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取代錄音帶的地位,成為攜帶性高的錄音媒體的主力
所以阿根廷啊,別為它哭泣...
1. 剛推出時音質並不好
因為同樣的資料寫兩次,以避免讀取問題
壓縮率就變成原來的兩倍 (292kbps/2)
高階音響市場就不是很買帳
唱片公司發行音樂MD失敗的命運,在這個階段可能就已經界定
後來就算銷量增加,也沒有再打開預錄MD的市場
2. 美國市場一直沒有打開
雖然美國號稱卡債王國
至少在iPod出現之前
我想還是有不少美國人的價值觀
是不可能去買三四百美元的隨身聽的
像我一樣有住過美國的人,一定都看過
在iPod之前,街上目擊隨身聽的大宗是二三十美元的白牌CD隨身聽
MD便沒有取代錄音帶之於隨身聽的角色
反而是歐洲比較吃高階隨身聽這一套
但歐洲的量不見得夠大
3. 就算沒有MP3超過,從2000 年左右開始
JEITA統計的隨身聽出貨規模就是300萬台左右
一直停滯不前,MDLP 和 NetMD 其實都沒有用
Sony 內部似乎有人一直認為
光是維繫住這群MD使用者,就是很大的市場,可以維持很久
所以對MP3並不是很積極,並堅持只用ATRAC
沒想到 iPod mini 在日本炒出一股熱潮
正式讓非電腦書呆子
不那麼計較音質= 不在乎MD優點的使用者也大量跳船
4. 日本的消費環境
廠商有啥維護利益的措施都只能照單全收
忽然來一個比較方便的MP3
我想會有一定數量的人要跳船吧
當然這都是個人意見 :-P
我就是拿iPod接Bose聽啦,怎樣怎樣怎樣,你是想怎樣啦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