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masa wrote:
好奇的查了一下網路,(恕刪)

機器是Aqua La Scala MKII DAC(圖一)同軸接WEISS INT204 DDC(圖二)在USB接電腦,
之前都DAC USB插電腦,第一次用DDC不知道有沒有更好的接法,目前用RAC同軸75歐姆(圖四)
論DAC接DDC的話RAC公頭跟BNC公頭效果一樣嗎因為都寫S/PDIF,
也有聽說BNC是接時鐘的



我本來就在猜這兩部機器一定不便宜!

果然一查建議售價的時候,還真是很驚人。

至於樓主的疑問,到底那一種線效果比較好?
應該沒有標準答案!
需要自己親自試過才知道了。

如果是我,會按照連接線接頭的用途來做選擇!

影音用途的連接線接頭,如果線材用料都一樣,
就使用的時機、用途來分:

使用RCA接頭應該是最適合了
因為就接頭構造,它的接觸面是最廣的,
適合拔插,也適合在固定地點永久連接。

BNC接頭,一般是用在需要經常拔插的場合
方便快速轉換接頭或裝置,又不能一拉就鬆脫。
例如:示波器之類的儀器接頭就是BNC。
如果經常要做 A/B 測試,使用 BNC接頭,
也會減少接觸面的磨損。

RF連接器的F頭,使用螺紋來固定接頭
用意就是連接後不會再移動,屬於永久固定型。
而事實上,上面的螺紋每鎖緊一次,接觸面就會
磨損一次,不利於常常拔插。



如果以對聲音的影響來看:
不同的線,聲音會一樣嗎?



分隔線裡面的文字,純屬個人看法,看看就好,請勿開戰!!!
===================================

說實話,就算是同一套機器用同一條線,
在不同的時空下,聲音的表現也不會一樣,
要說他是玄學嗎? 還是科學呢?
其實都是。

舉例:冬天或夏天同一套音響發出的聲音就不一樣。
這是因溫度、濕度等會改變大氣的結構。讓聲音的傳播
受到影響。而且溫度、濕度等也會影響電子零件及線材等
的表現。(科學嗎?)

不要說整組音響設備了,連聆聽的人,在不同的心情、
不同時空下,也會覺得聲音不一樣了!(玄學嗎?)

還有一個影響最大的點是在訊號源,
例如使用電腦當訊號源,電腦的問題其實很多。

電腦是一個多工系統,溫度、電壓等會隨系統的效能改變,
而溫度及電壓的改變又會對電路上的時基產生器造成影響,
因此電腦驅動音效的時序其實不是恆定值,會有誤差。

多工作業,電腦並不是一直在等著給 DAC 傳輸資料,
而是同時要做其他事,收到播放程式需要傳輸資料的要求時,
才把要續傳的 緩衝區資料 傳給 DAC ,傳輸完,又去做其他事。
整個系統匯流排中充滿了高速傳輸的訊號。
從電腦輸出到 DAC 時,這時送給 DAC 的資料,也會包含
匯流排中的電氣雜訊干擾。

再來,像 CD 的 WAV檔 是以44.1kHz為取樣頻率。
雖然在軟體控制碼的參數是紀錄取樣頻率為44.1kHz,
但是硬體電路受到溫度、電壓等的干擾,
產生的時基頻率不見可以穩定在44.1kHz,

要製造頻率很準誤差很小的時基產生器,是要花很多本錢的!
一般家用/商用電腦不可能給您這樣設計。

電腦內部的電壓供應系統現在也都是使用高頻的交換關關電路,
所以整個系統充滿了各種高頻雜訊。

以上種種因素都會互相干擾!

一直以來,使用不同 USB線 到底對聲音有沒有影響?
是一直被爭論不休的無限迴圈。

如果傳遞的是數位資料,為了預防在傳輸途中受到干擾而出錯,
數位資料在傳輸前會加入偵錯碼,才送出去,
到了接收端就會檢查收到的資料有沒有錯誤,簡單的位元錯誤,
就直接在接收端修正,錯太多位元時,會要求發送端重送。
所以數位資料的傳輸,可以完整的傳輸,只是時間上的問題。

但是當傳輸的是即時的聲音串流時,他是將檔案的聲音編碼資料,
按照播放器的播放進度,以設定的緩衝區大小一段一段的送給
DAC,收到聲音編碼時,DAC就立刻按照聲音的編碼依序轉換成
類比訊號送出給放大器,並立即播放出來。
傳輸過程中沒有像數位資料有偵錯及重送的機制。(也沒辦法加入)
所以在受到干擾時, DAC 接收端會收到錯誤的編碼,
轉換出的類比訊號(電位高低)也會跟著出錯。
只是這個出錯的時間可能很短也可能很長,還要看影響輸出電位的大小,
有時候不見得聽得出來。

換不同的線時,也會對整個系統帶來影響,因此
換不同的線再比較時,理論上是會有影響的。

我用過拿比較精準的電阻表去測量線材,
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
在線材的兩端,對調探棒測量,會得到不同的數值!
不是電阻高低的數值?
而是像是如第一次測量時得到 0.2XXX歐姆,
結果將探棒對調時測量卻得到 -0.2XXX歐姆。

當然探棒都有做正確歸零的修正。

也就是說線材內部因為製作的材料、使用的技術等的關係,
會有一點點電位差的存在。
這小小的電位差,也許不會影響比較大的電力系統,
但對於比較敏感的小電壓電路系統,
您說這個電位差會不會影響?

===================================
分隔線結束.......


正由於以 電腦當訊號源 不是那麼可靠,
所以在 電腦訊號源 及 DAC 之間串接一台 DDC ,
透過 DDC 的轉發,讓時序精準穩定後再送給 DAC 使用,
似乎就合理多了。
雖然 DDC 的真正用途是用在 升/降 取樣頻率的功能上。

不過也有缺點:

1. 就是要花更多的錢了!

2.如果是純聽音樂應該不會有時間差的問題!
但是當在電腦上玩遊戲或是欣賞影片時,
由於多了一層處理,畫面及聲音不曉得會不會產生不同步的現象?

3.雖然得到時序精準穩定的訊號,但是改變取樣頻率後,
聲音是否跟原音會不一樣?這又是一個很大的爭議點了!

哈哈
tamasa wrote:
我本來就在猜這兩部機(恕刪)

請問<雖然 DDC 的真正用途是用在 升/降 取樣頻率的功能上>是我這台的功能還是大部分的DDC都有這功能?雖然買了DDC但不知道它的作用是甚麼
WEISS INT204 DDC(數位介面轉換器)原廠的介紹連結

首先要了解我在12樓所寫的那一段話意義,
當使用電腦當訊號源(英文縮寫為CAT)時,
就會有電氣雜訊干擾及時基訊號不穩等問題,
這是避免不掉的!

所以有很多廠商也在努力設計各種能將訊號與雜訊隔離
的裝置,不論從電源端下手、或是將訊號重整都是。

DDC數位介面轉換器,就屬於將訊號重整的一種,
將電腦端的電氣雜訊干擾阻隔後,以DDC內部較為
精準的時基訊號重新發送給下一級的 DAC 使用。

不過高階的 DAC 其實也在訊號與雜訊隔離的處理上
花了很多心血。

不管 DAC 或 DDC 在接上 電腦後,您都會發現在
電腦的音訊裝置裡有了不同的變化,例如:
這張圖是原本電腦內建的音效卡設定


而這張圖則是外接了 DAC 或 DDC 後,新的音效卡設定


您會發現多了好多取樣頻率選項可以選擇。
就像播放 CD 的 WAV檔,它原始的取樣頻率是 16bits/44.1kHz
但是卻可以從設定裡將取樣頻率升到 32bits/384kHz,
而輸出到 DAC 或 DDC 。
您可以在 DAC 或 DDC 的訊號狀態中看到取樣頻率的不同。

只是原本 16bits/44.1kHz 升到 32bits/384kHz 後,
聲音是變得更好聽、還是更傳真等等,就見人見智。

因為原本的取樣頻率就只有 16bits/44.1kHz ,
要升頻,就必須要靠內插法之類的演算法提高取樣率,
若原本的聲音波形就是漸漸上升或漸漸下降,也許會更好,
但若聲音波形是忽高忽低變化型的,就不見得了。

WEISS INT204 DDC 也支援 DSD 檔案的播放,
不過必須要另外安裝支援 DSD 格式的程式。
然後可以將它轉換成 PCM 格式,給不支援 DSD 格式
的 DAC 使用。所以面板上會有兩個搖頭開關,讓您決定
要將 DSD 轉換成何種取樣頻率 的PCM 格式。

關於 升/降 取樣頻率 及 WEISS INT204 DDC 的效果,
網路有很多的相關討論文章,樓主不妨有空搜尋一下,
聽一聽別人的看法,會更有參考價值!



事實上,我覺得用電腦當訊號源,圖的就是方便,
我身邊有SONY的隨身型播放器 ,還有兩部音響
DENON RCD-M39 及 Marantz M-CR610 。
說實話,
這兩部音響的效果比從 電腦 或 隨身播放器 播放要好很多,
只是必須呆坐在音響前才能享受!
ok850429 wrote:
請問這兩個接頭(圖一(恕刪)


看了一些回覆好像都沒有說出正確答案!
與下面圖片的兩種接頭是否一樣?



一個是BNC公頭,另一個是SMA 內螺內針。
觀人年少成鴻業;憐我有歲無寸名。
ericintpe wrote:
看了一些回覆好像都沒有說出正確答案!(恕刪)

樓主貼的那條線是
Oyaide DV-510F 5N純銀75Ω電視訊號線
使用的接頭是旋入式5C2V-RG6 75Ω同軸電纜 F頭接頭

簡單講,就像我們現在的數位電視要連到數位天線的連接線,
在日本稱為 數位地上波 ,其實就跟我們的 無線數位電視訊號發射塔一樣。
電波塔蓋在比較高的地點,有別於在天上朝地面發射的衛星電波。

或是從有線電視台提供訊號的牆壁接口連到機上盒的那一段電線,
日本也是有第四台的服務,讓無法裝設室外數位天線的電視使用。

而您貼的則是用在無線電設備的 RG-316 50Ω同軸電纜 SMA接頭


您注意看接頭裡面的羅紋與深度是不同的。
tamasa wrote:
樓主貼的那條線是Oyaide...(恕刪)


樓主的主要目的是要來連接船介面那部DDC吧!
因為不清楚應該使用哪種線材,才用兩條連接線上來詢問,
請再仔細看一下機器的連接埠,兩個都是外接時鐘用的,
而不是甚麼電視視頻連接使用,
我是不清楚這部DDC是用75歐姆或50歐姆的線材,
不過用來連接時鐘的BNC 或 SMA線材,
我剛好都有在使用,應該沒有錯吧!
觀人年少成鴻業;憐我有歲無寸名。
如果依照整串文章中所出現的機器來看!

除了船介面那部 DDC 有使用 BNC頭 的
時基輸出訊號端外。

另外兩部機器:樓主目前已經在使用的
DDC 及 DAC ,從圖片上來看:
DDC 沒有時基輸出端,
DAC 也沒有時基輸入端。
且這三台機器使用的端子中都沒有
SMA頭 可插的位置?

除了 DAC 上有一個 AQLINK 輸入端子!

但是這個 AQLINK 是用 RJ45 網路線接,
而且只能接同廠牌的數位轉盤。
在同型機器上,這個 AQLINK 端輸入,
有的會改成使用 光纖輸入 接口。

不過,我很想知道,
大大您使用 SMA頭 是接在甚麼機器上?
tamasa wrote:
如果依照整串文章中所(恕刪)


當然是用在外接時鐘上呀!
以下兩部時鐘都可以適用,


觀人年少成鴻業;憐我有歲無寸名。
ericintpe wrote:
當然是用在外接時鐘上呀!...

感謝大大的介紹!

真是好玩的機器,順著 BG7TBL 型號往下找,
還有可以 GPS LOCK 的 BG7TBL GPSDO ,
就是多年前,我想找的時鐘機器。
如果當時有這樣的機器,一定會更有趣。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