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ad wrote:
這是篇非常有趣的討論...(恕刪)
我們的生活環境就是完美的全音域

像我關房門的時候就可以感受到重低音以及重低音引起的門窗共振
有人說重低音就像全身馬殺雞,假如你的喇叭能夠發出足夠低沈的低音的話(15hz以下,一般小音箱30~40hz差不多極限了)
耳機的重低音只能打在頭部極小的範圍,也因此有人喜歡大耳罩讓更多的低頻打在更大的面積,但不管怎樣一定輸給能夠打在全身的大音箱
桌上型小音箱估且不論重低音能力理論上頂多只能打在上半身,2.1的重低音如果擺在桌子底下剛好被桌面擋住則剛好相反只能打在下半身
錄音方面通常用到的軌數越多就離真實越遠,ACG流行樂不用談,不只是多軌甚至連重建音場的企圖都沒有,直接給你近到不行的人聲,鋼琴擺中間,鼓有時候會擺旁邊,銅管大多是擺邊邊,音像尺寸很怪,但對喇叭比較不挑剔,效果有時候還被認為比較好
很多古典樂也是多軌錄音,有些錄音甚至加了不少料,真正的原音重現反而會被認為形象不鮮明錄音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