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lson200009 wrote:小弟初購入隨身耳擴,...(恕刪) 竟然你都不管CP值了當然就推薦你發燒線 直接衝頂看這精美的線 (誤RW8-Cu 18awg ALO audio mini to minihttp://aloaudio.com/rw8-18c-alo-refrence-mini-to-mini.html或是學理查一樣客製銅+銀http://udeupa.wordpress.com/2010/04/03/%E7%B7%9A%E6%9D%90%E4%B9%8B%E6%97%8502%EF%BC%9A-alo-jumbo-cryo-x-silver-tomahawk-x5l-ue11pro%E5%90%88%E9%AB%94/這種廠商你要什麼需求可以滿足你
先聲明一下,小弟也是線材新手,只是近3個月來,開始投資系統的線材,所以做的功課較多(學費也交的比較多)若文中有誤,歡迎指正..線材的優劣與聽感,不應單純以銅/銀來區分,優質的銅線也能調出銀線的優點,優質的銀線也能調出銅線的優點,若是系統上的線材,除非你要做2種不同的聽感交換聽,不然預算直接攻一條線就好。線材的選擇,除了材質外,還需注意的,小弟認為還有下面幾樣:純度:通常以N數標示,N越高越純、也越貴..線徑:通當以AWG標明,線徑越大,可通過的能量越多,當然價錢也越貴..ps:awg越大。線徑越小...製程:ofc pcocc 單結晶 長結晶..在高等級線材上,聽感很明顯..蕊數:蕊數可以修聽感,高頻走線外圍/低頻走線中心..同樣是銀線,多蕊絞線就是比單蕊柔美,而單蕊的能量感、樂器形體感較好。瑞子:瑞子價差可達10倍之差..差的瑞子會卡死聲音,瑞子中有正/負/地 3柱,與線材連結,再鎖上外殼,.3柱的材質/粗細/結構..與外殼的材質厚度(影響披覆隔離效果)私以為,若預算要買3k以上的手工線材,若賣家提供這些資料的話,對於線材新手來說,比較能得到正確的材質聽感。例1:我有一條要價8k的Zu-cable for HD650當初買時,只知他是銀合金線,就一直當他是銅鍍銀..後來借與線材行老闆聽,老闆馬上聽出非銅鍍銀,並立刻做了一條「QED純銅鍍銀線、鍍金耳機瑞子、oyaide 6.3鍍銠頭」,給我當HD650耳机線使用...小弟立刻了解到銅鍍銀的聽感,與Zu大不相同..後來切了ZU-cable後,內線8條,分別由 銅鍍銀/銅鍍鍚 做混音..並調整各線的粗細、蕊數做調音,比QED線銅鍍銀,有更好的高頻穿透力、低頻量感與下潛..但中高頻段的密度較薄(銅鍍銀特性)小弟想表達的是,diy玩家/廠家 做的調音線,並非不好,而是不具有材質與聽感的正確性。例2:最近購入dac時,系統解析上升,但線條變薄,人聲退後、低頻量質不好,正苦惱於同軸線要如何調整..幸得版友ep001,出借「Shark純銀同軸線」做基準,幾日聽下來,與線材行老闆討論聽感,得到的結論是..shark多蕊設計,聽感柔美,偏向中高頻,(高頻能量走外圍、低頻走中心,多蕊的外圍面積較多,中心較平方數較少)若要提高低頻能量感,使用oyaide FTVS-510 單蕊設計,會較好..且樂器形體感會較好...至於人聲的問題,可以用鍍金電源線/瑞子補強..於AA上剛好收到2手oyaide同軸,也證明單蕊/多蕊的特性,的確在 低頻/高頻、柔美/剛強 各有專長..讓小弟系統的低音,重震雄風!(算了一下線長/瑞子,小弟約省了3千元)鍍金電源線也的確補強了中頻...(小朋友也出走了..)若非有Shark基準線材,只說某某某銀線,如何與老闆討論聽感?如何做調音?坊間太多獨門調音線,配方不外傳,調音不公開,私以為並不適合做入門線,因為...你跟本不知未來要從何調起,除非你只與該賣家消費。以上..是這3個月來,線材新手的心得..希望對你有幫助..線材是大坑,也是好坑...小弟在坑底等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