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Frogbeats C5 (來自英國的客製蛙叫聲)

NIVEBL wrote:
比較好奇的是蘇普大的...(恕刪)

SONY Z1060
iPod classic
iPad 3th generation(短命的那款)
Sandisk Clip Zip

試聽以D2 DAC為主, 看情況再加BHA-1, 如果和其他配備聽感差很多會另外說明

入手耳機種類數目累積: 耳罩109 + 耳道42; http://sopp06.blogspot.com/

蘇普 wrote:
JH16的聽感很有參考價值, 加上另外兩支頂級旗艦的比較
不貼出來讓其他人膜拜太可惜啦

嚴格來說沒有真的比較, 只是稍微點到來突顯 JH16 的特質
認真寫一支的心得就累死人了 (我這只能算是 "概述"), 三支一起來一定會瘋掉
況且其中一支剛開聲不到一週, 另一支今晚將離我而去, 所以往後也沒機會了


蘇普 wrote:
沒記錯有沒有Freqphase版本單體都沒變, JH13從兩個出音孔改成三個

就是因為這樣, 所以 head-fi 上才會出現我所提到的 "陰謀論"


蘇普 wrote:
往後幾天應該會以ESW11LTD為重點
動圈和動鐵互換聽很混亂, 腦中就只有各自的缺點, 優點都寫不出來

個人認為 "這種等級 or 以上" 的耳機真要比較之間的優缺點超困難
所以就專心聽音樂囉~ (頂多給個建議, 真的要評比就太傷神了, 長久下去會得 "耳機憂鬱症" )
Adrian1978 wrote:
況且其中一支剛開聲不到一週, 另一支今晚將離我而去

K3003出走?
在做C5後已經有不再買universal IEM的打算, 專攻Custom IEM
這下子會讓我好奇TG334到底有何能耐

我也覺得在一定等級後的IEM
大腦的調適和喜好的口味決定是取捨的主要原因

這幾天會再聯絡Frogbeats問一下C5和C4
沒意外應該還是選擇C4, 加上AS-2/ASG-2做為現階段終點

入手耳機種類數目累積: 耳罩109 + 耳道42; http://sopp06.blogspot.com/

蘇普 wrote:
K3003出走?

Bingo!

蘇普 wrote:
在做C5後已經有不再買universal IEM的打算, 專攻Custom IEM

小弟剛好與蘇普大相反, 我做完 JH16 就不想再做 CIEM 了
refit 超痛苦, 而且這音樂只有自己能聽
不過 CIEM 完全與耳朵密合時所產生的感覺, 真是挺特別的 (universal IEM 學不來)

蘇普 wrote:
這下子會讓我好奇TG334到底有何能耐

我可沒說是 334 把 3k3 趕走的喔~
334 若戴的好, 感覺和 CIEM 有像到 (導音管有伸進耳腔的感覺)

334 的特性小弟還在繼續摸索中, 我只能說: they are ALL in the same league
Adrian1978 wrote:
不過 CIEM 完全與耳朵密合時所產生的感覺, 真是挺特別的 (universal IEM 學不來)

universal IEM很難在Isolation接近客製
就算選比較大號的耳塞, 再戴上K550隔絕外來聲音, 還是沒有客製的感覺

CIEM做完C4後應該會先踩剎車, 等IE800/TG334/SM64三者聽過再說
IE800在Head-Fi的聽感和01上的差別頗大, 這點我頗好奇

今天總算想到一個比較接近的形容方式來敘述C5和V6的不同
兩者的聲底大概類似Grado和Sennehiser的差別

入手耳機種類數目累積: 耳罩109 + 耳道42; http://sopp06.blogspot.com/
蘇普 wrote:
universal IEM很難在Isolation接近客製
就算選比較大號的耳塞, 再戴上K500隔絕外來聲音, 還是沒有客製的感覺

對我來說, 334 有接近到, 但還是差了一點點, 建議大大可以試看看
p.s. 不過一定要 "完全戴入" 才有我說的隔音效果

蘇普 wrote:
CIEM做完C4後應該會先踩剎車, 等IE800/TG334/SM64三者聽過再說
IE800在Head-Fi的聽感和01上的差別頗大, 這點我頗好奇

小弟的 IEM 旅程也算是告一段落了, 接下來集氣上 LCD3 (苦惱中, 要玩這支如果不上桌機, 似乎無法搞定 )

IE800:
小弟在音響展中只聽了不到 5min, 用隨身的 iPhone4S 去推, 印象不深, 唯一可確定的是 "聲海沙" 100% 被移掉了, 另外 bass 還滿猛的, 明天有時間再去找店家玩看看
(當天主要是陪朋友去聽高級音響的, 所以時間有限, 再來我對旁邊的 Momentum 以及 HDVD800 比較有興趣)

TG334:
今天再聽一聽, 彷彿有 HD700 的感覺 , vocal 再甜些, sub-bass 再多些, treble 再暗些 (音響性是我手上這三支中最好的吧!)
補充一下, 這支超好驅動, 果然不負 "ToGo" 的命名
(假設 "易驅性" 滿分十分: 3K3 我給 5分/ JH16 大約 8分/ 334 至少 9.5分 起跳)

SM64:
Earsonics 的新耳機是嗎
阻抗 112ohms ---> 這是什麼怪物啊

另外好奇 "為何蘇普大會說: IE800在Head-Fi的聽感和01上的差別頗大"?
Head-Fi 上的 james444 最近好像把 REVIEW 完成了, 他聽了一個多月, 應該是對 IE800 最瞭解的人之一, 不過小弟今天聽了下他放在 youtube 上的音樂, 我認為他的理想耳機應該是 UM Miracle 吧!

蘇普 wrote:
今天總算想到一個比較接近的形容方式來敘述C5和V6的不同
兩者的聲底大概類似Grado和Sennehiser的差別

恭喜蘇普大終於找到這兩支之間的差異了, 辛苦啦


台灣前兩個購買AUDEZE LCD-3 台灣第一個自己做LCD系列用平衡耳機線也是唯一有圖有真相
地球第一個修改Fitear TO GO 334改原廠001耳機線換上XLR平衡接頭
的人旁邊路過留+N

gameguy wrote:
台灣前兩個購買AUDEZE LCD-3 台灣第一個自己做LCD系列用平衡耳機線也是唯一有圖有真相
的人旁邊路過留+N

真的幫不了?
GG 大還在用隨身系統推 LCD-3 嗎?
Adrian1978 wrote:
TG334: 今天再聽一聽, 彷彿有 HD700 的感覺

ouch, 上次去聽HD700接LYR不太合口味, 真要敗還是會再買一次HD800

SM64還是等有人評測再說
雖和SM3同為三單體, 那個112歐姆的阻抗和new HQ 3 ways crossover with impédance corrector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IE800的聽感我是以james444那篇為基準
從他的形容上看起來IE800是很強大沒錯, 但不算是神蹟(機)

ps:
看了一下Adrian1978大提到的配備
JH16, TG334, 接下來的LCD-3, 似乎都是偏暖和低頻明顯的系列

入手耳機種類數目累積: 耳罩109 + 耳道42; http://sopp06.blogspot.com/

蘇普 wrote:
ouch, 上次去聽HD700接LYR不太合口味, 真要敗還是會再買一次HD800

不好意思, 這裡沒說清楚, 我指的是 "音響性" 有類似 HD700 的 fu~ (總不能說音場像 HD800 這麼大吧 )
不過 "聲音" 很有其獨特的個性, 不像 HD700 這麼 "矯情"


蘇普 wrote:
IE800的聽感我是以james444那篇為基準
從他的形容上看起來IE800是很強大沒錯, 但不算是神蹟(機)

東方人的個性比較喜歡 "互相恭維" , 所以還請蘇普大自動忽略以下類似的敘述語, 這樣才不容易被混淆:
神機
音場無敵大
HD800 在你的耳內
超強
無敵



今天去了公館一趟, 小弟發現 james444 的 review 非常非常有參考價值 (嚴格說 99分 比較洽當)
小弟先必須承認 "昨天用 K3K3 與 JH16 來模擬 james444 的聽感是非常失敗的"
---> 親自用 IE800 聽了 james444 放在 youtube 上的 demo 曲後, 才能理解為何他會有如此感受
先說優點, IE800 的優點在 james444 的 review 中都有完整的說明:
high resolution / very neutral mid / deep & textural bass / well-extended & smooth treble / great & transparent soundstage ...
---> 小弟非常同意, 所以就略過不說了
至於缺點, 其中有兩點比較值得討論:
(1) 超大聲的 deep bass
我發現這真的需要考驗 player 的控制力
一旦失控 ... IE800 就像丟深水炸彈般 -- bass 沉到很深的地方 (比 JH16 還深), 然後突然爆炸
(能量瞬間散開, 所以 james444 會抱怨 deep bass 太大聲啦 )
我用 iQube V3 也無法控制好, 至於為何會如此, 小弟也搞不懂
以下這音樂檔就是 james444 的 demo, 小弟認為是個非常好的例子

補充說明:
因為 IE800 的 mid 非常非常的 neutral, 不靠前, 也不靠後, 所以一旦 bass 放炸彈了, 這時就會產生很嚴重的 "喧賓奪主" 的感覺
(2) 鈸聲與鼓點 decay 的太快, 細的太不自然了
這似乎和 player 的控制力無關, 只能靠 "音染" or "DAC 加料" 來幫忙修正
以下是 james444 所使用的例子:


但是, 小弟卻發現使用 RSA Intruder 可以適度的修正以上兩點問題
理由:
(1) Intruder 的 deep bass 控制力超強, 且收放速度超快 ---> IE800 來不及放深水炸彈
(2) RSA 的 house sound 在高頻通常比較偏向 brassy 音色 ---> 對 "鈸聲 decay 太快" 有些幫助 (增加點 "金屬味" 的 fu~)

題外話:
以上這應該是屬於 "搭配上" 的問題了
相對的, Intruder + K3K3 ---> 頗悲劇 (這指的是 "鈸聲", K3K3 的美感完全消失, 反而 "鐵味" 十足)
另外 01 的網友有些用 DX-100 來當訊源, 小弟對 DX-100 可是非常欽佩的
因為聽說直堆 LCD-2 有一定的水準, 表示 DAC/AMP 都要 "頗具實力"
---> 01 網友的心得會與 james444 稍有不同應該是 player 特性上的差異所造成的


蘇普 wrote:
看了一下Adrian1978大提到的配備
JH16, TG334, 接下來的LCD-3, 似乎都是偏暖和低頻明顯的系列

差不多, 就是比較偏向 "厚聲底" (蘇普大的觀察力頗犀利 )
自從小弟去音X聽過一些平板耳機後 ... 就中毒啦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