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aseal wrote:
比較有印象的就是解析力分離度 還有空間訂位感都比4好上不少
跟我上的UE11比 其是個人感覺是完全不同世代的產品

先前聽到4的時候沒有衝就是因為感覺沒有那種差距

但是這次聽到6 真的有那種升級的感動了


另外兩個調音版本 切上去根切下去 我不知道哪個是哪個

但是切上上面聽起來就像是4的升級版
切下去的話低頻跟切上去比起來比較深比較有力

但是因為剛開聲 聲音都還糊糊的 髒髒的的 ...(恕刪)

這有點矛盾吧~

唇情男 wrote:
我想大家都沒聽過有人...(恕刪)

不知是否有誤會我問的原意
當我在看別人的評論時,會去在乎是親身經驗,或有消息來源,或是有關係者
特別是沒試聽過的新產品


ar3a wrote:
說實在的我現在還是不...(恕刪)

Me too

入手耳機種類數目累積: 耳罩109 + 耳道42; http://sopp06.blogspot.com/
alexlin1204 wrote:
這有點矛盾吧~...(恕刪)

應該是我用形容方式的關係吧,用髒髒糊糊可能不適合
請容許我改成"剛開聲、緊繃、而且表現不太穩定"

耳機剛開聲的時候解析力很強,但是聽到晚上之後反而有點變化
變得沒有剛開始那麼清晰
這支耳機剛開聲,屬於不穩定的時期


但使整體上聽起來,個人感覺已經算是次世代產品了
我也先說在前面了,等開聲之後再評論也不遲

當天我看到老闆PO說衝到桃園去拿耳機,我就在店裡面睹他了
不然他也不希望在還沒有開聲之前給大家聽


ar3a wrote:
說實在的

我現在還是不能習慣run in耳機的神話氾濫

剛開聲的耳機總被人批評到"慘爆", run過又如何"蛻變"

VE6沒run聲音真的糊又髒的話, 我會對這家公司的技術感到很懷疑

這不是神話是事實...
你可以問問看其他使用者,個人覺得客製化耳機開聲前後差異真的蠻大的


不相信的話你去試試看的STAGE 4
你就會知道為什麼,不少人連聽都沒聽過DEMO就衝了VE6了
蘇普 wrote:
不知是否有誤會我問的原意
當我在看別人

您哪隻眼睛看到誰在"評論"?
預估跟評論可別混淆別人的本意
這誤會真的有點大哦!

Azaseal wrote:
應該是我用形容方式的關係吧,用髒髒糊糊

不太穩定到是真的
不過音色如果不喜愛
別期待runin後還能飛天遁地
且要用對的前端
用PDA或一般播放器恐怕很難一聽就想把它帶回家
以上本人不負責任的發言,避免有心人士誤會
個人也不太認同run in過後素質脫胎換骨的說法 尤其是動鐵耳機

但是同一副耳機早上、晚間聆聽會感到不同表現,我是贊成的

原理如何我不太清楚

但是之前擁有一副scl5的經驗,

深感早晚聆聽的差異反而遠大於run in 三年的變化
Azaseal wrote:
這不是神話是事實......(恕刪)


run in是會讓耳機工作更隱定, 這是有理論在的事實沒錯

我指的神話, 是說很多人剛聽就說: 阿 還沒run開, 慘!! 先放者run過100hrs再來聽

像這樣的觀念, 我覺得真的過頭了


耳機剛開聲就應該已能表現她99%的實力

run in只是讓他提早進入穩定期的過程

照理說是不會影響他 能不能聽? 好不好聽? 的關鍵


前陣子在二手區還有看到賣二手耳機的標題是:
9.9成新, 純run沒聽過

耳機run到都還沒聽就要賣了, 耳機設計者知道一定想哭


話說...等新耳機的時間真是漫長
未來有個人會需要你

ar3a wrote:
run in是會讓耳...(恕刪)

我很疑惑

廠商在做一支CIEM的時候,就是在單體還未run過的時後調音

拿到耳機剛開聲就是廠商要你聽到的調音結果

如果run in會有明顯差別,那跟廠商當出製做耳機時所做的調音不就不同了嗎?
單身時間等於年齡 wrote:個人也不太認同run in過後素質脫胎換

並不會脫胎換骨
不過可以趨於穩定
讓整體聽感變更好
如高低頻容易不穩固等等
我想店家堅持runin後才正式開放試聽
應該是有道理的
1. 有經驗的廠家不會用全新未熟化的單體來設計與調音,我不知道VE怎麼做,但我相信這基本的概念他們應該有。看過雜誌上介紹的許多原廠專訪,舉Burmester爲例,當他們收到協力廠送來的訂製單體後,第一件事就是送進熟化室接上訊號讓單體運動,等一定時數後才進測試房做規格測試驗收以及配對的動作,因為如此的測試配對結果才有意義。而喇叭或擴大機等組裝完成後,裝箱前還是會再上電100小時,一方面做最後的性能測試,一方面也讓完成品能夠初步熟化。
當然這是人家頂級Hi End廠的不妥協做法,額外產生的人力或倉儲成本當然是反應在售價上,但可以看出成熟的廠商如何看待run in/break in這件事。

2.以我自身的經驗來說,如同我分享Stage 4的開箱文,剛開箱與穩定之後的差異當然不會讓我覺得是Stage 4跟Fitear TG334的差別,但其中尤其是低頻量感的變化之大,已經多多少少影響到三頻量感的分佈平衡,而讓聽感有相當程度的差異。我認為每副耳機基於它使用的單體、上的膠、單體數量的差異而會有不同的熟化經驗,不能以一論之,不然版上關於Fostex TH900 run in前後那戲劇性的變化都是用戶們的綺想嗎?至少我不這麼認為。我還沒機會聽到VE6,所以我尊重聽過的網兄的經驗。

3. 某些動鐵耳機會在配件內附上除濕丸,這是因為動鐵耳機單體內維持了一個穩定的氣壓平衡,再加上幾乎密封的外殼(只有單向的出音孔),因此若有濕氣進入就不易發散,震膜潮溼,因而影響到單體的聲音特性。VE原廠手冊有建議用戶要定期除濕,甚至還有零賣一個可以密封的小罐子,只要把耳機與除濕丸丟入,等待些許時間即可完成除濕。
而這個濕度的變化我猜想就是影響耳機白天跟晚上聲音表現不同的主因,端看用家有沒有那麼敏感能否察覺。我是這次在試線的時候有明顯的感覺,從連日晴朗的天氣突轉爲陰雨時最爲明顯,而在除濕完成後(我是放進房間開啟除濕機),聲音就恢復相對開闊。

個人經驗,參考討論一下。
唇情男 wrote:
您哪隻眼睛看到誰在"...(恕刪)

當初用的引言: "不過要發揮這耳機的實力都可以組套不錯的009套裝了說"
這句話不是評論?

何況發言不就是自己論點的表述, 就算是預估/推測也是


暘默默 wrote:
發揮這耳機需要上009套裝等級配備,這像是聽過耳機後表達出來的...(恕刪)

感謝幫我解釋

入手耳機種類數目累積: 耳罩109 + 耳道42; http://sopp06.blogspot.com/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