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大家之後可以分析音色也貼上歌曲和耳機的響應頻率圖


我的著眼點和你不同

資料是越多越好沒錯, 這是你這篇文章的本意(我想)

但我的看法是討論區文章是分享每個人自己的想法和資訊, 而不是去要求別人去怎麼做比較好

雖然你用建議這兩個字, 但感覺到你是用俯視的角度去看其他人的文章

或許是我想太多吧

入手耳機種類數目累積: 耳罩109 + 耳道42; http://sopp06.blogspot.com/
樓主的意思也是正面的,大家就別太針鋒相對了!

如果能夠附上相關圖表,加上分析解說自然是相得益彰。

只是...

還是有那些相關的軟硬體的人,還是少數中的少數吧!

很多東西一旦理性討論後,就會失去感性的美

我倒覺得至少附上所試聽的曲目

以前看分享至少還有提,現在的幾乎都不提了。(尤其是01)




righteousball2 wrote:
舉個實際的例子吧
之...(恕刪)

righteousball2 wrote:
我覺得你還是沒有完全...(恕刪)


因為剛在外頭用IPHONE打字不易 到家後終於可以好好和你討論
恩 一開始其實我不懂你想表達的
而你說的"看他們的設計思想是什麼,是玩物的一大趣味"我想到第一頁第八篇文章提到"不同響應有時候是目的,有的時候是設計,如果你很幸運是負擔的起的人 可以依照不同目的來使用不同耳機"可能你也沒看清楚我說過的
我是覺得從量化的影響分析或許有點屁 不過還是有其依據 更何況這只是多一種方式去更了解耳機特性
沒有要人光看數字符號去描繪整個宇宙的概況
如果都看不懂或是不想去了解 分析再多好像也沒太大意義
不同響應的設計目的我覺得是在了解圖形的基本意義後再去深入描述或說明也才有意義,無論是想從心理學去分析或是想強調哪些頻段。

不過首先我覺得還是要先和你討論圖形的分析,既然你懂更深入的聲紋你應該是專業人士,不過我看你分析方式的描述和我並不同,所以出來的解釋也有差距,應該可以先討論一下以免兩人都講了錯誤的資訊。
我自己也有一隻EX700 我不知道你是從那邊取得圖片(我還沒有GOOGLE過響應圖形) 等會我來仔細查查看
或是你也可以提供給我你的來源讓我來比對分析是否有道理

"兩副耳機響應圖中10kHz以上幾乎都是空的吧
但是我在電腦上做聽覺測試,從16kHz開始聽
用EX90確實可以聽到,記得我還過了18kHz的關卡"

首先響應圖10K以上幾乎是空的是指曲線掉到-60DB以下嗎? 還是趨近0?
因為這必須先從測試音樂開始了解
總括人耳可以挑到20-20K,但有的人天生或經訓練可以聽到更廣的範圍
可能也許14-22K以上都可以聽到,而更大於這個範圍的對於人類聽覺來說影響不大,或許你身體可以感覺的到,但那已經不是用聽覺上的感受去衡量。
如果一隻耳機規格是20-20K其實可以表現的範圍應該再大一點點 我看了一下DT770PRO的盒子
夭壽 是5-35K
所以除非是你很確定你的音樂頻率只到10K 我看了一下以前壓的128K/MP3檔的音樂 範圍大概是5-22K左右
在訊號可以放大的前提下是一定可以聽得到 只是大小聲和失真度的問題
不過你說的對"看不懂,沒有能力和經驗判讀,是不是得出錯誤的結論" 我想盡快打一篇可以怎樣去分析的文章上來 不過還需要點時間

"ER4系列官方頻率響應只到16kHz 響應圖看起來也不太平 (有人認為越平坦越上品)
但是有多少人聽過之後會覺得它高頻暗啞?請搶"

就我認知越平坦只是越趨近原始聲音的表現,上不上品這是個人主觀問題
高頻喑啞疑慮,我去了官網看
我沒聽過這隻耳機,但光看規格上這是支很好的耳機,因為當你廠商敢列出這麼多詳細的數據時,也就代表你的耳機更能接受挑戰,就像車子快樂表,實際規格不到卻亂定,當然會被一些音響音樂雜誌等踢爆是濫貨
覺得有三個圖可以參考 官網的圖和Learning Center就稍有不同,當然你可以靠耳朵或機器去分辨
以官網為例http://www.etymotic.com/ephp/epcomp.html
http://www.etymotic.com/ephp/er4-wrfy.aspx
http://www.etymotic.com/ephp/er4-ts.aspx
有趣的是在響應的效能上10K的地方會衰減6分貝左右
在音壓的響應上 3-5K之間音壓會比較強!




抱歉我不是什麼很專業的玩家也並非從事相關工作

不過樓主你提出的理論對於大部分的人似乎太過艱澀了

音樂本來就是一種藝術而且非常主觀

或許你想表達的是透過圖形我們在選購耳機的時候可以知道他哪部分被加強了

然後去了解到要如何做選擇但是比起看一堆圖形在做決定

我認為大部分的人會比較喜歡自己用耳朵去決定

最後很感謝樓主提出這個想法

不過樓主何不親自寫出對於自己聽過的耳機然後就他的音色以及官方給的圖表

好好的為我們分析一番之後再看看大家對於這樣的接受度如何呢??

說不定可以改變目前的開箱文不然建議永遠都是建議始終都只是一個不可能成真的理想



susumayans wrote:
抱歉我不是什麼很專業...(恕刪)


我也不想以後大家發帖回文都很八股,一張音頻圖、回家發現一個盒子+小狗照+女王照,打完收工!?就像電腦版一堆測試軟體與FPS張數
對我來說,音樂與耳機不是冷冰冰的比較,真的親耳聽下去才知龍鳳,每個人主觀的結果會有共鳴或相左,玩耳機的樂趣不就在此嗎
若此風可行為何耳機大廠不在出廠時附上相關圖表?而是大家都是靠口碑與評語來做初選的居多?這和迷思打不打破、夢戳不戳醒是無關的
聽個音樂為何要用的那麼麻煩呢?

分享耳機還要響應頻率圖!!

然後去分析衰減幾分貝, 頻率如何!!

何苦呢




AA

qqsrqqsr wrote:
聽個音樂為何要用的那...(恕刪)

爽聽就好了
IPC-Go dap DD 經典 Korg dac 100-Genelec 8020d
大家別生氣

這樣精準談評測其實比較屬於錄音工程及機器使用的數據基準

建議樓主多聽多分享音樂性及音樂內容

談這些數據感覺比較像拿相機比較規格
而不是分享拍照內容的樂趣

除非你是音樂相關行業
不然很難說服人
供你參考
先說一下, righteousball2 大,

你的見解相當客觀, 夠全面仔細。個人十分支持你的論點。




音樂是不可能數據化!

其中所涉及的范圍實在太多太多,
光「音色」和「高、中、低各頻段量感的分佈與控制力」 已經無法經由數據所理解。

如你想請楚了解“音樂的叧一面”的話,可去看一下 - 劉漢盛 的 《音響的理性思維 音響二十要 》這裡有理查大的轉貼


請記著
工程師所要求的著眼點是和評鑑人任不同的






自由輕鬆的活著
其實就我看來

耳機AND音響
最高境界就是........HI-END

不過這也是最難到達的目標

因為HI-END這條路是沒有盡頭的

總歸一句

自己喜歡最重要~

你說是不是

這篇文章也只是大家交流而已
看到有些人都是來砲文
感覺有點.........唉
難怪友站都說這裡已經淪為砲者的天堂了

改謝某大的糾正..........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