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藝術無國界,音樂無貴賤」─ Sennheiser IE800專業評測

man59 wrote:
又女毒動漫喔!有完沒...(恕刪)


我又跪了... 竟然連捷元的螢幕上的喇叭都出現了,man59大真是太神了!
uglycat wrote:
我也補充附和一下 Mr. Shadow 兄的看法...
可拿貝多芬來說中期的代表作印證一下:(雖說作品編號是出版順序,不一定等於寫作完成順序)...(恕刪)



看你對貝多芬似乎頗有興趣 其實可以考慮購買一套《貝多芬大全集》研究
不過現在買得到的《貝多芬大全集》最完整的應該是Brilliant Classics 2014年發行的86CD的
DG 1998年發行的87CD已絕版 後來2013年再發的51CD是"小全集"

而個人古典音樂也非常喜愛收藏全集類 其次是完整曲目類
那種片段 精選集的 Highlights的...我一概不聽.
因為那是給入門 不懂的人在買 我專業的作研究的 所有資料一定要完整
還有套裝全集一大優勢就是售價相對便宜 且其中不乏音質優秀錄音
很多大廠發行的全集系列根本買到賺到 不像一些發燒友在講的
好像大廠為降成本就用廉價錄音 低階壓片
事實上根本沒那回事 廠商才沒那麼多預算為了降成本再搞一次後製
所以高價版時錄音如何 降到中價低價都是一樣的東西
就算真的可能因為壓片工廠 CD材質出現些許落差 但一般系統根本不會聽的出來
像我現在手邊有的作曲家全集總類非常多 有機會再一一介紹

例如這套DG《貝多芬大全集》87CD 也是當年窮苦藝術青年時期
靠生活費省吃儉用加打工存錢花了很長時間跑很多家唱片行才陸續收集完全的
也因為得來不易所以更加珍惜 也花了不少時間作研究
所以才能在這邊提出這四道問題 目前也還沒有人能解答
你有興趣的話可以嘗試看看

◎問1:貝多芬於1809-10年間受維也納市民砲兵團委託創作,但直到1816年才交出的《D大調進行曲》WoO 24。其中開頭的主題旋律是來自他之前哪一部作品中?(大師)

◎問2:在貝多芬歌劇《費岱里奧》(Fidelio, Op. 72)第二幕終曲合唱中,有部分主題旋律是源自於他之前的哪一部作品中?(大師)

◎問3:貝多芬的《第三號交響曲》第四樂章主題旋律,除了在《英雄變奏曲》Op.35、芭蕾音樂《普羅米修斯的生民》Op.43終曲出現過外,還有哪部作品也有?(極難)

◎問4:貝多芬《第20號鋼琴奏鳴曲》Op. 49-2 的第二樂章主題旋律,同時在哪幾部作品中也有出現?(困難)


這幾題雖然有的真得很難很難 估狗都很難找到答案
但其實如果有《貝多芬大全集》的話就很容易了
基本上只要每個音軌聽前幾秒鐘就好 一下就知道了

還有貝多芬所有作品研究裡面本人最強的是清唱劇《光榮的時刻》op.136
因為這部清唱劇的劇本中文版全世界我這是第一版
也就是就劇本來說全世界不可能有人能把我考倒
真的等到死也等不到那個人了 且這作品我已聽超過一百遍以上 聽到每個聲部都會唱
所以如果有人對這部作品有任何問題 也歡迎隨時提問
謝謝
pariah.T wrote:
看你對貝多芬似乎頗有...(恕刪)

那麼喜歡問問題,樓上幾位大大問的問題你都裝傻咧,還說有問題可以討論,你的文章也是複製貼上,等你先回答樓上大大的問題再說,連我問「為何你覺得黑膠和CD放出來都是MP3」都在裝屎,因為你也是用CD轉錄出來在聽,所以滑大師也是在聽MP3!

憑滑大師天生神力的聽感和堅持坐在黃金交叉俗稱的皇帝位,自認連張忠謀老人家都比不上你,怎麼㑹接受MP3的音質咧?

煙虫 wrote:
我又跪了... 竟...(恕刪)

不好意思讓你們見笑了
不過重點還是在不要亂學滑大濕的智障型腦擴, 那不小心可會出人命的
ricki828 wrote:
謝分享,這篇打臉打得很兇啊,看的真爽~欠揍

在友站耍大刀踢到鐵板,被貼上「偽裝古典音樂迷」標籤
經高手測試幾首簡單古典樂曲後被看破手腳根本不懂欣賞...(恕刪)



相當實用的文章 作者的觀點亦相當有趣
這篇確實打臉該網站為數不少的「偽裝古典音樂迷」....感謝分享

其實也不僅是「偽裝古典樂迷」 還有「偽裝古典音樂」的問題
最常見的就是所謂的跨界假聲樂 及交響化的電影配樂 等等
甚至仍有許多民眾還普遍存在 歌舞劇或音樂劇也屬於古典音樂類的想法

而會造成這種情形 主要還是某些特定的音樂欣賞者 本身出身上流社會 經濟環境不錯
有著一份體面的工作 教育背景 社會地位等等 可能有心想接觸古典音樂
奈何藝術欣賞主要就是得靠天分 古典音樂進階曲目的欣賞難度門檻又高
在種種條件受限的情形下 始終無法其門而入
但心理上又不甘心跟一般民眾聽著同樣世俗的熱門流行歌曲
是以取而代之的"假古典音樂"便孕育而生 通常稱 「跨界」
比較有名的就莎拉布萊曼 海莉·薇思特拉等歌手
其他還有很多 只是我都沒在聽所以叫不出名字
總之它的性質主要就是假聲樂唱流行 或真聲樂唱流行 或少部分古典改流行
另外一部分可能就往爵士 高階西洋流行類型(不含歐美青少年街頭舞曲)等等...
總之它有個共通點就是想要高級的需求 可見流行音樂迷之間這種等級觀念也是很深

而碰巧這些人有部分就是存在音響界 畢竟人在經濟環境優渥的條件下
就會想培養一些有技術性高級興趣 譬如攝影 音響等等都是其中選項
但僅僅會買器材是不夠的 會買東西 會殺價頂多只能算是"購物高手"
不能成為"音響達人" 要想成為音響達人 專業的關鍵是在會調音
而不是懂音樂 但又不想被人感覺膚淺 這時候就需要利用古典音樂來進行偽裝
但其實古典音樂就是被音響玩家拿來做調整的工具音樂而已
所以該篇文章作者的批評的重點對象應該是在此

當然比較奇怪的是作者身為該站主筆之一 如此嚴厲批判卻未因此遭至怨恨抵制
有可能是還沒有人體會出這弦外之音 又或者是敢怒不敢言...不得而之

另外 其實作者還有一長篇連載也是持續打臉該站多年 也就是所謂的"殺音響"系列主題
企圖透過低階土炮器材經過種種高階技術層層調校 打爆高階Hi-End音響系統神話
事實上這網站管理層內部就很矛盾了 一方面廠商提供高檔器材要寫試聽評鑑介紹
目的就是要增加產品銷量 結果另一方面又在那邊要殺音響 殺Hi-End器材
兩者衝突相互結合 感覺根本是在耍寶 估計這些廠商看了也是好氣又好笑吧

不過作者倒是有幾點寫得蠻有道理的 例如關於"「閒逸休閒」式的古典音樂欣賞者"的特質
文中提到三點

不曉得各位有沒有注意到 本人的狀況就是剛好就是跟這三點相反
第一 我個人聽古典音樂都是先作曲家 再作品 最後才是演出者

第二 我偏好收藏作曲家或作品類型的全集 例如《貝多芬大全集》《莫札特大全集》
《布拉姆斯大全集》《華格納歌劇大全》《威爾第作品大全》《拉赫曼尼諾夫大全集》
《理查‧史特勞斯歌劇全集》《浦契尼歌劇集》等等....諸如此類的都是 再者我欣賞作品
一定都是聽全曲整部完整聽完 任何片段 精選等也一概不聽

第三 我從來就是以專業古典樂迷自居 除了大量古典音樂唱片收藏
更身體力行欣賞多場國內音樂會演出 絕對不像一般休閒式古典樂欣賞者
家裡就幾張古典音樂唱片偶爾聽聽而已


以上一點意見參考 謝謝

andy0617 wrote:
尊駕無須引言點名,

貴我話不投機,無話可聊。...(恕刪)



抱歉打擾 慢走不送 謝謝 再見

Mr.SHADOW wrote:
看來你的音樂知識還真的是這邊維基一點,那邊估狗一下.再加上自己的腦補
你既然不聽,那自然不會去了解音樂劇是如何演變的,
這並不是"你覺得"的,勿往自己臉上貼金...(恕刪)



話不能這麼說 所謂不聽是不會去收藏和深入研究
但聽過一些總是有的 且我欣賞音樂一向有自己的想法和心得
歌劇作品各時期無論巴洛克 古典 浪漫 現代都有欣賞 其中當然浪漫樂派佔大多數
不過我的收藏裡CD是沒有輕歌劇錄音收藏得沒錯
早期有看過小約翰史特勞斯的《蝙蝠》 和奧芬巴哈《埃及的海倫》DVD
在音樂廳也看過兩次跨年音樂會演出輕歌劇 一次是《蝙蝠》還有一次是《風流寡婦》
也就是說 我本身就已經聽過這麼多部歌劇作品 針對歌劇這類型的演變過程是很清楚的
雖然對於古典音樂來者不拒 什麼都能聽 但真要收藏我還是選擇水準高一點的作品
畢竟一些輕歌劇看看笑笑可以 要說有什麼藝術價值我覺得很少
所以像什麼小約翰史特勞斯的一些圓舞曲 我個人也都是不愛聽的 也沒買相關唱片收藏

另外有一點要注意 古典樂迷不一定是歌劇迷
但歌劇迷一定是古典樂迷 且通常是鑑賞能力級別最高的那一群
因為「歌劇是最高水準的藝術形式」
所以在古典音樂領域裡 只要精通歌劇 就幾乎代表全部各類型都能鑑賞
不過比較奇怪的是 對我來說歌劇是真的都很簡單
可是不僅是台灣 全世界古典樂迷裡 專精歌劇和聽過多部歌劇的正統歌劇迷其實非常少
一些十幾年 幾十年的老樂迷 歌劇聽沒幾部似乎很常見 我個人倒不認為是因為語言因素
而是在於聲樂本身的複雜度 變化度 及戲劇性音樂本身的理解難度
讓程度不到一定水平的古典樂迷無法接受罷了

當然對一般人 流行歌迷來說就更別說了 一輩子能聽完一部就很了不起可以到處去講了
還有一些音響玩家也是 要裝品味偽裝古典樂迷 可能聽了一部《魔笛》就那邊拼命吹
不然是找一些跨界的來混充 或者又是一些常見發燒精選集之類的
事實上古典樂正規曲目都很少完整聽完的 要說聽完整部我個人認為是更不可能
但反觀本人你要問我某某作曲家的歌劇要聽哪部的... 我會告訴你我聽全部
只要是歌劇我全部都能聽 能聽到的我全部都要聽 而且都是聽整部完整聽完

最後補充關於古典音樂資料的部分 建議還是參考國外為主
中文版的wiki資料一向太簡化 可見編輯者的程度國內外差很多
估狗也應該蒐尋國外網站 畢竟台灣古典樂討論主要是集中在唱片版本比較
和古典藝人相關資訊八卦等... 真要深入研究還是得找專書來看了


pariah.T wrote:
(恕刪)且我個人也不能算自負 只是比較誠實 講話比較直白而已


我請朋友來看這一串文章,最大的收穫不是IE800的特性
而是看完了之後他總算知道網路上所說的"華華"跟"華大師"是在描述甚麼樣的人了 XD

話說黑膠mp3這個說法真是經典到不行 XDDDD
到底pariah有沒有要解釋阿?

tacoseer wrote:
Can't believe I just waste such long time on this valueless coversation. It's my fault to talk to a paranoid. I beg your pardon don't reply my post anymore. ...(恕刪)


はい はい 分かりました
but還是要跟你say sorry
죄송합니다 再見

jejir wrote:
附上一個他之前在友站被巴臉的連結~沒看過的可以去欣賞欣賞...(恕刪)


感謝你再次提醒指正 下次會特別留意言行 謝謝


他站的事就別拿出來講啦 那種小團體或由商家架構的網站性質較為封閉
管理者及小團體的好惡表現往往太過明顯 例如該網站固定幾位主筆
亦屬於小團體分子之一 外來者只要對其言論提出質疑或反對意見
立刻會進行管制封鎖並加以攻擊 才講沒幾句就要人閉嘴
作為一個公開網路論壇 對各方言論的包容度如此缺乏
這點確實不如01有著開放多元的特點 久而久之討論風氣自然冷清

我覺得這也跟網站整體架構有關 01因為不是只有影音版
管理者也可能不是音響專業人士 相對的在管理上比較不會參雜個人偏見喜惡
個人是覺得如果要搞小團體自己玩 就不要假裝大方讓網友公開註冊
或者乾脆採VIP會員制做篩選 多挑一些喜歡講漂亮話 好聽話 恭維的話的人
排除掉一些會專挑毛病 反對意見的人
甚至怕太無聊的話 一個人多註冊幾個id假裝熱鬧也是可行的辦法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