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機說穿了還是一樣非常主觀的產品,糾結在這裡意義不大啦,買自己喜歡聽的才是最重要的
j19960221 wrote:
大家好喔,最近在網路...(恕刪)


低價耳機頻寬窄,聽128、320和無損,可能沒差。


高價耳機頻寬大,聽128可能變很難聽、聽320沒感覺,聽hires無損可能會感動起雞皮疙瘩。
個人私心任何一個購買金額的決定,都應該取決於你要求的是"good enough"還是"the best"。

世間所有事物的投資都存在著邊際效應,隨著商品或服務價格增加,邊際效用會逐步減少。

每個人的怨念程度不一,因此在邊際效應曲線上都有不同的甜蜜點。

這不代表買比較價廉產品的人比較無知,純粹是因為追求的點不一樣。

以買耳機這件事來說,可以考慮的條件很多。而且隨著時間與技術的進步,課題越來越複雜。舉例來說:

外觀
1. 有線v無線 --> 真無線v半無線
2. 耳道v耳罩v掛頸式 --> circum aural v supra aural
3. 便攜收納v家用
4. 海綿耳罩v記憶棉耳罩
5. 蛋白皮耳罩v真皮耳罩
6. 塑膠材質v金屬件

技術設計
1. 多單體v單單體
2. 大單體v小單體
3. 可換線v不可換
4. 防水v不防水
5. 內建環繞音效v Stereo only
6. 有mic v 沒mic
7. 5Hr電池 v 12電池
8. 藍芽4.0 v 藍芽5.0
9. ANC v PNC
10. 有運動教練功能 v 無運動教練功能

播放器
1. apple v others
2. 有耳擴v沒耳擴

但最終應該是看用途來決定priority,以下是個人的想法:
1. 運動用-->便攜、防汗、穩固是首要重點,音質不要太差就好。因為使用iPhone,所以首選PowerBeat wireless 3
2. 看片用-->晚上一個人在客廳看片,不要打擾到睡覺的家人。首要要好的環繞效果;另因久戴,所以舒適性很重要。目前首選DTS調較過的LG tone studio,藍芽無線、電池壽命夠久、可轉換耳道式耳機或個人環繞喇叭模式(不用罩住耳朵)。
3. 打電動用-->主打單機(不須耳麥),電腦內建SB cinema 2 (不須另外的環繞音效卡)。選用Grado 325i,因為家裡多出來沒在用。
4. 上班用-->要能聽到同事、電話呼叫,方便移動,舒適,音質夠好就好。因為用iPhone,首選Airpod.

頂級耳機要你絕對的專注力來使用。但現代人時常一心多用,我覺得我不適合,太累、太貴了。不符合個人的CP值要求。

耳機製造工藝已經非常成熟,常常可以用平易近人的價格買到夠好的東西。如果你跟我一樣只要"good enough",好耳機的門檻就很低。

如果你要"the best",買好耳機的要求與用途存在著不同的priority.
我覺得重點不是買「好」(貴?)耳機,是買「適合」自己的耳機...

耳機是掛在你腦袋上或是塞在你耳孔裡的東西。因為和你身體有直接接觸,所以大小、重量、材質等等都會直接或間接影響整體感受。以我來說,我怕夾頭力道太強的耳機,不喜歡耳道式因為常常聽不久就會痛,耳罩要大不要壓耳朵等等...

試耳機時我也不會想去用測試檔案,而會去用聽到滾瓜爛熟、耳朵長繭,連睡夢裡都會哼上幾句的音樂去聽。
我很低調,所有好幾銘鏡在我手裡都看不出好在那兒...
認同符合需求的耳機就是好耳機
像我最近想要邊聽音樂慢跑減肥
有真無線設計和防潑水是我的需求
不意外應該會入手Sony那支WF SP700N來玩玩
1000元在燒友中評價不錯的耳機,就可以分出320K和無損的差異,主要差異還是在層次感,320K明顯粗糙,但是如果是簡單的單一樂器演奏(節奏較慢的類型),聲音會幾乎分不出來,如果是小提琴還有機會分出來。
無損和HIRES就幾乎無異,最大的差別大概就是無損線條感比較重,而且有些無損的後期處理很差,品質會參差不齊,HIRES後期處理大部分都蠻不錯的,比較沒有嚴重的線條感,樂器餘韻HIRES模擬得比較好一些。
個人常聽日系音樂,對混音品質比較有要求一些,有些品質極佳的無損真的會和HIRES不相上下,像電影 你的名字 的音樂,混音堪稱完美,音場模擬也很好,如果拿這音樂比較,99%的人都會聽不出來。
我是用羅技Z150雙聲道喇叭粉便宜無DAC測試
3對3錯,一題還選到128K的,感覺流行樂較難分辨
基本上不會分辨是正常的,要針對曲目中的特定點做分辨
如鼓聲的低音,定音鼓的泛音,人聲的高低音,
句子根句子中間的呼吸聲..等,也就是細節度等
但聽音樂幹嘛那麼累..聽音樂就是要放鬆挑自己喜歡的就好
買耳機本身還是自己找時間去試聽比較準,自己聽了喜歡最重要
畢竟是主觀產品,網路上大家怎麼建議都是大家的看法
耳機好不好跟價格無關
FB搜尋"反骨"
看看置頂文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