非常大的差異

回到樓主的問題,有時聽不出來,可能是幾個理由
1. 歌曲的專檔質素,很多流行曲如果用cd轉成mp3的話,聽某一個價格帶的耳機會是差不多的並不奇怪,因為那些差異在壓縮檔中消失了
2. 歌曲的錄音,有些碟的錄音很普通或很差,同樣也不一定可以聽得出來
3. 訊源(即便攜player等)問題,訊源是整個音響鏈的開始,也是影響有「多少東西可聽」的關鍵,如果訊源不好,很多東西已經流失了,那耳機耳擴怎麼去弄也是聽不出不同的了
4. 看樓主買過的耳機,例如PANASONIC,SONY,B&O,B&w,MONSTER等等,如果都是比較入門至中階的產品,偏向非發燒友的消費者向產品,調音比較近本來就不奇怪,所以樓主覺得沒有分別也是很可能的事
其他牌友推薦的耳機牌子,如akg, beyerdynamic, ath等,都比較有個性,樓主應該會很易聽到不同

如果處理了1~4後還是覺得一樣的話,那麼就沒法了...
我之前是個大木耳連100元的耳機的聽得下去的人
現在則是快要連第一支入門耳機ue100都聽不太下去的人
不過還是有點小木耳


個人覺得其實木耳的人聽音樂注重的只是音樂本身的旋律
而金耳朵則是音樂整體
木耳只是注意的東西不一樣
而導致忽略的其他細節而已
就像是魔術師偷你東西時會使你把注意力吸引到非目標物
而忽略了魔術師要偷的目標物一樣
去玩玩樂器 你就知道

音樂的 平衡 音色 旋律 節奏 等等...


你就會知道你要什麼 並不是在那邊器材控


Loompster wrote:
很多人都不知道,錄音...(恕刪)


目前的消費市場似乎沒讓消費者可以選擇"加味"或"不加味"的CD/音軌的選項.

關心高檔耳擴, 從全[不能說]開始!
話說其實錄音真的都差不多,但歌手的唱功,還有後期製作都有很大影響
叮噹的下一站天后真的算挺不濟的一張cd,換了數對耳機聽還是有很大聲很刺耳的齒音,用上純銀線收齒音,卻仍然很齒耳,跟外國的cd對比,像是平常我聽的mj, maroon5, westlife都差很遠
所以錄音分別不大,但整體製作還是有差
Loompster wrote:
很多人都不知道,錄音...(恕刪)

palchiu wrote:
目前的消費市場似乎沒...(恕刪)


「沒加味」的通常都是限量版或是rarity Album,也是被唱片公司玩

看來無論是要加味或沒加味的都會被唱片公司玩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