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藝術無國界,音樂無貴賤」─ Sennheiser IE800專業評測

ray0705 wrote:
話說你要怎麼播SACD
我都沒看到你有CDP(不論是否可以播SACD的)
我相信你也沒初代的PS3
所以是要怎麼聽 ...(恕刪)



目前是先將SACD取CD層轉WAV 至於SACD播放機的話 是有考慮OPPO藍光機
畢竟手邊還有不少藍光歌劇 買台藍光播放機兼SACD似乎是不錯的選擇
且日前也對現有收藏的藍光及SACD做整理 計有:

SACD - 6張

華格納《帕西法爾》/ 史威登指揮荷蘭廣播愛樂交響樂團 CHALLENGE
巴哈《馬太受難曲》/ 庫依肯指揮小樂集古樂團 CHALLENGE
馬勒《第八號交響曲》/ 海汀克指揮皇家大會堂管弦樂團 Pentatone
馬勒《第八號交響曲》/ 辛曼指揮蘇黎士音樂廳管弦樂團 SONY
孟德爾頌《第二號交響曲〝頌歌〞》/ 弗萊恩德指揮荷蘭交響樂團 CHALLENGE
馬勒《第八號交響曲》 / 揚頌斯指揮皇家大會堂管弦樂團 RCO Live


BD 歌劇類 - 21套

華格納《萊茵的黃金》/ 李汶指揮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管弦樂團 DG
華格納《女武神》/ 李汶指揮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管弦樂團 DG
華格納《齊格菲》/ 路易西指揮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管弦樂團 DG
華格納《諸神的黃昏》/ 路易西指揮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管弦樂團 DG
華格納《羅恩格林》/ 肯特長野指揮柏林德意志交響樂團 Opus Arte
華格納《紐倫堡的名歌手》/ 尤洛夫斯基指揮倫敦愛樂 Opus Arte
華格納《紐倫堡的名歌手》/ 加提指揮維也納愛樂 EuroArts
華格納拜魯特集:
《漂泊的荷蘭人》/ 提勒曼指揮拜魯特節慶管弦樂團 Opus Arte
《唐懷瑟》/ 科伯指揮拜魯特節慶管弦樂團 Opus Arte
《羅恩格林》/ 尼爾森斯揮拜魯特節慶管弦樂團 Opus Arte
《女武神》/ 提勒曼指揮拜魯特節慶管弦樂團 Opus Arte
《崔斯坦與伊索德》/ 施奈德指揮拜魯特節慶管弦樂團 Opus Arte
《紐倫堡的名歌手》/ 懷格勒指揮拜魯特節慶管弦樂團 Opus Arte
華格納《帕西法爾》/ 提勒曼指揮德勒斯登國立管弦樂團 DG
華格納《帕西法爾》/ 巴倫波英指揮柏林國立歌劇院管弦樂團 BelAir Classiques
華格納《帕西法爾》/ 加提指揮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管弦樂團 SONY
華格納《崔斯坦與伊索德》/ 提勒曼指揮拜魯特節慶管弦樂團 DG
華格納《黎恩濟》/ 史坦伯格指揮土魯斯市國立管弦樂團 Opus Arte
威爾第《唐卡洛》/ 帕帕諾指揮維也納愛樂 SONY
德弗札克《露莎卡》/ 哈努斯指揮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管弦樂團 Cmajor
白遼士《特洛伊人》帕帕諾指揮倫敦皇家歌劇院 Opus Arte


BD 音樂會 - 1張

馬勒《第八號交響曲》 / 揚頌斯指揮皇家大會堂管弦樂團 RCO Live


BD 音樂片 - 2套

西貝流士:交響曲全集 / 馬捷爾指揮維也納愛樂管弦樂團 DECCA
華格納《尼貝龍的指環》/ 蕭提指揮維也納愛樂(DECCA終極限量頂級豪華精裝典藏版)



...這些都是非常了不起的收藏 且陸續增加中...畢竟藍光是現今影音高科技主流
身為專業古典樂歌劇迷當然也要跟上時代 可別跟我說什麼VHS LD(雷射影碟)
...比較有價值這種搞笑的話啊

而且從這些收藏中也發現到一件重要的事 就是: "沒有任何流行音樂"
這和一般人或音響玩家是有非常大的不同 一般人會買藍光頂多就是一些流行歌演唱會 電影等等...
當然大部分買藍光機都是要用做多媒體連結 實際買片子的還是少
而音響玩家買的這些SACD大概就是爵士 發燒測試片 少部分可能會買一些流行歌手專輯等等...
相較之下本人在音樂鑑賞及收藏方面的水平非常之高 聽的全是高水準作品及完整曲目
加上多年的古典音樂欣賞經驗 對於這些演出的優劣鑑定都相當有把握 有興趣也歡迎隨時討論

畢竟要想成為一個出類拔萃的發燒友 絕對不能夠像那些家庭主婦 婆婆媽媽一樣很會買東西
很會討價還價 沒事就只會逛音響店 然後看一看莫名其妙就把一堆器材 電線搬回家
這跟貴婦逛百貨公司精品店有什麼兩樣?
要不就像一些可能電子相關科系或電腦工程師出身的 整天搞什麼系統作業軟體優化的
癡心妄想透過系統調整能改善音質 結果卻自相矛盾的繼續聽一堆爛爛錄音

所以我說 要成為一個傑出的音響玩家 一定是要將音響與音樂做完美的結合
並選擇有內涵的音樂類型 這理所當然就是「古典音樂」



ray0705 wrote:
其實CD是很舊的東西了
現在有很多96k/24bit以上的檔案可以購買...(恕刪)




那要看是什麼音樂類型了 古典的話目前主流還是CD
一些高音質音樂網站賣的檔案是以流行音樂為主
歐美國家的網站當然就是西洋流行 和一些爵士 跨界 發燒片等等...雜七雜八的....
我也不清楚 反正我也不愛聽
但如果你是經常逛耳機版的話 那應該不難發現
台灣的耳機論壇是以日本流行音樂J-pop為大宗 粗估至少佔9成
也就是說台灣耳機玩家反而是不太聽華語流行音樂的
畢竟耳機論壇通常是以動漫音樂欣賞為基礎延伸出的器材相關討論
所以去到那邊自然很容易接觸到日本流行音樂文化
相對的會被引導到日本知名高音質音樂網站
裡頭販賣的音樂資源都是十足珍貴不易取得的
其中也不乏高規格流行音樂檔案 容量都高的嚇人 但塞了什麼不知道
就尋常流行歌而已也不清楚為何能賣這麼貴

雖然理論上高解析音樂檔通常需要相對應等級器材才能感受到
但很多人其實聽不太出來 且按裡說錄音室母帶的品質一定最好
如果母帶做成音樂檔可以高價來賣 那為何大部分唱片公司都不這麼做
很顯然的是母帶並不好 畢竟大部分人的音響播放器材並沒有好到能體驗到母帶的價值
習慣聽的都是後製修改的成果 況且光靠賣音樂也不好賺 現
在當歌手的大都還是要靠周邊打知名度拼代言 這時大容量檔案自然不利流通行銷
還有一些根本就是不太會唱歌 就靠一張臉在賣的
或是刻意奇裝異服 唱一些搞笑歌曲 跳一些搞笑舞蹈的
這類歌手所演唱的歌曲無論在質感或製作上都屬於較低水平 販賣高音質檔案意義也不大


但不論如何 我相信從音樂中獲得的感動遠比格式重要吧

fyl0206 wrote:
老話一句要有增值空間,請收二手原版黑膠,現在數位盤也漸漸增值了,
盡量看看誠品有沒有一些東歐的小廠首版可以撿,跟雷射頭二極體訊源聲音完全不一樣...
...(恕刪)


這點很難講 據了解國外有實驗 對一般非專業人士測試黑膠與CD的聽感
顯然大部分人是聽不出來的
我覺得問題可能出在 大部分人的音響系統等級不足以能輕易分辨出其中差異
且聽感大都不佳 還有最要的 可能測試時使用的又是一般流行音樂

因為流行音樂在製作時 動態壓縮較大 修改較多
使得在不同格式上呈現出的效果都差不多
就好比一個罐頭裡面本身就沒什麼料 把它裝在不同容器裡還是沒料一樣
只不過現在音樂界莫名其妙一股黑膠風 一堆流行歌也跟著發黑膠
我認為就是熱潮而已 不會持續太久
甚至很多人根本沒LP播放機也在買 純粹就是拿來收藏裝飾而已
畢竟流行歌迷本來就是一窩蜂
而在古典樂迷比較初階的也常有這種情形 會去追求一些古典明星專輯的
但真到比較高階的 在選購唱片上會更加深思熟慮及精準眼光 了


man59 wrote:
......這些便宜貨隨便丟地上拍一張給你看
古典/教堂/爵士/國樂/中日韓英流行.....通通有聽, 不用藏...(恕刪)



1. 感謝你的熱心分享 不過你這些收藏類型太雜亂
給我感覺比較像是那些發燒友會在聽的 不像是真的喜愛這些音樂的欣賞者

畢竟人都有特定偏好 不可能說什麼音樂類型都喜歡
也不要看發燒友好像平時各類型音樂都在聽 但實際他們主要是在聽音響而不是聽音樂本身
很多對其所欣賞的音樂無論爵士古典都一知半解 有些確實就是拿發燒片開很大聲過癮而已
即便是專業的音響網站 說真的厲害的也是那幾個主筆
其他很多對古典樂的介紹聽感分享也是有看沒懂
所以我會建議 應該是要為音樂買唱片 而非為發燒買唱片
不然說真的很多燒友還不如耳機板這些動漫迷 畢竟動漫迷喜歡動漫美少女
就會去買動漫音樂 然後為了要欣賞 就會買好的播放器材 而隨身聽+耳機門檻低
又可以走到哪聽到哪 無疑是讓動漫音樂隨時陪伴在側的最好選擇
當然並不是說發燒就不對 而是音樂與音響間的先後關係 我認為還是音樂優先為好


2. 古典音樂和其他類型音樂唱片最大不同的是 古典樂唱片通常是: 音樂家/作品/演出者...這樣標示
而那些其他雜七雜八音樂類型唱片通常是: 演出者/作品 或者像流行歌的話就單純是: 歌手/專輯
也就是音樂誰創作的變得不重要了 重點都擺在演出的人上
我認為這才是對音樂本身和對創作者的不尊重
特別是現在這些流行音樂作品 已經變得是非常廉價的東西 也難怪好作品幾萬首中都難得挑到一首
所以我才會一直強調古典音樂的重要性 不僅是古典樂本身豐富的音響性對器材的效果發揮
更重要的是在學習欣賞古典音樂的同時 也學會尊重音樂 尊重創作者智慧的結晶
培養成熟的知性 珍惜寶貴的文化資產 才能真正理解藝術的偉大
pariah.T wrote:
甚至很多人根本沒LP播放機也在買 純粹就是拿來收藏裝飾而已 ...(恕刪)

你又知道人家沒LP播放機, 你以為每個人都學你嗎? 沒CDP買CD沒BDP買BD
買來當裝飾品掛牆上的, 一窩蜂趕潮流你不就是最佳典範
你說你買多珍貴多珍藏的CD, 然後丟進幾百元的電腦用光碟機內讀取

pariah.T wrote:
1. 感謝你的熱心分享 不過你這些收藏類型太雜亂
給我感覺比較像是那些發燒友會在聽的 不像是真的喜愛這些音樂的欣賞者...(恕刪)

還有不要再自稱專業,你非此行業工作者是專業在那?講難聽點就是失業無業的啃老族,粉絲球迷,有人自稱專業粉絲?自稱專業球迷?
真要自稱那專業AV迷更適合你,家裡看不夠還要走到哪看到哪,你不專業誰專業
你前面說不知道這篇專業AV迷為何會被挖出來,告訴你解答:是你挖我文章消遣我陶侃我,被反挖你文章挖到的,這叫惡有惡報現世報


這裡是行動影音區討論器材的, 拿三星帶花請到音樂鑑賞區, 三星帶花音質只是還好偶有佳作
要器材評鑑請拿TAS,Stereophile....推薦的頂級音質再來這區, 拿那些平價的是來搞笑的嗎?

太雜亂? 那是你太嫩等級還差很遠, 你說你自己是失敗的人就是在這裡可以驗證了, 你真的很失敗
你給我感覺比較像小朋友在聽音樂,你還不成熟所以不會篩選一股腦聽,不過你應該也是鍵盤樂迷
我接觸古典都快40年了, 套裝早就聽完了, 很多都在LP時代就聽完了,
我這種等級聽個幾遍就深記腦海了, 聽完的CD/LP就送給需要的人不然要拿來掛牆上當裝飾品嗎?

你那些算錄音品質有一定的水準是不錯的平價量產CD,我的算超跑等級產量少價格高昂音質不妥協
就像很多人都知道SONY,DENON,PIONEER,PHILIPS,Panasonic.....這些大廠的音響
但是GOLDMUND,Mark Levinson,FM Acoustics,Gryphon,Burmester.....這些廠牌大概連你都沒聽過
你還小還年輕還不懂事聽太少, 等你長大聽更多懂更多就才會懂什麼叫HI-END級古典樂迷

我等級太高了當然會挑精選, 哪像你只會唬爛你每個大師每套每個版本都收藏都聽上百遍, 你AV家裡看不夠還要走到哪看到哪,還要看太妍MV你會有空聽音樂?難不成你300歲了?
我也不是你不懂還要GOOGLE, 只看唱片公司廣告大師級就亂亂買, 不過你是買還是幻想來的
pariah.T wrote:
給我感覺比較像是那些發燒友會在聽的 不像是真的喜愛這些音樂的欣賞者

從大師的發言和對事物的評價
只覺得你聽音樂不像是在欣賞音樂
反倒比較像是聽來在被人欣賞...

pariah.T wrote:
2. 古典音樂和其他類型音樂唱片最大不同的是 古典樂唱片通常是: 音樂家/作品/演出者...這樣標示
而那些其他雜七雜八音樂類型唱片通常是: 演出者/作品 或者像流行歌的話就單純是: 歌手/專輯
也就是音樂誰創作的變得不重要了 重點都擺在演出的人上
我認為這才是對音樂本身和對創作者的不尊重

即使是動漫電玩流行音樂, 原創的概念依然存在
作品上可是都有明確標出來的
至於自己關不關心尊不尊重, 那是個人自身問題了


個人積分: 87, 不能再高了 www.flickr.com/photos/inunu
那個只是在硬撐把這串人工置頂而已,至於內容有多空洞還是死凹活凹,甚至被指正錯誤都已經沒再管了

所以綜版友也請別管它吧,理它只是稱了它的意而已
eclair_lave wrote:
那個只是在硬撐把這串...(恕刪)

每次都千篇一律的回文在刷存在感,始終針對這個毒、那個毒,這裡Q彈、那裡Q彈,對於別人的意見或推薦都酸溜溜回文,然後又啪啦啪啦的毒來毒去!

好啦!華大濕我知道你是專業的古典音樂家,你心胸的狹窄程度不是我們能比的上,你華而不實的古典學識也比不上任何高手,所以華大濕就不用浪費時間刷存在感,因為你回的千篇一律跳針文根本沒有意義,華大濕既然不尊重別人的興趣,那你還是繼續活在幼小的心靈世界。
建議各位前輩們不要再添磚了,就讓此篇沉下去吧,雖然滑大師現在天天自添磚維持就是......(畢竟從沒有蓋過如此高的樓,難得出現生涯代表作,就算整棟樓都是罵聲,在滑大師眼中應該還是覺得非常有成就感)
Mr.SHADOW wrote:
沒人說聖人才能當音樂家,但你一直強調華格納作品多高尚,
問題是人品如此的作家能寫出什麼高尚作品?...(恕刪)



1. 話不能這樣講 一個人首先必須是華格納之徒Wagnerian
才能真正理解華格納的音樂戲劇藝術的偉大
況且歷史上許多著名音樂家都崇拜華格納 如布魯克納 馬勒 沃爾夫 柴可夫斯基等等...都是
甚至知名的"猶太裔"指揮家布魯諾‧華爾特(Bruno Walter)都曾說過:
「華格納是我的神,我願意成為他的傳教者!」...這樣的話
也說明偉大的藝術必定是有著兼容並蓄的特質 能夠跨種族 宗教 國界 性別 年齡 倫理 道德的...

不過所謂的華格納之徒Wagnerian也有分先天和後天的 後天的通常可能就是家庭環境不錯
受過高等教育 一流大學畢業 從事體面工作 擁有高尚社會地位及豐富資產等等...
可能本身從小就接觸到古典音樂 剛好也很喜歡也不排斥 對這些音樂家剛好又有些興趣
透過學習 參加講座 買了一些唱片..可能有勉強沾上一點邊
當然不管怎樣努力 始終是沒有辦法跟先天的華格納之徒Wagnerian相比
因為華格納在生前就預言後世必定會有追隨者 所以才需要建立一座專屬劇院
供來自世界各地的信徒頂禮朝聖 瞻仰膜拜
它其實帶有一點宗教儀式色彩 和一種獨特的"選民"性質
亦既 華格納死後成了神 神壇需要信徒守護 一種是靠宣傳散播 一種就是宿命
有些人天生就是要成為華格納之徒Wagnerian
面對這股狂熱是沒有什麼世俗的是非標準可以衡量的



2. 華格納做為一個為偉大的戲劇家 音樂家 歷史多給予正面的評價
主要是在歌劇形式改革 及提高歌劇整體水平這方面
因為早期巴洛克至古典時期 歌劇主要為教會及王室服務
音樂的宗教和宮廷味較強 格式也易受限
是後來到浪漫時期 百家爭鳴 才讓音樂有較多發揮個人特色的空間
而華格納是正巧身處這個時期之中 以其獨創理論
將音樂與戲劇完整結合 使歌劇提升至從來沒有的崇高地位

另一方面 透過華格納的音樂所建立的最高標準 也可以藉此區分古典樂迷的程度等級
雖然對一般聽流行歌的人來說可能比較不懂這些道裡 但在古典樂迷間普遍都有這種共識
也就是承認華格納的音樂就是最高等級音樂的代表 是古典樂金字塔中上層中的最上層
一百多年來不知引領多少樂迷嚮往崇敬的境界 可惜許多最終都是走馬看花 不得其門而入
歸根究底 主要當然還是個人天賦 本身音樂欣賞能力就不夠強
還有 相信許多古典樂迷都有這種經驗 有些作曲家的作品 無論怎麼聽都無法喜歡
相反的 有些卻又很容易喜歡 我認為是跟某些類型音樂家或作品 "頻率"沒有對上
畢竟音樂是音樂家與這個世界溝通的橋樑 你得試著去聽懂他們的音樂語言
才能理解他們的作品 這是一種相當神奇的心靈交流 只能意會不能言傳
沒有一定天份的人真的無法理解 所以為什麼一般流行歌迷總覺得古典樂迷好像很假掰
喜歡裝腔作勢 儘管確實有一小部分是這樣 但我相信大部分古典樂迷是真心喜愛古典音樂
也是基於這個理由 能聽懂能理解自然就會喜歡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