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來自FitEar家的小公主~Private 333(更新AK120II聽感於本文&51樓)

以下更新換線聽感:
Plussound Exo Series Custom Cable (注:EXO,只是代表全線無另外使用尼龍包覆)
Sliver +1% GOLD(Type 2) 銀線+1%金 金銀合金線



插針部分個人是最喜歡這種設計,這種插針似乎產自大陸,
大陸beat audio For FitEar的線也是使用這種插針。知詳情者還請告知。

音場與管迷的金銀合金線相比,寬度差不多,但縱深沒有管迷金銀合金線或銀線好,
往上下卻大輸管迷金銀合金線,詳情詳見後述。

相較管迷多彩飽滿的聲音,Plussound金銀合金線是非常銀線的聽感,
整體的感覺讓我回想起以前To Go 334接上ALO整個聲底變細並且低頻發虛的感覺,
但一些部分卻又稍好於純銀線,帶有有一些金銀合金線帶來的優點,

Plussound金銀合金線的低頻雖然Punch感不錯,
但是下淺不足,鼓聲有種打在鼓邊沒打在鼓皮上的感覺。
人聲就明顯與純銀線不同,跟管迷金銀合金線一般,是比較偏銅線厚實的人聲,
高頻解析度基本上比管迷金銀合金線還好,但是沒有到Twag、Twau性能。
但Plussound金銀合金線是這幾條銀線裡面最刺激最刺激的,
這部分跟ALO一樣,這種金屬亮片聲我以前用HIFI M8或這台擴的時候也有這種感覺,
盡可能的挖掘所有的高頻細節,但卻有機械般的生硬感,稍薄且有點金屬的銳利感。

但不同於管迷金銀合金線,Plussound金銀合金線聲音邊線的粗細度,
大約是落在普通銅線的到Whiplash家之間,算是中偏細,但卻刻畫的深的線條。
另外由於他中低頻Punch感足下淺卻不深,包圍感也若管迷般濃厚,
但高頻卻是個銀線底子的線材,所以整體三頻的聽感很像如下圖的水壺般,
是個中低圓滑厚實,高卻拉尖並且比較窄,一飛沖天的聽感。


這種高低風格差太多調音個人是覺得有些奇怪。
金銀合金雖然有著比銅線寬廣的音場,比銀線更加厚實的人聲韻味,但也同時有著銀線的刺激性。
我初聽了這條線後,稍微能理解管迷為何配了viablue的端子。


另外,此線身目前官網沒在選購項目內,不然數字應該會有個+150美金的,可能缺原料中(?)



Plussound Exo Series Custom Cable (注:EXO,只是代表全線無另外使用尼龍包覆)
Copper(Type 2 Litz Trans Black)(Cryo Treated) 純銅里茲結構

同樣是Plussound家的線材,原本給To Go334搭配使用,後來設備更換出售給朋友。
原廠線001、000等都是銅鍍銀,而這條是純銅線。
另外Plussound金銀合金線,中間那塊消光銀色的是分線器,滑塊我是選透明的所以看不太清楚。
而Plussound純銅線中,中間光滑銀色的是分線器,滑塊則是那個木球。

音場寬度稍為較金銀合金線小一點點,縱深比Plussound金銀合金線好,
但上下卻蠻奇怪的,比Plussound金銀合金線上細下圓更不自然,
是個上細下飛碟的形狀,詳情詳見後述。

相較金銀合金線或銀線,純銅線溫潤的聲底不會太過改變FirEar家的調音,
但里茲結構的聲音之間的分離度,聲音的最遠處都還是好於一般銅線。
若是不希望改變須山家聲底但又希望音場跟細節要更加升級的樂友可以朝銅或銅鍍銀里茲線的方向挑選。

Plussound銅線的低頻Punch感非常強,但是下潛卻比他們自家的金銀合金線又在更加的差,
包圍感也比他們自加的金銀合金線更強,這會讓一些低頻樂器打擊下去後,
聲音往四周噴射出去,但卻被阻擋在鼓皮上,潛不下去,類似繃緊的鼓皮打出來的不自然聲音,
中頻則是維持銅線溫暖厚實的聲音,但比起他們自家金銀合金線個人比較喜歡銅線的人聲,
原因在於高頻的差異,Plussound家的銅線高頻其實非常漂亮,有著良好的空氣感,
讓人聲再飆高音的時候整個喉嚨的震動感會被強調出來,但卻又有該有的溫暖厚聲。
並且高頻不會如他們自家金銀合金線這麼般刺激,是個雖然不明亮但也毫不暗淡的米色底高頻。

聲音的線條則與一般銅線相同,若不論那被阻擋住的低頻,其實整個聲音的音色是有整個維持住,
並且性能有更好一些,這條線原本也是oyaide的3.5鍍金端子,但本人朋友後來將之改頭,
焊錫前確認左右聲道是否正確時,只有稍微焊一點點錫讓它連接上去時,
直接聽可以感受到幾乎只有Punch跟中低頻的餘波散出去的聲音,其他都非常不明顯。
個人認為那超古怪被阻擋住的低頻是Plussound他們家銅線的缺點,
若是換其他廠家的銅或是銅鍍銀里茲線應該不會發生這種情形,
但本人已經朝向銀鍍金或銀混金的線材聽去了,所以若是不想改變聲底卻想要更好的須山家樂友,
可能要自己尋找適合自己的線材了。



另外Plussound EXO金銀合金線跟Whiplash Twau都都是這幾天才拿到,RUN IN之後應該會比目前評論更好。
附上各家線材粗細度比較(手震失焦了,將就著看吧...)



Whiplash家twag跟twau粗細是一樣的,而Plussound的銅里茲表面包覆材有比金銀合金線厚一點。

昨日再度拜訪台中,把STAX009、Hidition韓國客製等等順便聽了一輪。


My Ear coffee的晚餐真的是太治癒心靈了,如果剛好半夜開到我這篇餓肚子不負責嘿XDDDD。
另外由於確認過My Ear更換之線材無須山插針,

因此這次祭出土砲兩顆,如圖MMCX轉FitEar插針wwwwww。

多了一段配戴感稍長但是還是比直接用聲海HD600 or 650的插針好多了。



以下更新線材聽感

OC 宙斯 SS

老實說這條線我真的還蠻生氣的...
我頭一次要把頭壓低到離桌面很近才能把我的耳機戴上去,
等到我戴上去以後我聽歌居然要把訊源拿在我眼前15公分,
不然他那可悲的記憶Q度真的很令人倒蛋,居然有比000線Q的更過分的線材存在。
基本上這種配帶感聲音再好我都沒辦法買單了,根本已經影響基本使用。

回歸到正題,聲音部分,老實說蠻驚訝的,但是是另一種層次的驚訝...還聽我慢慢敘述,
基本上銀線大部份會拓寬音場,但ALO跟宙斯SS反而都是縮的比銅線還小,
這兩條我聽過音場反而比銅線還小的銀線,都是強調高頻延伸跟低頻下淺的線材。

但宙斯這條線的音場比ALO還要再奇怪些,ALO音場類似一個立起來的橄欖球的話,
宙斯SS的音場是類似一個沙漏,屬於中間很擠上下卻稍寬的形狀。
個人是知道雖然耳道談音場有點可笑,但起碼聽起來要是個球形或是橢圓形吧,
Plussound跟宙斯SS的音場個人都覺得太特殊...

撇開奇怪的音場外,宙斯的低頻下潛蠻好的,除了333本身的微Q度有保留住外,
凝聚並且有些微的回彈感,因此在聽BASS時跟000線一樣都會有樂器震出去在稍微彈回來的自然感。
中頻則是個人除了音場外最不喜歡這條線的地方,說好聽是非常直接,說難聽就是很乾,
須山家的清甜聲底,333特有的小鐵女聲幾乎都被破壞殆盡,只能盡量選不是人聲的樂種聽。
高頻的部分則是跟333搭配起來有些過細,延伸雖然非常好但是飽滿度跟層次感都沒有追上,
類似720 DAC或是HIFI M8這兩台擴上的高頻,薄且片狀的機械聲高音讓人覺得不自然不舒服。
雖然可以帶來解析不錯的觀感,但是這種追求性能,其他沒兼顧好的調音方式個人不太認同。



另外My Ear店家告知MMCX插針的宙斯無限版外借出去了,因此本人只能拿AK240平衡頭的版本來聽
個人有聽過AK240、RSA 71B、RSA intruder、HIFI M8這幾台的平衡,因此可以稍微推敲原本大概是什麼樣子。



OC 宙斯無限版 AK2.5平衡端子

這條線相較OC宙斯SS真的是好超級多的,使用起來跟Whiplash家的線材超像,
線身軟編織不會過密,好收納且繞耳戴也不會有什麼問題,從這條線我可以感覺到OC家的大進步。

聲音部分相較於以前聽過上平衡的聲音,我感覺OC無限版的音場雖然回歸成一般的橢圓形,
但是似乎是在平衡上聽過最小的音場,關於這點其實我是在讚美它。
我以前聽過的平衡聲音分離度都會拉的太開,每個聲音之間距離都比聲音本身還要大還要遠,
聽起來很像每個表演者在操場的各個角落演奏的感覺,但宙斯無限版平衡線卻不會給我這種觀感。
整體音場聽起來只比Twau寬上一點點,但是我聽過其他銅線或是銀線上平衡都會過度刺激過度分離,
宙斯無限版平衡端子聲音聽起來卻是寬鬆自然,不再是奇怪的沙漏形狀,達到一個不錯的平衡點。
但換句話說宙斯無限版沒上平衡的話會比一般銀線音場小一圈,
動態不夠大也許也會有低頻力道稍不夠,
聲音不夠凝聚也會有整體不夠寬鬆的觀感。
(而且是240的平衡,單端如果不是240換回120空間感應該是更小)

低頻的部分同樣有些微的回彈感,下潛不錯頓點清楚,
中頻的部分一改以前過乾沒水份的人聲,取而代之的是如901或是VE3這種純樸密實的人聲,
但個人是覺得層次感好一些能讓聲音更有光澤聽人聲會比較好聽,
高頻延伸普通,背景不暗也不亮,細節該交代的都有給,但平衡動態太大的關西,
宙斯無限版平衡端子跟333的高頻搭配起來高頻的尾韻有點過衝,樂器尾音會稍刺。
(而且是240的平衡,單端如果不是240換回120應該更暗,但延伸更不好應該就不會刺了,
動態不夠大許也會有低頻力道也會相對稍不夠,)

個人預估這條線是一般3.5端子的版本應該是偏中下盤的調音,
營造不錯的縱向音場,厚實的聲音搭配稍暗但卻自然的背景色。
雖然不再是一條讓人一聽就驚豔的線,沒有最寬的音場,最好的延伸下潛,
但個人反而認為這才是OC逐漸成熟的完成品。



另外關於上平衡這件事情,個人是認為一些厚聲底的耳機比較適合,薄聲底上平衡都會過刺激。
個人聽過上平衡最好聽的是IE8、其次是weston W4、To Go334算第三,基本上都是蠻厚聲的耳機,
整個空間拓寬後,層次感維持住的狀況下分離度拉開,整個聲音變得更寬鬆自然不壓迫,
推估MH334、335或shure 535、846或VE、Rhines家的耳機應該都可以試看看平衡,
但類似333或是鐵家等薄聲底的耳機就不太推薦了。





最近的戰利品合照,My Ear的杯子、加煒的Marshall保護殼、Rhines原子筆,天阿每個都是黑白極簡配色,愛死了。

然後請不要問我VE家跟Rhines家的旗艦對決,我個人認為他們分家後,
新產品就當作兩個不同廠家的產品看待就好,不需要透過比較來樹立兩戶使用者的對立。



最後回歸一句老話:
聽音樂,性能不是唯一的選項。

整體調音的平衡,各家調音用以詮釋歌曲的審美觀。

才是我們愛樂者欣賞音樂的最佳態度。

預定更新

小林澄子 wrote:
昨日再度拜訪台中,把...(恕刪)


好精緻的接頭
可以期待小林大的009聽感嗎?

啊..樓又歪了
以下更新線材聽感

音悅AK平衡銅線

相較OC平衡使用的是銀線,音悅這條平衡線是銅線,
聲底上個人其實比較喜歡銅線的聲音,可以較為保存原廠的調音美學,
音悅的平衡銅線,音場上相較OC平衡銀線又在小一圈,
整體音場只比twau單端大一點點,若不是現場AB test其實聽不太出明顯差異,

此線低頻Q度相較單端有一定程度的削弱,但多了PUNCH感還不錯,
整個低頻都更加凝聚並且交代清楚。
中頻清麗中帶點水分,比起OC樸實密實的中頻個人比較喜歡這種調音,
高頻的延伸蠻普通的,高頻的尾音某個頻段之後就被切斷,
但因此凝聚的高頻不若OC高頻尾端拉尖有刺激性。
聲音的結像沒有OC平衡線這麼好,
但比起單端的銀線來說,音場寬度雖然差不多,但是音像卻比較飽滿大塊,
整體偏中下盤,附帶銅線的溫潤聲底,聽多樂器的OST蠻適合的,
算是提供了應有的音場寬度與交代清楚的性能。


單端銅線、單端銀線、平衡銅線、平衡銀線,
大致上聽到的這些線材歸類了一下大約如下:
銅線都帶有溫暖層次感豐富的優點,
銀線都帶有凝聚音像清澈聲底的優點,
單端性能雖沒平衡好但卻多了3.5單端的調音優勢,
平衡性能雖最好但卻有聲音過衝動態太過的缺點。

目前個人喜好度 平衡銅>單端銀>單端銅>平衡銀



以下更新HUGO聽感

由於礙於時間關西,HUGO是在韓國客製與OC線之後才聽的,
草草聽了就走了,因此沒辦法交代的非常確切清楚。

個人覺得HUGO比較厲害的地方在於,
整個音場拓寬,空間感變得更好,
聲音結像變更寬大,整體變得更寬鬆的前提下,
音像的邊界卻沒有跟著變稀疏,反而是更加確實清楚了。
在這個前提下,聲音少的樂曲感覺不出差異,
但聲音一多就能明顯感覺出HUGO的強大,
所有的細節都是以寬鬆但卻交代清楚的方式呈現,
另外雖然有串HUGO大樓是說HUGO很中性,
但我聽是覺得他還是稍微比起原本要清麗一些,
還是有些微調味的,本來器材就沒有什麼無染色這種事情,
頂多只能說他加的調味料的確是蠻少的這樣。
TO aay345:
個人聽的耳罩還蠻少的,意見做不得準。

另外開機後耳罩是不能擺在機器上的。

個人聽感:
我發覺在HUGO或是STAX串其他樂友聽感都跟我稍有不同,所以有興趣還是親自視聽比較準。

個人認為STAX009是個超高解析+高染色的耳機。
我沒辦法感受到有些人所說的高傳真,我覺得他染色很重一點也不真,
如果以我熟的機器來說,他有點像訊源R10的調音+AK240的高頻。

他的聲音是很有層次感的,聲音就像水波一樣散出去後瞬間消失,並不會彈回來。
但因為有做渲染的動作,並且音場並不是STAX的長項,雖說HD800廣到不自然的音場是另類失真
但個人認為STAX009大概只能應付到大約小編制的程度,60人以上的大編制009無法應付,
我個人認為什麼樂種就用什麼器材聽,沒有什麼追求高傳真然後一套打死這種事情。

在STAX009上我聽到有層次感的聲音外,我還聽到了目前最多的細節。
以前不管LCD3、HD800甚至最近很紅的HE560,我聽完都不認為他能超越CIEM的細節量,
頂多是打平,畢竟CIEM本身原出發點就是給音樂人做監聽使用,
但聽過STAX009後,我發現我很熟悉的歌曲上我又聽到以前沒聽到的細節。
高細節+不錯的層次感+不夠大的音場=都上到耳罩了但只能聽小編制以下,大編制會太擠。

以前遇到這種狀況就是換前端或換線去調整,但這台死了擴就這台線就這條,
當然有其他廠家做FOR STAX的擴,但不可否認選擇性比一般動圈耳罩少一大節。

撇除細節量充斥整個空間太滿這個缺點,我還真找不太出STAX009的缺點,
其中最驚豔的就是類似AK240那台訊源一般,高頻延伸夠好的狀況下卻一點都不發尖刺聲給你。
AK240對尖刺聲的處理方式是用包圍感減低突兀,跟延伸至極高使用漸漸黯淡的方式去處理掉尖刺聲。
STAX009對尖刺聲的處理方式是用飽滿+層次感去把尖刺聲做切分,並且使用圓潤感去修掉尖角處。
雖然處理手法不同表現方式不同,但重點是他能夠讓他的能夠讓這些修飾音追上他的性能。

很多設備,為了解析其他都不管了,
我個人認為解析到哪裡,
第一:飽滿度要先追上解析處,不然就會發尖,飽滿就不會尖銳。
第二:光澤度接著追上飽滿度,不然層次感不夠,就會厚而無味。
當你這兩點能達到什麼程度,解析再做到那個位置,才是比較理想的調音方式。
當然這牽扯到搭配性,但如果這個機器能應付大部分的搭配還能做到高性能高解析,
那就是該廠家的Know how跟技術結晶了。

另外低頻算是頓點強交代清楚的類型,我個人是很喜歡,但若喜歡低頻包圍感的話可能會不適合。
中頻的話因為那個層次感跟圓潤感,人聲非常好聽,該交代的氣音轉音都還是有表達出來,
並且極美化,一聽就知道是日本式的調音,整個聲音完美的像瓷器品一樣。
但我個人是聽類似HD800到PS1000之間的刺激度,所以STAX009對我來說有些不夠刺激,
這個是口味問題,這有些類似她很完美,但不是我的菜那種感覺。
不知小林大對近來有點火的Hidition 韓國客製化耳機心得如何?期待您的試聽分享~

小威1978 wrote:
不知小林大對近來有點...(恕刪)


韓國Hidition的音色不是很對本人胃口,所以沒聽非常久。

概說一下那時聽到的NTRM、NT6、NT6 pro。



NTRM(三單體)
不錯的空氣感讓人聲蠻具有感染力的,接續良好三頻造就不錯的通透感,

當整個通透的空間內都充滿空氣感,就會有一種類似空氣柱的音場。

但是整個被渲染到空氣中的音色粒子,並沒有從中到外慢慢由濃變淡,

而是密度相當的散布在一個圓球空間裡,這會讓聽者抓不到聲音中心,

講難聽點就是凝聚度不夠會有聲音潰散的問題,進而影響短而確實的樂器聲成像(小鼓等)。


NT6(六單體)
這隻雖然三頻的比例比較合我為口,但他調音的方式是我最不喜歡的部分,

這隻是平衡稍偏中高的調音,但是中到高整個蠻平的而且聲音飽滿度跟光澤度沒追上解析,

讓高音樂器都有點刺激。因為不夠圓潤我聽一下下就拿下來了。


NT6 pro(六單體)
那天聽到的三隻裡面個人覺得蠻不錯的耳機,雖然他算比較偏中下盤的調音。

但整個中低到低頻的成像還蠻立體的,中頻雖沒有特殊調音但是人聲不散不乾很正常,

高頻的部分有一些閃亮感裝飾,一些背景樂就像星空般,不刺眼卻亮麗。

整隻耳機的感覺借用了一些大廠的調音,然後全面稍微沒這麼厲害的版本。

我比較想知道Craig讓你們等了多久才收到東西~~~

smallwhite7 wrote:
我比較想知道Crai...(恕刪)


小白大您好:
這次購線的過程相當的順利,不到一個月就收到線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