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藝術無國界,音樂無貴賤」─ Sennheiser IE800專業評測

inunu wrote:
你聽過華格納嗎? ...(恕刪)


有 目前收藏清單如下 您參考:

CD歌劇類:

《仙女》

1. 薩瓦利許指揮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1983年live ORFEO
2. 愛德華‧道恩斯指揮BBC愛樂管絃樂團1974年錄音【DG華格納歌劇大全】


《愛情的禁令》

1. 薩瓦利許指揮巴伐利亞國立管弦樂團1983年live ORFEO
2. 愛德華‧道恩斯指揮BBC愛樂管絃樂團1975年錄音【DG華格納歌劇大全】


《黎恩濟》

1. 克利普斯指揮維也納國立歌劇院1960年live(刪減版) Opera D'oro
2. 霍萊舍指揮德勒斯登國立管弦樂團1976年錄音 EMI
3. 薩瓦利許指揮巴伐利亞國立管弦樂團1983年live ORFEO


《漂泊的荷蘭人》

1. 克納佩茲布許指揮拜魯特節慶管弦樂團與合唱團1955年live(單聲道) Golden Melodram
2. 杜拉第指揮英國皇家歌劇院管弦樂團1960年錄音 DECCA
3. 克倫培勒指揮新愛樂管弦樂團與BBC合唱團1968年錄音 Warner
4. 貝姆指揮拜魯特節慶管弦樂團與合唱團1971年live DG
5. 辛諾波里指揮柏林德意志歌劇院管弦樂團1991年錄音【DG華格納歌劇大全】

《唐懷瑟》

1. 孔維茲尼指揮柏林國立管弦樂團1960年錄音 EMI
2. 蕭提指揮維也納愛樂1970年錄音 DECCA
3. 辛諾波里指揮愛樂管弦樂團1988年錄音【DG華格納歌劇大全】
4. 巴倫波英指揮柏林國立管弦樂團2001年錄音 TELDEC


《羅恩格林》

1. 肯培指揮維也納愛樂1962年錄音 EMI
2. 薩瓦利許指揮拜魯特節慶管弦樂團與合唱團1962年live Decca
3. 庫貝利克指揮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1971年錄音 DG
4. 尼爾森指揮拜魯特節慶管弦樂團與合唱團1982年live SONY
5. 蕭提指揮維也納愛樂1986年錄音【DG華格納歌劇大全】


《崔斯坦與伊索德》

1. 萊納指揮英國皇家歌劇院管弦樂團1936年live NAXOS
2. 貝姆指揮拜魯特節慶管弦樂團與合唱團1966年live DG
3. 小克萊巴指揮拜魯特節慶管弦樂團與合唱團1975年live Memories
4. 小克萊巴指揮德勒斯登國家管弦樂團1982年錄音【DG華格納歌劇大全】


《紐倫堡的名歌手》

1. 福特萬格勒指揮拜魯特節慶管弦樂團與合唱團1943live(單聲道) Grammofono 2000
2. 貝姆指揮維也納國立歌劇院1944年廣播錄音(單聲道) Preiser
3. 卡拉揚指揮拜魯特節慶管弦樂團與合唱團1951年live(單聲道) Documents
4. 克納佩茲布許指揮拜魯特節慶管弦樂團與合唱團1960年live(單聲道) Golden Melodram
5. 凱爾伯特指揮巴伐利亞國立管弦樂團1964年live SONY
6. 庫貝利克指揮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1967年錄音 MYTO
7. 卡拉揚指揮德勒斯登國立管弦樂團1970年錄音 EMI
8. 約夫姆指揮柏林德意志歌劇院管弦樂團1976錄音 【DG華格納歌劇大全】
9. 薩瓦利許指揮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管絃樂團1993年錄音 Warner
10. 蕭提指揮芝加哥交響樂團1995年錄音 DECCA


《尼貝龍指環》

1. 蕭提指揮維也納愛樂1958-1965年錄音 DECCA終極限量頂級豪華精裝典藏版
2. 卡拉揚指揮柏林愛樂1967-70年錄音 DG
3. 貝姆指揮拜魯特節慶管弦樂團與合唱團1967年live DECCA
4. 李汶指揮大都會歌劇院管弦樂團1987-1989年錄音【DG華格納歌劇大全】


《帕西法爾》

1. 克納佩茲布許指揮拜魯特節慶管弦樂團與合唱團1962年live Philips
2. 克納佩茲布許指揮拜魯特節慶管弦樂團與合唱團1964年live(單聲道) Golden Melodram
3. 蕭提指揮維也納愛樂1972年錄音【DG華格納歌劇大全】
4. 史威登指揮荷蘭廣播愛樂交響樂團2011年live(音樂會形式) CHALLENGE



BD類:

1.《愛情的禁令》/ 波爾頓指揮馬德里皇家劇院 Opus Arte
2.《黎恩濟》/ 史坦伯格指揮土魯斯市國立管弦樂團 Opus Arte
3.《漂泊的荷蘭人》/ 提勒曼指揮拜魯特節慶管弦樂團 Opus Arte
4.《唐懷瑟》/ 科伯指揮拜魯特節慶管弦樂團 Opus Arte
5.《羅恩格林》/ 尼爾森斯揮拜魯特節慶管弦樂團 Opus Arte
6.《羅恩格林》/ 肯特長野指揮柏林德意志交響樂團 Opus Arte
7.《崔斯坦與伊索德》/ 施奈德指揮拜魯特節慶管弦樂團 Opus Arte
8.《崔斯坦與伊索德》/ 提勒曼指揮拜魯特節慶管弦樂團 DG
9.《紐倫堡的名歌手》/ 尤洛夫斯基指揮倫敦愛樂 Opus Arte
10.《紐倫堡的名歌手》/ 加提指揮維也納愛樂 Opus Arte
11.《紐倫堡的名歌手》/ 懷格勒指揮拜魯特節慶管弦樂團 Opus Arte
12.《萊茵的黃金》/ 李汶指揮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管弦樂團 DG
13.《女武神》/ 李汶指揮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管弦樂團 DG
14.《齊格菲》/ 路易西指揮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管弦樂團 DG
15.《諸神的黃昏》/ 路易西指揮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管弦樂團 DG
16.《女武神》/ 提勒曼指揮拜魯特節慶管弦樂團 Opus Arte
17.《帕西法爾》/ 提勒曼指揮德勒斯登國立管弦樂團 DG
18.《帕西法爾》/ 巴倫波英指揮柏林國立歌劇院管弦樂團 BelAir Classiques
19.《帕西法爾》/ 加提指揮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管弦樂團 SONY



BD音樂片:

1.《尼貝龍指環》/ 蕭提指揮維也納愛樂 / DECCA終極限量頂級豪華精裝典藏版


....其它還有一些鋼琴曲 合唱曲 管弦樂 清唱劇等...就不一一列舉了

另外從這邊也可以發現到 我這收藏量是非常豐富 資料非常齊全
儼然就是一間「華格納影音資料庫」 所以有任何版本方面的疑問也歡迎提出
至於這些影音唱片加一加大約多少 說真的我從來不敢去算
或許這就是印證了 尼采在《華格納事件》裡講的 "追隨華格納代價甚高..."吧

看起來好像真的是如此呢.....
或許對他來說「尊重」有些困難吧
哇都上來回了還把收藏那麼長都打上了,怎麼不順便對自己「無損」是「mp3加參數」的言論解釋一下

當然如果是什麼xx動聽、酷x音樂這種地方下載的確是有很多「假」無損,但只要是購買的基本上都差很多

就像你自己收的CD、BD那麼多,如果跟mp3一樣等級到底為什麼不聽一首檔案又小音質又好的MP3,一張記憶卡幾百張專輯都進去了,如果不是「其實很清楚清楚知道無損有損的差別」,小弟還真想聽聽大師您更精闢的分析
man59 wrote:
他可不是只有自負,自負還有得救,他還腦袋不清楚老翻顛
他用手機聽就是耳朵聽感很好,我用手機聽就寒酸?

他前面說剛入門古典音樂是文青時期,後面說他天生的天份,又回人家三歲只是逼著聽根本聽不懂?這是啥心態?

有這種怪胎可以消遣,也是一種生活樂趣,大大請見諒吧!...(恕刪)


雖然不清楚是什麼原因造成你如此不滿
但還是先跟您致歉 並加以檢討改進 謝謝

aaron791022 wrote:
怎麼會把全部都當成是MP3...(恕刪)


抱歉可能一時表達不清楚
有機會再向您詳細說明

Dunkun wrote:
這....CD跟LP都是mp3 !?爆
我這輩子第一次聽到....
LP不是類比的原理嗎!?
而mp3則是數位儲存格式...(恕刪)


這個我就不曉得了 我是沒聽過這些"數位黑膠"的唱片
但我想現在這些流行歌曲聽起來都差不多 畢竟都是依靠電腦軟體創作
可能鍵盤敲一敲 滑鼠點一點的 只剩寫詞可能比較費勁
所以我這邊不是在比較兩者作用原理差別 講那意義不大
只是純粹就聽感上來討論而已

我知道LP與CD讀取方式不同 但讀取內容相同
也就是同樣的音樂資料用不同機器呈現 在揚聲器材喇叭或耳機不變的情形下
這兩者作為訊源比較差異應該是沒有才對
除非發行公司有針對CD 數位版及黑膠版以不同方式錄製
最好的作法當然是黑膠版採傳統類比錄音方式
不然像現在這些數位黑膠流行歌 不過就是將同樣的音樂資料用不同載體承裝而已
那感覺有點就像吃定某些消費者搭上黑膠風潮的心態
不僅是CD要賺 數位音源要賺 黑膠成本高還可以賣貴一點多賺一點的想法
但不管怎樣 我認為這種復古風可能也是一時好奇
畢竟已間隔幾十年 很多人沒見過這玩意 可能感覺很新奇
但這股熱潮應該不會持續太久 一方面黑膠本身的不便性
跟現代人習慣的手機平板筆電欣賞音樂方式不合
要特意買播放器材也是一筆費用
再者最重要的就是在聽感上幾乎沒有差異 這才是我要強調的
carrera.zh wrote:
別在這繼續丟臉了....講越多越只是讓人知道你肚子什麼都沒有
而且一直鬼打牆的亂扯.........(恕刪)


話不能這樣講 今天我也是基於負責的態度
針對網友疑問及意見一一回復解釋 更何況講得都是有深度的東西
不然看耳機論壇那些文章裡面 有的人也是很認真 很會講理論 講專業術語
講電子學 講得頭頭是道 還拿電路圖 電子零件DIY
想說什麼人這麼厲害都聽些什麼 結果連結一點下去 出來的又是可愛動漫人物大頭像
用著日語唱著相當平常的 普通的 一般的 隨處都可聽到的 曲風永遠類似的 活潑輕快動感電子合成舞曲
當下看了也是傻眼 理論與實際間居然可以相互矛盾到這種程度 也算是大開眼界
所以我現在在耳機板 只要看到曲目又是一長串日本歌 照片背景有動漫相關的
原則上都會跳過 畢竟這類文章講的內容都大同小異
聽感心得對我而言參考價值也不大就是了
煙虫 wrote:
...拜託!這次我真的很想跟滑大師請教黑膠和CD唱片的訊源都來自MP3的原理。...(恕刪)


我並沒有說黑膠和CD唱片的訊源都來自MP3這樣的意思
我說的是在聽感上 無論黑膠或CD 讀取的音樂資料內容都和mp3一致
原因是黑膠或CD內容就是預設mp3等級音質 畢竟大部分流行歌就是如此製作
可以試著去想像一種情況 例如像是公司尾牙聚餐
通常會需要些歌唱娛樂 或請脫衣舞者助興
這時可能會租用一些卡拉ok器材及相關音響設備
而這些業者所提供的 必定是廉價低階雜牌產品
影音媒體檔案也可能是來自網路噹洛
播放的音樂不外乎一些現代人最熟悉的節奏輕快動感舞曲
反正在那種場合 只要擴大機重低音夠強 麥克風喇叭夠大聲 能炒熱氣氛就好
也就是說在這樣的環境之下 是沒有辦法鑑定音樂檔案音質好壞的
無論是無損檔或是只有128kbps的mp3 以那樣的條件絕對分辨不出來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我要一直強調的 要先聽音樂 再聽音響
因為一個人得先學會能靜下心來欣賞音樂 才能知道如何分辨音質及錄音好壞
而一些流行歌 動感舞曲也確實不適合作為鑑賞音響材料
畢竟流行音樂產品還是以mp3為主要流通形式
在長期聆聽這些過度壓縮破壞失真的低音質音樂檔案
又不願嘗試多接觸古典音樂 致使個人聽感無法建立出一判斷標準下
對於音響器材自然很難作出正確的評價
pariah.T wrote:
我並沒有說黑膠和CD唱片的訊源都來自MP3這樣的意思
我說的是在聽感上 無論黑膠或CD 讀取的音樂資料內容都和mp3一致
原因是黑膠或CD內容就是預設mp3等級音質 畢竟大部分流行歌就是如此製作
可以試著去想像一種情況 例如像是公司尾牙聚餐
通常會需要些歌唱娛樂 或請脫衣舞者助興
這時可能會租用一些卡拉ok器材及相關音響設備
而這些業者所提供的 必定是廉價低階雜牌產品
影音媒體檔案也可能是來自網路噹洛
播放的音樂不外乎一些現代人最熟悉的節奏輕快動感舞曲
反正在那種場合 只要擴大機重低音夠強 麥克風喇叭夠大聲 能炒熱氣氛就好
也就是說在這樣的環境之下 是沒有辦法鑑定音樂檔案音質好壞的
無論是無損檔或是只有128kbps的mp3 以那樣的條件絕對分辨不出來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我要一直強調的 要先聽音樂 再聽音響
因為一個人得先學會能靜下心來欣賞音樂 才能知道如何分辨音質及錄音好壞
而一些流行歌 動感舞曲也確實不適合作為鑑賞音響材料
畢竟流行音樂產品還是以mp3為主要流通形式
在長期聆聽這些過度壓縮破壞失真的低音質音樂檔案
又不願嘗試多接觸古典音樂 致使個人聽感無法建立出一判斷標準下
對於音響器材自然很難作出正確的評價...(恕刪)

本來懶得回了, 但是看到你這史上最無知最可笑最荒謬的言論就說幾句
免得剛入門影音想買耳機的新手誤信你這荒謬文章以為 無損=MP3

整個討論串誰在跟你談卡拉OK/尾牙聚餐/脫衣舞/吵雜環境竟然用這來證明無損=MP3
你乾脆說不插電1元耳機=55000美元的HE1
你真的很愛強辯愛狡辯連這都能瞎掰出來, 你思想跟沒牙三個月嬰兒有啥差?

正常的唱片公司再爛也不會把CD做成聲音跟MP3一樣, 做音樂沒人像你那麼蠢
聽成無損=MP3如果不是枯木耳, 那你該去醫院看耳鼻喉科+精神科+神經內外科
原版CD≠WAV≠FLAC≠APE≠MP3這個太容易分辨了

燒成光碟來分辨不同廠牌光碟對聲音的影響
不需要發燒片也不用古典音樂, 用張學友吻別/王靖雯天空
看照片就能知道誰贏了, 輕輕鬆鬆幾秒內就能聽出差別
你真的有夠嫩, 還要聽完10張專輯才能做出器材分辨
30年前我就能分辨名片放CDP腳錐下/訊號線反裝/保險絲反裝
淺薄的聽感還是去洗洗睡吧! 別出來發垃圾文讓大家恥笑你
買了IE800就跩個半死, 我聽STAX CLASSIC時你可能還不知道有超過87元的耳機
man59 wrote:

本來懶得回了, 但...(恕刪)



哇你這波也是好嗆好嗆的呀
從上一頁上上頁回了兩次他都不回我看來他大概不會回你吧哈哈哈
第一次有聽到母帶不能賣因為很難聽我整個是在路上直接笑出來
這麼說起來我手上的DSD檔都是不能賣的爛檔案還真是難過😂😂😂
明明無論古典或人聲都有很優秀的母帶而且還很貴啊
然後拿低階產品來說無損即有損就沒意義了啊,會買無損音樂的朋友們基本上耳機/音響都有一定的水平
買母帶的更不用說,連訊源都有了,我就沒看過拿iphone播母帶(根本不支援)插EarPods的人
尤其手上的還是超吃音檔的耳機
MP3上的表現連IE80 都不如別說800
FLAC下的表現把IE800壓在地上打
DSD上的表現更是能跟Stage7那個水平的耳機玩到互有勝負
尤其在大編制古典樂上那隻耳機對音檔挑到不行,一旦音檔水平到了音場甚至跟開放耳罩來到一個層次
音檔的差距基本上可以說是絕對的,絕不接受無損即有損的說法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