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SONY 一系列耳罩、入耳、隨身擴

也不知道為什麼 sony現在總是在十年後才推出十年前就有技術的東西 就像之前的mp3撥放器
很期待 SONY 出的隨身耳擴PHA-1
不知跟使用中的HP-P1(之前被各位前輩推坑的)相比會如何?
不錯的話又要入坑了.
剛剛看了29樓給的連結
開發者訪談
以下有一段話比較不太懂

内置耳放比较优秀的Walkman,通过模拟连接也能够充分地发挥出它的优点


中譯是不是說
隨身耳擴(指PHA-1)
接上優秀的Walkman
(是指旗艦機種嗎?)
也能通過模擬連接發揮它的優點??

看了對岸的一篇文
意思就是說
"也"支援Walkman
但是通過模擬輸入
再模擬輸出
而不像支援iPhone那樣
數字輸入
數字輸出

所以以上的表示
應該就是指PHA-1是支援iPhone
"也剛好"支援Walkman
這.......
SONY就是去捧蘋果的意思嗎?
還是說SONY對自家的Walkman很有自信?
怎麼看的都霧煞煞
現在的雞蛋~都有很多骨頭
你看看SONY的家用擴大機與床頭音響.線控耳機..哪一個不是支援iDevice....這就是我接觸SONY商品近15年來的感慨...唉...多說已無意義
小弟約10年前在某家音響公司工作有一天SONY台灣分公司的日本人來探訪,突然看到我正在使用VAIO R505反應是有點驚訝但臉色有點看來不是很開心的就走開了...事後得知他們對於沒有上市的幾型與商品出現在不該出現的國家與地方很反感...有種被背叛的感覺.

上述這個小弟的實際經驗告訴我們一個很現實的例子...日本人不會因為在世界各地看到自家商品而高興,他們不會去思考為什麼這裡的消費者會甘冒沒有保固與維修資源的風險還是要購買他們公司的商品,他們只會想..我沒給你們賣..你們怎麼可以背叛我去買,SONY與蘋果都是有著很深沈理念精神的企業..但蘋果強在它害怕世界上是不是有某個角落的人沒有嘗試過他的商品而想著如何以最快的速度讓這些人享受我的商品所帶來的便利與整合,但反觀SONY在他顛峰時只顧著他的日本市場..一系列商品在海外版也幾乎是閹割版,以前有玩過VAIO C1、SRX、R505的人就知道那時會想中文化系統享受VAIO的整合理念買北美版的是最容易的,這樣的封閉思維如何將企業最好的商品理念推廣到世界呢???自然在多年後的2007年蘋果崛起08年金融風暴裁員了一批技術人員跑去三星...恰巧又遇上SONY的一場BD & HD-DVD世紀爭奪大戰讓自己重此一覺不振致今天....連VAIO的字義都被改了,說到這也許會勾起很多SONY老粉絲的那段中文化的回憶...很辛苦..但那時的商品品質很好也很有靈魂更能傳達屬於SONY的理念...一切都是那麼可惜

真的希望SONY有一天能拿回屬於他的理念與精神...三星根本不配當蘋果的對手...SONY才是蘋果那最強勁的對手..失落的巨人SONY
SONY回不去了啦...
唉...
三星10億美元還賠得起...換是SONY..馬上倒給你看= =
這篇開發者訪談出自於 koshizu 網友的熱心翻譯,已獲得轉載授權,原文引述自:AndAudio

隨著耳機市場的興盛,內藏充電電池的隨身耳擴、通稱「portamp」領域集中了發燒友們的關心。國內外的 DIY 玩家們(原文是「車庫公司」,可能如對岸的一些小型公司也算吧)製作了許多隨身耳擴產品、自行挑選 OP 和電容的發燒友也為數不少。但是,雖然這個市場發展的如此快速,至今為止大型的音響公司都並未參與其中、製作出決定性可被稱為「reference」的產品。

在這種狀況下,或許你會懷疑自己聽到 SONY 推出一款隨身耳擴。並且只要透過 USB 連接 PC,就可以播放達到超過 CD(44.1kHz/16bit)音質的 96kHz/24bit 音源、更可以將 iPod/iPhone 透過 USB 連接來傳送數位訊號作為 DAC 使用。關於在隨身耳擴的市場不偏不倚地投下的震撼彈、正統派的隨身耳擴 PHA-1 究竟是如何誕生的呢?首先就要由調音的 SONY Personal Imaging & Sound 本部 Personal Entertainment 部門的角田直隆先生開始問起。

「感到對耳擴需求的起因之一,是在 2004 年發售的 QUALIA 的耳機(Q010-MDR1)用戶對"該用什麼樣的擴大器去推才好呢"提問的時候。雖然當時的耳機社群也還不大,關於耳擴的開發不簡單,但是近幾年耳機業界的蓬勃發展,耳擴充足的市場性也就相當清楚了。公司內包含上層都認為時機已經來到、如果是 SONY 製作的話就不能丟臉,於是定位在高目標的 PHA-1 的開發就開始了。」

然後,擔任 PHA-1 設計的是長年擔當音響的擴大器、IC 設計的 SONY Personal Imaging & Sound 本部 Personal Entertainment 部門一部四課的西野康司先生。

「雖然在開始工作之前就是耳機的愛用者,當時就想要耳機用的擴大器。雖然是我的獨斷,音源的卡帶或是 CD 播放器、增幅用的擴大器、聲音出口的喇叭這三樣"耳機三神器"來說,現代聆聽音樂環境的音源是 PC,聲音的出口是耳機,中間連接的要素就是附帶耳擴的 USB DAC,簡直可以說是新時代"PC 音樂的三種神器"不可能或缺的要素。

隨著耳機的高級化、PC 也走向高效能的現在,耳擴卻還是停在很貧乏的印象,也讓人想為這種局面做些什麼事。音響設計面來看,耳擴的結構是非常簡單的。尤其是攜帶式耳擴使用了低噪音電池來驅動這項優勢,在追求理想設計模式,確實地設計的主版和高品質的零件的前提下,不用使用多餘的零件,反省多餘的設計的終點就是隨身耳擴這種產品。雖然如果追加了螢幕顯示和控制的功能使功能性變佳、但也使純粹的聲音難以達成。而 PHA-1 濃縮了純粹的聲音放大技術在其中。」

DAC 晶片也使用了高級模組的 Wolfson 製 WM8740。對隨身擴的 5V 電源來說 S/N 比相當高。類比電路也是用低噪、低失真的 TI 製的運放 LME49860,在耳放迴路上因為使用高 through rate 的 current feedback type 高級晶片 TPA6120 帶來的過渡特性,也就是說 Rise/Fall 的良好特性獲得在高頻良好的延伸性。而且使用正負雙電源方式採用無電容輸出達到充滿力量、高音質的耳機驅動。

雖然內含優秀耳機擴大功能的 Walkman 用類比輸出就可以充分發揮好聲音,但是 iPod/iPhone 透過數位連接(最多 48kHz/16bit)可以支援更高音質,這可以說是在背後推動 iPod/iPhone 數位傳輸的普及化。

而且經由 PC 連接 USB 傳送,也就是使用 USB DAC 的功能的話,關於其高達 96KHz/24bit 的高解析度這點,角田先生說:「雖然也考慮過 192KHz,但是不像從 48KHz 到 96KHz 的升級感那麼高,所以從現實考量支援了 96KHz/24bit。因為隨身耳擴支援 48KHz 的機種很多、在開始階段就對支援 96KHz 進行了檢討。」這個 USB 連接的亮點在於,可以透過 USB driver 進行非同步連接的獨立晶片。新開發規格對 88.2KHz 這一般難以對應的 sampling rate 也可以支援,在連接 PC 的時候也有較高的安定度。

而且關於 USB 連接很重要的就是這個非同步連接的支援。從 PC 信號經由 USB 接受的時候、一般是以送出端的時脈為基準令接收端的 DAC 去同步,在這個狀況如果 PC 端發生 Jitter 到 DAC 端復原的時候就會引起損耗。在此在 DAC 前的驅動部分先截斷此連續性,先在記憶體內儲存數位信號,再透過隨身耳擴內的高經度時脈重新產生就可以減少 Jitter 的情況。

為了實現這些理想,最重要的就是"降低每個部分的噪音"。其中的骨幹就是 6 層設計的主版。一般的隨身耳擴是使用 2~4 層的主版,但是 PHA-1 使用 6 層的設計使背景雜音下降 ; 在增加穩定性的同時,使用比平常更厚的 35μm 壓膜銅箔導體配線以增加隔絕效果,對內外的噪訊有更好的耐性。

而數位與類比電路的分離可以降低電路間的干涉造成的噪音,實現更乾淨的聲音。西野先生說:「純淨聲音的模式設計最重要的是,從輸入到輸出訊號經過之觸都要儘可能漂亮地配置零件。沒有做到這點的版子造成複雜的接線是聲音混濁的主要原因。」

現在的小型機器為了自動化充電的處理,大多使用微型處理器,此晶片造成的噪音是個大問題,而 PHA-1 不使用這種微型處理器,取而代之的是: 不得不用複雜的硬體設計方法。而且小型零件的阻抗也不是一般使用的厚膜電阻,而是使用蒸鍍製造的薄膜電阻。厚膜電阻因為工程上不得不使用的連接材料的關係,會產生和頻率成反比例的 1/f 噪音。但是,因為薄膜型電阻的特殊性,在時間常數的調整上不容易進行,因此電路的設計相當辛苦。

為了對抗外部噪音,鋁製外殼有相當大的功勞,因為隨身使用時常常誤觸音量或是連接孔,也備有亞鉛壓鑄的保護桿,其特徵是有可以裝上 Walkman 或 iPhone 等隨身聽或智慧型手機的矽製綁帶,在外殼的側面設有可以簡單裝拆卸上綁帶的溝槽。而且在外殼上下使用防滑的矽膠墊,手感相當好。外殼的大小設計也和大多數的智慧型手機可以配合。

這些種種的精益求精之下造就出來的 PHA-1,實際的聽感達到了現今隨身耳擴難以達到的解析度,在 S/N 比相當高的同時,有著管味的聲音厚度、音像的存在感(音像英文是 Sound Image,應該是指聲音的定位和音場)、深厚的音色都是其特色。

角田先生說:「總之想讓各位金耳朵的發燒友們聽看看呢」。西野先生則是想要提醒:「希望不要做出一台聲音奇怪的擴大機。PHA-1 我們希望可以成為在開發耳機時也可以使用的標準級耳擴。其具有個性的音色,覬覦的是隨身耳擴的市場中非常中性的『中心』位置。」他本人對其完成度相當有自信。

「就像在寂靜之中,不起絲毫漣漪的摩周湖美麗的湖面上,點起波紋散開般寬廣的聲音,我們希望做出這種聲音。噪音就是在這湖面上晃映的細波,我們想要再現出排除這種細波如鏡般的水面上映出的音樂的波紋。這個 PHA-1 也是沿著這個理想的聲音所做出來的。不過對 SONY 而言,隨身耳擴現在才開始,大家可以期待我們未來的發展。」西野先生說著的同時,瞇起了眼睛。希望耳機發燒友們也可以體會這款新隨身耳擴濃厚且深邃的聲音。
文字潔癖症患者 「索尼大法」基本教義派 「松下科技」堅貞信仰者。
看到這有種「原來是這樣子啊」的感覺,希望哪天台灣自家產品,也有成長到這樣的程度。

不過耳擴感覺持保留態度呀,近代任一系列產品,實在沒有太大的感覺。
就看這一次的評價如何,大概就可以知道什麼等級的了。

Bear4212 wrote:
小弟約10年前在某家...(恕刪)
SONY 於 IFA 2012 發表了新款耳罩:MDR-1,有線 (MDR-1R)、藍牙 (MDR-1BT) 和降噪 (MDR-1RNC)
外框模樣類似 CD900ST,線身處頗有設計感,而且似乎可以換線
頻率響應為 4Hz ~ 80KHz ,顏色有黑銀兩種,今年 10 月上市












圖片引用於:Engadget.
文字潔癖症患者 「索尼大法」基本教義派 「松下科技」堅貞信仰者。
傳說中的Sony旗艦耳罩出現了??
看規格似乎與Z1000同等級,但外型好看太多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