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2438tw wrote:請教各位先進關於SO...(恕刪) 簡單回復一下1.耳機響應頻率標示參考即可還是以實際聽感決定好壞重要2.雖然人耳理論上常是說可聽到20Hz~20KHz但一則此範圍因人而異(隨著年紀漸長高頻會漸漸聽不到)二則,就算是聽不到之頻率,還是能夠"感受到":1極低頻(次聲波)能靠身體感受2是聽不到之聲音會透過聲學上說的泛音(物理說的諧波)來影響可聽見之頻率,結果就是無法實際聽到,卻能感知到其存在。
jan2438tw wrote:請教各位先進關於SO...(恕刪) 如果80000Hz的聲音都能發的出來,代表20000對這台來說沒有困難比起響應頻率只有到20000的其他產品,極高頻的延伸(一萬到兩萬之間)也許會好一些只到20000的產品也許16000的時候就已經衰退很多了(不過這部分的聲音別太在意)
jan2438tw wrote:查看規格發現SONY MDR-1系列標榜高音頻範圍規格是4~80000Hz...(恕刪) 這個是儀器測出的數據,表示如果用這副耳機播放80kHz的聲音,不管大小聲,儀器都要能透過這耳機收到80kHz的聲音訊號才對;不代表你聽的到這些頻率,也不代表這耳機比較厲害或好聽。好不好聽跟數據沒甚麼直接的關係,數字只是數字。
jan2438tw wrote:我是聽原版CD和CD直轉WAV,應該還OK吧?...(恕刪) 這個我也不清楚,所以沒辦法回答但其實是否真有這些感覺我認為不是重點,你聽起來覺得好聽,能夠有好心情那就夠了在下聽耳機雖不算很長,但也小有時日了,也常常會說一些什麼音場,解析,定位之類的東西,但一直到最近,我其實都只想說很好聽,或是,我不喜歡聽個音樂而已,開心就好
聽不到就是聽不到,也感受不到,更不是接近高頻響應會比較好。首先超過24Khz以上頻率的訊號很少,而且就憑耳機,能不能正確響應都是個問題(想想看為什麼喇叭會分高音單體,甚至還有獨立超高音)不說高音講低音好了,事實上頻率愈低單體離耳朵的距離要愈遠才能正確響應,震模體積也是個問題,所以這數字正確性有很大的疑慮,我覺得有刻意誤導之嫌.純粹只是個看爽的數字,這數字你不看也沒關係,不重要。還有1R外型聲音兼具,根本便攜好耳罩,有閒錢真想買一副來
jan2438tw wrote:請教各位先進關於SO...(恕刪) 對於音響發燒友而言:由於HI END音響器材性能超群, 許多發燒友常聽古典或大編制複雜的錄音,超過20KHZ的頻率響應不但有意義 , 對於活生感.空氣感.汎音延伸都會有助益 ,不然妨間有些旗鑑級喇叭也不需要使用離子高音或鑽石高音了.對於隨身型的便利性耳機族群來說:隨身型機種如手機或ipod , 本身音響性表現會受到成本及體積限制 ,能把耳機控制的好(驅動力足), 音域平坦及音色符合您的喜好需求知足矣,不要想太多,再好的耳機也不過是忠實呈現前端設備的能耐而已.
20KHz 以上人耳聽不到?有一種職業叫做聲納探測員,經由訓練最高可以"聽到"24KHz 的頻段,但畢竟是少數,一般人能聽到 17KHz ~ 18KHz 就已經很不錯了。耳機的頻率範圍不一定愈高愈好,但頻率範圍愈廣的耳機(如果規格無誤的話),相對可以令音樂還原得更為完整,對於音源的寬許值也愈高。
jan2438tw wrote:請教各位先進關於SO...(恕刪) 人的大腦是很神奇的...如果樓主有興趣可以去學一下相關的知識不僅僅是聽覺.人體其他諸如視.嗅.味.觸...都會有一個域限高於或是低於那個域限變沒辦法做準確辨識所謂的沒辦法辨識...只是說你無法很準確的說出有所不同但是你的大腦還是會記錄下低於或高於域限的感覺!也就是說...你沒辦法很準確的去說明或是形容那種頻率但是你的感覺會跟其他頻率時不太一樣!而每個人能接收的頻率也會有所不同...有些人甚至超過了絕對音感...記得好像是木村演的大腦先生就有一個擁有能聽到超出一般人能聽到頻率的能力
其實到80KHz甚至100KHz並不是為了讓變種人聽得到聲音而是訊號會交疊例如70kHz訊號和30KHz訊號因為不是等倍,空氣中存在這兩種訊號的時候會產生頻率不規則的諧波而這個疊加的不規則波形,會產生低於20kHz人類可以聽到的聲音人類雖然聽不到超過20kHz的聲音,卻可以經由高頻的瞬間疊加所產生的低頻而查知就像是可以觀測到極高頻的一角,卻無法看到其全貌一樣,但是能夠查知卻是確實的當然,即使是SACD很多音樂在製作時都把超過40kHz以上訊號濾掉了,否則太高頻的訊號會傷害二聲道系統中的高音單體WaveGene在192kHz下,試著在播放音樂的同時用這個軟體同時產生一個70kHz的波形...看看跟原來有沒有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