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y0705 wrote:
話說你要怎麼播SACD
我都沒看到你有CDP(不論是否可以播SACD的)
我相信你也沒初代的PS3
所以是要怎麼聽 ...(恕刪)
目前是先將SACD取CD層轉WAV 至於SACD播放機的話 是有考慮OPPO藍光機
畢竟手邊還有不少藍光歌劇 買台藍光播放機兼SACD似乎是不錯的選擇
且日前也對現有收藏的藍光及SACD做整理 計有:
SACD - 6張
華格納《帕西法爾》/ 史威登指揮荷蘭廣播愛樂交響樂團 CHALLENGE
巴哈《馬太受難曲》/ 庫依肯指揮小樂集古樂團 CHALLENGE
馬勒《第八號交響曲》/ 海汀克指揮皇家大會堂管弦樂團 Pentatone
馬勒《第八號交響曲》/ 辛曼指揮蘇黎士音樂廳管弦樂團 SONY
孟德爾頌《第二號交響曲〝頌歌〞》/ 弗萊恩德指揮荷蘭交響樂團 CHALLENGE
馬勒《第八號交響曲》 / 揚頌斯指揮皇家大會堂管弦樂團 RCO Live
BD 歌劇類 - 21套
華格納《萊茵的黃金》/ 李汶指揮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管弦樂團 DG
華格納《女武神》/ 李汶指揮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管弦樂團 DG
華格納《齊格菲》/ 路易西指揮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管弦樂團 DG
華格納《諸神的黃昏》/ 路易西指揮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管弦樂團 DG
華格納《羅恩格林》/ 肯特長野指揮柏林德意志交響樂團 Opus Arte
華格納《紐倫堡的名歌手》/ 尤洛夫斯基指揮倫敦愛樂 Opus Arte
華格納《紐倫堡的名歌手》/ 加提指揮維也納愛樂 EuroArts
華格納拜魯特集:
《漂泊的荷蘭人》/ 提勒曼指揮拜魯特節慶管弦樂團 Opus Arte
《唐懷瑟》/ 科伯指揮拜魯特節慶管弦樂團 Opus Arte
《羅恩格林》/ 尼爾森斯揮拜魯特節慶管弦樂團 Opus Arte
《女武神》/ 提勒曼指揮拜魯特節慶管弦樂團 Opus Arte
《崔斯坦與伊索德》/ 施奈德指揮拜魯特節慶管弦樂團 Opus Arte
《紐倫堡的名歌手》/ 懷格勒指揮拜魯特節慶管弦樂團 Opus Arte
華格納《帕西法爾》/ 提勒曼指揮德勒斯登國立管弦樂團 DG
華格納《帕西法爾》/ 巴倫波英指揮柏林國立歌劇院管弦樂團 BelAir Classiques
華格納《帕西法爾》/ 加提指揮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管弦樂團 SONY
華格納《崔斯坦與伊索德》/ 提勒曼指揮拜魯特節慶管弦樂團 DG
華格納《黎恩濟》/ 史坦伯格指揮土魯斯市國立管弦樂團 Opus Arte
威爾第《唐卡洛》/ 帕帕諾指揮維也納愛樂 SONY
德弗札克《露莎卡》/ 哈努斯指揮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管弦樂團 Cmajor
白遼士《特洛伊人》帕帕諾指揮倫敦皇家歌劇院 Opus Arte
BD 音樂會 - 1張
馬勒《第八號交響曲》 / 揚頌斯指揮皇家大會堂管弦樂團 RCO Live
BD 音樂片 - 2套
西貝流士:交響曲全集 / 馬捷爾指揮維也納愛樂管弦樂團 DECCA
華格納《尼貝龍的指環》/ 蕭提指揮維也納愛樂(DECCA終極限量頂級豪華精裝典藏版)
...這些都是非常了不起的收藏 且陸續增加中...畢竟藍光是現今影音高科技主流
身為專業古典樂歌劇迷當然也要跟上時代 可別跟我說什麼VHS LD(雷射影碟)
...比較有價值這種搞笑的話啊
而且從這些收藏中也發現到一件重要的事 就是: "沒有任何流行音樂"
這和一般人或音響玩家是有非常大的不同 一般人會買藍光頂多就是一些流行歌演唱會 電影等等...
當然大部分買藍光機都是要用做多媒體連結 實際買片子的還是少
而音響玩家買的這些SACD大概就是爵士 發燒測試片 少部分可能會買一些流行歌手專輯等等...
相較之下本人在音樂鑑賞及收藏方面的水平非常之高 聽的全是高水準作品及完整曲目
加上多年的古典音樂欣賞經驗 對於這些演出的優劣鑑定都相當有把握 有興趣也歡迎隨時討論
畢竟要想成為一個出類拔萃的發燒友 絕對不能夠像那些家庭主婦 婆婆媽媽一樣很會買東西
很會討價還價 沒事就只會逛音響店 然後看一看莫名其妙就把一堆器材 電線搬回家
這跟貴婦逛百貨公司精品店有什麼兩樣?
要不就像一些可能電子相關科系或電腦工程師出身的 整天搞什麼系統作業軟體優化的
癡心妄想透過系統調整能改善音質 結果卻自相矛盾的繼續聽一堆爛爛錄音
所以我說 要成為一個傑出的音響玩家 一定是要將音響與音樂做完美的結合
並選擇有內涵的音樂類型 這理所當然就是「古典音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