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聽】 流行的感染力──Sony Z7耳機2014台北體驗會感想

我潛艇上浮起來路過

這是01官方活動,對人家參與官方活動意見還很多的,離開01如何?考不考慮每個官方活動的PO文都貼一次你的話?

至於這分享文,私心覺得還算客觀,好壞都有。你真該看看版上那些好話說盡且沉了幾個帳號還會互相推來推去的文章,那才叫有問題。

a147896325 wrote:
(恕刪).....至於你寫這篇文章 不知是你的感想?? 還是只是為了z7所以出賣自己的靈魂??

首先站在一大片鏡子前,然後雙腳呈現半蹲狀態。之後兩手向前伸直,五指並齊,身體些微向前傾。最後把伸直的雙手向內移動....
感謝方塊大支持

其實想了一晚
忽然豁然開朗啊
與其在容易被放大解讀的地方繞圈圈
把不必要的SONY自家對比和形容拿掉就OK了
最多以自己手上的東西做比較
純留下優點缺點的敘述
整篇會更客觀公正
正所謂刺耳聲音反而是改進的助力
截止前也許會大翻新
PHOENIXBEC wrote:
感謝方塊大支持其實想...(恕刪)


老實說他們也不是想戰你,只是跟過去SONY比真的是恨鐵不成鋼(你剛好又拿來跟過去的老機比)

不過有比較才會有進步不是嗎?大家都想要讓SONY回去過去輝煌時代阿.......

你這篇至少比某篇吹捧文好多了,但是個人認為Z7在樂器方面應該是無救,HD600 650 K701推不好也不會造成樂器音色扭曲粗糙

近期SONY調音偏流行跟低音也不能怪他,畢竟那才是主流,在整體虧損連連的SONY下

要推出當年生物震膜的CD3000應該是沒辦法了,想回歸R10 CD3000年代榮耀必須再把生物震膜搞出來

阿,也許技術不在了,畢竟縮編了大量部門,那些工程師也不知還在不在.....


我是覺得別人捧請去戰別人
是不是挑釁想戰明眼看也知道
一開始想理性討論
結果一直挑釁
用詞越來越難看

針對我"出賣自己靈魂"都來了,這不是挑釁不是戰我想不到是什麼
還是以後每篇開箱都要來這句當作打招呼,語助詞無意義

反而若我把聽到體感全污成黑的我才覺得是出賣靈魂
價格有意見我想正常,因我也覺得稍貴,但也覺得沒什麼,由市場決定

不過既然這樣豈不是要去戰一戰數量龐大的鐵三角木殼幫
戰一戰Grado RS-1幫
W11JPN音響性好嗎?能聽古典嗎?能聽搖滾嗎?
只能聽女毒不全面,所以不值二手還3萬8?
RS-1音場大嗎,聲音細膩嗎?適合聽大編制嗎
只能聽小品爵士之類,所以不值2萬?
這種聲音/價格、價值/價格事情太敏感也太難衡量
小弟不淌這渾水

唯前面有人批"又貴又爛",我是無所謂,因我沒買
廠商訂那價,若不適切自然沒人買單
都已有老玩家買了
這樣很不尊重已買Z7的人

另,有一派人是獨愛聽暖暖糊糊只差沒咚滋的聲音,老人居多而且不在少數
台南及老家我身邊就認識有幾位,有一位還已意外過逝
還是要批這些人品味爛嗎?
還是Mcintosh擴大機、TANNOY喇叭、Mullard真空管愛好者要順便戰一下?
我覺得會很精彩

留點尊重
我聽到的確也是有糊現象,是事實
但"爛"你可以同理心,擺在心裡想私下講
直接公開放嘲諷我覺得太過火

還有只要有機會誰不會想試著拿
不過都寫到這樣了,還被要被說出賣靈魂
我都不知道我沒來01的2年板風變這樣

==========================================================

回調音
老SONY迷
從卡帶時就玩過SONY耳機、SONY CD座機的人我想對SONY都會有特殊情感
但耳機、隨身聽又比座機變化又大很多
恨鐵不成鋼你我都有的
前幾年我恨鐵不成鋼的念頭得不會比較少

想法上才是有落差
特別是SA5000這隻異數及到現在Z7發表前前青黃不接的時期
SA5000是隻很驚豔也很難搞難搞的耳機
如果真的這麼好處理、受寵,SA5000早已大賣

20萬器材"才能"推好
小弟餵耳機用的前端含電源處理普普通通
加一加也才30萬左右,在一堆人眼中是不入流
我不敢說我有處理好手上現役AKG 701,BEYER 880,SENN 650
更不敢說我能處理好SA5000
還是我要把家中喇叭在用的近百萬訊源來接一下才夠格?
好吧我的確無聊接過去推HD650跟DT880
不過沒意義啊,有幾個會這樣幹

或者我也樂意揪幾個朋友去家訪已經把SA5000推到好又耐聽的人聞香
小弟木耳耳聞屬實絕對"秉除良心;出賣靈魂"大推
至於CD3000此外還有隨身神器D77的拋售消息也不吝告知
機況好價格正常我有興趣

承上
我不是在批SA5000,而是這隻玩得動的很少
所以看起來SONY自這隻之後也有慢慢調整方向
走向CD3000老耳機說法
也是以SA5000為基準點,慢慢從極冷底慢慢轉為正常
我從來沒講跟CD3000一樣,這放大解讀不知歪曲到我都不敢置信
SONY目前給我感覺是:SA5000後嘗試在解析與感性上找平衡
SA5000比起CD3000時期,我會毫不猶豫選後者
為什麼?因為CD3000更全面
搭配出音響性音樂性耐聽度不會這麼搞剛
當然你可反我是記憶美化CD3000是音響音樂性兼備,我不否認,都十年有了

對我來說這次SONY進步已是樂見
也覺得這方向可以給予肯定
文中也提過Z7還差那口氣,Z10應該可以期待
一口氣和你說的很遠很遠...我覺得沒有意義
你不知下一隻到底會怎樣
一口氣可能是又耗個五年八年
很遠很遠也可能只是幾個月

總之,我是不理解為何要放大解讀
這是篇官配文,我已盡力寫出
如果每篇心得大家都來這樣戰
沒必要這樣吧?

=======================================================

以上一些不滿
小弟只是無名小卒
僅玩得時間還算久還能說說嘴
改完評論後若還看到奇怪的戰文我也不會理會了
只回應理性討論

s90071s90071s wrote:
很好奇都沒有人跟我一...(恕刪)
PHOENIXBEC wrote:
我是覺得別人捧請去戰...(恕刪)

30萬的前端
P大應該不是用之前的Corda套裝吧?
耳機:STAX 009S 相機:Leica Q2 手錶:AP 15300ST
我沒有要挑釁你啊 我真的只是好奇才問

因為我身邊有cd3000和sa5000的人 都覺得和z7差很多 不只素質連走向也一樣

但是我看到樓主有自己的見解 那我就相信你不是要拚z7才寫這篇吹捧文
a147896325 wrote:
我沒有要挑釁你啊 我真的只是好奇才問
恕刪
但是我看到樓主有自己的見解 那我就相信你不是要拚z7才寫這篇吹捧文


耳機經歷聽個一星期再慢一個月功力的聽幾秒也知聲音的"絕對"差很多
真要以做精確且絕對上的比擬
Z7是大致1R聲底為基底去做改進
喜歡1R的上Z7準沒錯那樣

更明白點我講的不是表面的絕對
而是一個相對的大方向
從CD3000兼有=>SA5000冷底極不易處理=>感性但音響性欠缺=>開始加回音響性,看起來是有朝兼有走去,也看起來找到了個固定的方向
還是說我記錯CD3000不是音響音樂耐聽性有取得一個平衡的耳機?
如是這樣我可道歉誤人子弟
那有空我也將去源音看看能否一圓記憶
順便也給CD3000一個評論

要說拼Z7我不否認有那一點想法
但回去看初板原文實在看不出那一點像在吹捧
要說是吹捧文
那板上開箱我看99%是吹捧了
真要吹捧Z7,我還覺得用某些開箱文連缺點都沒的筆法更有用

好奇...這麼好奇,那幫個忙一下
"出賣靈魂"這個你到處去貼看看,別只有耳機板,其他手機板、車板、電腦板開箱
還是順便你去這次請的演講者劉名振主編FB上貼一貼
劉大鬍子、高傳真林家樑的FB、蔡克信醫師、Myhiend小葉、蘇友瑞教授那說看看
別開分身,面對有頭有臉的人這樣講我也很好奇你會怎樣
不過放心,連劉大鬍子都被唐凌罵過,只要你夠行

好了
吐完這篇後不再以戰文回應
心平氣和聊天歡迎
把主題拉回到Z7身上

剛剛一刀剪了下去




四芯只有兩芯是鍍銀線
關心高檔耳擴, 從全[不能說]開始!
過去的銘機就讓它過去吧,再怎麼去嫌Z7,SONY也不會特地出一隻銘機給燒友,畢竟是以現在的市場取向,調音的部分偏流行也是SONY目前的趨勢,拿以前銘機也是有失公平性,光系統上搭配Z7目前也還很少,後續的搭配性也是挺期待的

當時在聽Z7時,搭PHA-3平衡模式,空間感及解析真的很不錯,換成一般模式,甚至用小弟目前使用的一體機DR.DAC2 DX(改PCM1794),推起來也沒比PHA-3平衡好

再聽之前有考慮過買Z7,不過要搭平衡的話,就真的要去評估平衡的器材,光這點就會讓我猶豫到底要不要買Z7
palchiu wrote:
剛剛一刀剪了下去


豬腳大你太猛了
是要換頭?


jameskumg wrote:
再聽之前有考慮過買Z7,不過要搭平衡的話,就真的要去評估平衡的器材,光這點就會讓我猶豫到底要不要買Z7


純猜測...平不平衡不是重點
朋友的單端DIY推Z7除了解析輸PHA-3走平衡一點
其他層次、通透、低頻控制沉潛、音場完整性都好過PHA-3
重點是那台DIY成本才2千
都不好意思跟老闆講了

基本上同意某樓大大SONY這次有點頭重腳輕
不過畢竟第三台耳擴吧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