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ghteousball2 wrote:
舉個實際的例子吧
之...(恕刪)
righteousball2 wrote:
我覺得你還是沒有完全...(恕刪)
因為剛在外頭用IPHONE打字不易 到家後終於可以好好和你討論
恩 一開始其實我不懂你想表達的
而你說的"看他們的設計思想是什麼,是玩物的一大趣味"我想到第一頁第八篇文章提到"不同響應有時候是目的,有的時候是設計,如果你很幸運是負擔的起的人 可以依照不同目的來使用不同耳機"可能你也沒看清楚我說過的
我是覺得從量化的影響分析或許有點屁 不過還是有其依據 更何況這只是多一種方式去更了解耳機特性
沒有要人光看數字符號去描繪整個宇宙的概況如果都看不懂或是不想去了解 分析再多好像也沒太大意義
不同響應的設計目的我覺得是在了解圖形的基本意義後再去深入描述或說明也才有意義,無論是想從心理學去分析或是想強調哪些頻段。
不過首先我覺得還是要先和你討論圖形的分析,既然你懂更深入的聲紋你應該是專業人士,不過我看你分析方式的描述和我並不同,所以出來的解釋也有差距,應該可以先討論一下以免兩人都講了錯誤的資訊。
我自己也有一隻EX700 我不知道你是從那邊取得圖片(我還沒有GOOGLE過響應圖形) 等會我來仔細查查看
或是你也可以提供給我你的來源讓我來比對分析是否有道理
"兩副耳機響應圖中10kHz以上幾乎都是空的吧
但是我在電腦上做聽覺測試,從16kHz開始聽
用EX90確實可以聽到,記得我還過了18kHz的關卡"
首先響應圖10K以上幾乎是空的是指曲線掉到-60DB以下嗎? 還是趨近0?
因為這必須先從測試音樂開始了解
總括人耳可以挑到20-20K,但有的人天生或經訓練可以聽到更廣的範圍
可能也許14-22K以上都可以聽到,而更大於這個範圍的對於人類聽覺來說影響不大,或許你身體可以感覺的到,但那已經不是用聽覺上的感受去衡量。
如果一隻耳機規格是20-20K其實可以表現的範圍應該再大一點點 我看了一下DT770PRO的盒子
夭壽 是5-35K
所以除非是你很確定你的音樂頻率只到10K 我看了一下以前壓的128K/MP3檔的音樂 範圍大概是5-22K左右
在訊號可以放大的前提下是一定可以聽得到 只是大小聲和失真度的問題
不過你說的對"看不懂,沒有能力和經驗判讀,是不是得出錯誤的結論" 我想盡快打一篇可以怎樣去分析的文章上來 不過還需要點時間
"ER4系列官方頻率響應只到16kHz 響應圖看起來也不太平 (有人認為越平坦越上品)
但是有多少人聽過之後會覺得它高頻暗啞?請搶"
就我認知越平坦只是越趨近原始聲音的表現,上不上品這是個人主觀問題
高頻喑啞疑慮,我去了官網看
我沒聽過這隻耳機,但光看規格上這是支很好的耳機,因為當你廠商敢列出這麼多詳細的數據時,也就代表你的耳機更能接受挑戰,就像車子快樂表,實際規格不到卻亂定,當然會被一些音響音樂雜誌等踢爆是濫貨
覺得有三個圖可以參考 官網的圖和Learning Center就稍有不同,當然你可以靠耳朵或機器去分辨
以官網為例http://www.etymotic.com/ephp/epcomp.html
http://www.etymotic.com/ephp/er4-wrfy.aspx
http://www.etymotic.com/ephp/er4-ts.aspx
有趣的是在響應的效能上10K的地方會衰減6分貝左右
在音壓的響應上 3-5K之間音壓會比較強!
你的見解相當客觀, 夠全面仔細。個人十分支持你的論點。

音樂是不可能數據化!
其中所涉及的范圍實在太多太多,

光「音色」和「高、中、低各頻段量感的分佈與控制力」 已經無法經由數據所理解。

如你想請楚了解“音樂的叧一面”的話,可去看一下 - 劉漢盛 的 《音響的理性思維 音響二十要 》這裡有理查大的轉貼

請記著
工程師所要求的著眼點是和評鑑人任不同的


自由輕鬆的活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