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ectreXSpec wrote:
最近兩 三年在忙好...(恕刪)
SpectreXSpec wrote:
最近兩 三年在忙好不...(恕刪)
在3210。。甚至四大天王年代
動鐵剛證明自己的能耐的時器。。可以說是解析的大耀進。。
但東西不是就這樣嗎??
一般大家都是用mp3或著手機附送的耳機。。
突然變成3210。。這好比東西一次從20分進步到70分
這種感動相信我就這麼一次而以。。。
那這個進步的價碼可能是萬把元就可以達成了。。
70到80雖然不好搞但可能單體再加個幾個好像也就行了
可是要從80分進步到85分就沒這麼簡單了。。
甚至就這5分的差別就要讓你付出好幾萬元的代價
那85到90那。。更難了。。搞不好每一分都得付出超過一萬
90分到95分呢??96。97。。。。
東西會愈來愈好。。但感動會愈來愈少。。付出會愈來愈多。。
這是進步的代價。。
要怪就怪之前一次進步太多了。。
不過當然一直再繼續追求一直在試聽
還是可以從中獲得感動的。。但就看你捨得付出多少心力而以。。
所以你舉出的這些耳機說著感動沒了。。
但你的前端是什麼呢??為什麼會讓感動沒了
前端有跟上嗎??
黑貓XIII wrote:
對於音樂 您的價值...(恕刪)
我的價值觀很簡單
為何我們在現實中聽到許多平常 無聊至極的聲音
透過部分的器材重現可以令我們重播數次
Why? 這不是很奇怪嗎 我就一直很納悶為何一堆追求ultra neutral
而我個人極不贊成現場是音響系統追逐的目標
因為人類不會對稀鬆平常 平常所接觸的事物感到特別 訝異 驚訝
亦不認同耳機系統應該以音響系統為目標 容易有畫虎不成反類犬的問題
我也極力反對一些抽象派的畫家在後期轉職為仿真派的
難道這群人不曉得 只要將抽象做的非常有水準 就可以賣很高價 而且人人讚賞
何必自虐 跟一些大財團比技術 這方面我曾看過一句話可以深刻形容
「叫一個語文天才去做數學家 世界會少個天才 多個智障」
究竟事實如何 我相信人人心理有數
我曾經有些小細節相當糾結過
一般的狀況下 老師在上課的時候 我專心的跟隔壁的同學聊天
老師在台上說什麼我們不可能知道 只會知道跟同學在聊什麼內容
同時 是否會知道老師有在說話? 答案是肯定的
即使我們只知道同學到底在說些什麼 無法得知老師的言談內容
問題來了
目前已知有許多器材重現後 不但專心與同學聊天的同時
同時能聽到老師在說話 甚至連老師的言談內容我們仍可掌握 且十分清晰
後者到底是不是我們真正該追求的? 我自己尋覓答案多年
得到的答案是 清晰的細節與暗藏鋒芒同時保有是極其矛盾的
目前往這方面發展的器材近乎天價 似乎也非無道理 畢竟這需要極高水準的調音實力
且這類的調音 才能真正令我們專注在音樂主角本身 配角可不搶戲
說來有趣 既然這是個優點 是否跟我的價值觀有所牴觸了
這應該是被歸類在high fidelity的範疇內 是極盡無趣的 人又不會對這個感到有趣
不得不說 這似乎是人耳與人腦的矛盾之處 有些事情不能用邏輯做思考
這也是我自己對於hi-fi唯一可諒解 原諒的部分 其充斥著矛盾 我也不得不承認一些聽見的事實
而且這是營造euphony的關鍵之一 之二是最少被專注的透明度
那麼 難道後者會是hi-fi嗎 答案若是否定 那麼它會有悅耳的可能性嗎
我的經驗是否定的 因此我相當鄙視部分器材 是什麼就不說了
第一次在台灣論壇花費心思 來聊聊你的價值觀呀
忘了一件事情 我是來追求聲音 不是來聽音樂的 這也是我的根本價值觀
Hight~你好 wrote:
在3210。。甚至...(恕刪)
要是體驗過99分的器材 何苦委屈自己後來接受95分的器材呢
個人對於這方面的看法也相當特別呢
人類音響歷程實際上是倒退走 類比不好好發展跑去弄數位 為了跟方便性妥協所致
這還不打緊呢 目前的技術高到可以在人耳中被視為幾近完整平滑的類比線型
因此影響不大
倒是歐盟跟北美 近期一堆環保意識崛起
導致許多關鍵材料無法取得 由於人耳聽力極限不高 不怎麼敏銳
早在好幾十年前就已經發展到極致的地步
2018年是否還能聽見當年的好聲音 個人不抱信心 因為2018年做不出來
當時的器材放到現在狀況也不會好 一樣差聲
BA那種東西透明度先做好再說 解析好又如何
騙不過我們的大腦
至於我的前端是什麼 不曉得你想知道什麼答案呢
是希望比你的差 還是比你的好呢 要是答案非你所期待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