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我最開始用的訊源是F504,後來有換耳罩的念頭,又想買TF-10來聽
F504的推力肯定無法勝任,如果是買TF-10,還要準備錢換線(我不愛人聲後退)
最後把F504拿去賣了,買了一隻刷VOODSOUND的I9000,拿來聽FLAC感覺很棒(我無損都是FLAC)
可是那耗電量又很誇張,就連聽320的MP3都噴很兇,讓我懷念起那省電的F504

剛好又看到便宜的F508在二手版上出清(當初504賣2500,用3000買508算升級嗎XD)
可是又想玩玩看錄音筆(DR-07MKII也是好便宜阿) 有夠煩惱的
我猜我選的訊源沒一隻能推得動旗艦耳罩(K701好漂亮>_<)

其實以前F504搭UE-700聽起來也是很棒了說 可是感覺不弄個旗艦好像有輸人的感覺(看了好多開箱文)
真是後悔上AA跟M01爬文 呵呵

有比較推薦的大耳罩嗎? 改天去123跟音悅走走
DreamyPlanets wrote:
要玄學也要有點理智,本人我聽不出來也不認為有差別,
不過我尊重你們的耳朵,只是拿大小來解釋,
實在讓人很想笑出來。..(恕刪)


我也說過了APE等檔案是"無損"壓縮 請問尚未還原前以隨身聽的解碼能力

能沒有不同嗎? 至少iaudio.iriver都有如此的情況

尤其是APE 一般隨身聽解APE還不一定能超越aac..

DreamyPlanets wrote:
這個解釋我知道,我想...(恕刪)


經您上篇文章這麼說 也只能尊重您的耳朵

天使專屬 wrote:
說來我最開始用的訊源...(恕刪)



怎麼不考慮J3呢....


J3也可以放APE和FLAC阿....
chenhoward wrote:
我也說過了APE等檔...(恕刪)


APE的解碼比較複雜,有些壓縮法連電腦都會卡一下,
但是ALAC不會很複雜,沒用過韓系雙雄,
更沒在隨身聽上放過APE,也許真如您所說,
IPT上放ALAC倒是有,並沒有不順暢的問題,沒和aac比較過,
因為IPT只到玩了一個月就被我賣了,這期間沒放過aac。

而您一開始是指ALAC,現在則說APE,
至少在iOS上,我想並無ALAC較AAC差的可能。





DreamyPlanets wrote:
APE的解碼比較複雜...(恕刪)


跟順暢度毫無關係 單就音質而言 結果很明顯

經過解碼程序後 當然不如直接撥放的wav來的好...(當然這部分是指普通格式的FLAC)

這不是玄學 更不用"笑"

前面以"檔案大小"來做的是粗略分類 從最高等級的母帶轉下來低等級的檔案 都會"越來越小"

(除非是從低等級轉上去當然無區別) 有必要雞蛋裡挑骨頭嗎?

ALAC對我來說也只是跟FLAC同等級的檔案,放進IPC的聽感,說了也不見得人人相同

chenhoward wrote:
跟順暢度毫無關係 單...(恕刪)


別人問問題,結果給一個模棱兩可的回答,
還說雞蛋裡挑骨頭?

如果很順暢但聲音確實差很多,那有問題的是隨身聽,
不是檔案,不然來寄封信到http://flac.sourceforge.net/問問看如何?

如果不是玄學,那要怎麼解釋解碼程序的問題?
能否試者詳細解釋看看?
DreamyPlanets wrote:
別人問問題,結果給一個模棱兩可的回答,
還說雞蛋裡挑骨頭?(恕刪)


1.首先,這篇文章主要是提及"推力"對訊源選擇的影響,樓上已有回復,倒是您尚未提出wav跟其餘無損音

質相同,小弟極希望您能提供關於這方面的專業知識,來說明這些格式毫無差異

2.我提到的無損有"極大差異",單純建立在APE上,FLAC我說跟ALAC一樣等級並不過分吧?


3.FLAC主要應用在24bit的發燒格式中,對於普通的格式,就當我僅能從檔案大小來分辨好壞好了,很需要

您寶貴的數據來說明。


DreamyPlanets wrote:
如果不是玄學,那要怎麼解釋解碼程序的問題?
能否試者詳細解釋看看?(恕刪)


沒錯,我無法.也可能找不到這方面的解釋,然而您能提供關於這方面有信服力的儀器測試數據嗎?小弟樂意

洗耳恭聽。我並無關於這方面的專業知識,但當您認為'毫無差異'...

chenhoward wrote:
1.首先,這篇文章主...(恕刪)


既然兩邊都要專業知識、儀器,那就到此打住吧,
因為我也沒辦法講出滔滔大論。

另,我並沒有完全否認隨身聽播無損聲音會差,
尤其是ape,ape的複雜度真的高於flac許多。

電腦上我聽不出來到是真的,電腦上有沒有差異,
我覺得沒有差異,如果是前述所說的電壓問題,
那麼我想回答的是音效卡電壓真因此而改動,
那就是那電源供應器太差了,因為接CPU的電源線是獨立的,
不會影響到主機板供電。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