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4.3版後,已取消了版權保護的限制. 也就是不再限制只能傳出去3次. 這對MP3也是相同.
2. 在格式方面也支援MP3. 不再只有Atrac格式. 且可以製作MP3 CD或Atrac CD. 這對很多沒有使用MD的人方便很多.
3. 仍可以選擇製作MP3或Atrac格式時是否要有版權保護. 這才是真的尊重著作權且兼顧方便.
4. 封面取得方法上. 請先註冊CDDB. 這個是完全免費. 且不需要任何繁雜手續. 幾乎多數原版CD都會有相關的封面顯示. 在一放進CD時,軟體會去找尋. 若有相關封面則會顯示出來. 此時只要將這個封面往那個原本只顯示W的位置一放即可. 如此往後也可以看圖找自己想聽的CD了. 只是在小Walkman上面,這個圖會變得很小. 可能很難辨示.
5. 很多人對於非CD格式的音樂以為只有MP3. 其實還有很多不同格式. 其中Atrac是我個人認為最能還原原音的格式. 也因為這樣,所以我到現在還沒有放棄MD. 我用MD來整理各歌者的歌曲. 這樣一來,幾乎不管我以後電腦如何重灌,都能保有一份最完整的備份. 同時也因為MD可以像隨身碟一樣使用. 我也同時用來備份資料. 一舉數得.
6. 這類SONY的Walkman質感以第一代的最為細. 採用鋁合金製造. 現在的幾乎都為了成本改為塑膠. 但質感就差很多. 連塑膠厚度都變很簿. 這在前後代機子一比就明顯看出.
以上是我一些看法及分享. 建議若有機會,不妨再去接觸一下Hi-MD. 你會有不同感受. 我是二者同時都在使用的中毒者.
Bryan Yen
前面一位大大也提到,差別只在於先轉換跟後轉換的不同而已,為了方便找尋歌曲位置,多一個前置作業我是覺得蠻合理的.
至於一張專輯會被依歌手名字而辨別成為22張專輯,這情況的確是有的.問題大多發生在那種精選輯類的專輯.
要一首一首歌去改太麻煩,可是一看到一張專輯被分為22個專輯又很吐血,所以我都用另一個軟體(音樂轉檔精靈)去轉換整張專輯,轉完後再丟到sonicstage裡面,就會變成同一個專輯囉.
sony的隨身聽另一個好處是音質可以壓縮到非常小還保持不會失真太嚴重.這個應該是atrac格式的一大好處吧!
我都選擇最小壓縮(大概是44左右,反正我是木耳,聽起來差別不太大.),也因此原來1G容量可以放大約於一般市售MP3隨身聽約2G左右的曲目.
充電速度又快,待機時間也長,雖然貴一點,不過對我來說還算蠻物超所值的.
focus wrote:
頗有同感...常聽大...(恕刪)
我沒惡意.只是我自己用SONY的產品經驗很差~_~
1.資料庫的問題很好解決
用過ROCKBOX的就知道....資料庫這種東西只要去建立就好了
並不能說用專用軟體裁可以享受這種功能
2.SONY有強迫消費者用自己軟體的嫌疑
TOSHIBA的GIGABEAT就可以直接用WMP或是自家的軟體傳輸
SONY真的想做的話應該也不是不可以
我討厭SS的原因在於.我的CD全部都用WMP來管理
WMP的資料庫早就做到很詳細了
如果我要傳音樂.我勢必要經過漫長時間來的匯入資料庫
才可以用我的隨身聽聽音樂
非常的麻煩
3.SS最好用莫過於ID3標籤的搜尋
這個真的很厲害
4.播放清單功能極其難用
那天我想作一份日語歌全集的播放清單.搞了好久居然都做不出來....有人可以告訴我到底哪裡出了問題嗎?orz
focus wrote:
頗有同感...常聽大...(恕刪)
我沒惡意.只是我自己用SONY的產品經驗很差~_~
1.資料庫的問題很好解決
用過ROCKBOX的就知道....資料庫這種東西只要去建立就好了
並不能說用專用軟體裁可以享受這種功能
2.SONY有強迫消費者用自己軟體的嫌疑
TOSHIBA的GIGABEAT就可以直接用WMP或是自家的軟體傳輸
SONY真的想做的話應該也不是不可以
我討厭SS的原因在於.我的CD全部都用WMP來管理
WMP的資料庫早就做到很詳細了
如果我要傳音樂.我勢必要經過漫長時間來的匯入資料庫
才可以用我的隨身聽聽音樂
非常的麻煩
3.SS最好用莫過於ID3標籤的搜尋
這個真的很厲害
4.播放清單功能極其難用
那天我想作一份日語歌全集的播放清單.搞了好久居然都做不出來....有人可以告訴我到底哪裡出了問題嗎?or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