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樓也太偏了吧?

我從來沒說DAC沒用,我也從來沒說機器通電開始的失真跟雜訊不需要被隔絕或處理!

我問的是高價DAC較手機內建好在哪裡?

居然說不同DAC解讀出來的0與1排序不一樣?意思是錄音訊源的是001110001111000,但不同DAC解讀出來的可能是010101010101010??? 這叫效果比較好? 這完全不叫還原錄音好嗎?! 那根本是不同的聲音了!!!

我沒說iPhone不用DAC就可以發聲耶! 各位前輩的中文要不要重修啊?


What the !? wrote:
隨身聽比起手機音質還有保證的一點就是隨身聽的CPU、DAC只需要專心解碼放大音訊就好,
而手機不是只有播放音樂,還有一堆工作在執行,使得內部的訊號就會影響到音訊的品質喔。
所以隨身聽的音質通常會比手機還要來的乾淨。


這是我目前看到唯一有認真在想跟討論的回答。我先前也有提出同樣的想法。

當iphone把耳機的DAC做在lightning接頭的時候,我想到2件事情:

1) 耳機用的DAC可以做的很小很便宜
2) 當手機供耳機用的DAC做在手機以外,是不是就排除了機器通電所產生的失真與雜訊?

各位要去養金磚黑磚請便,我只是提問的人。



解出來的東西是類比的...
類比類比類比
然後CPU架構去看一眼就好
功課自己做...傻眼...

44th wrote:
這樓也太偏了吧?
我...(恕刪)



看來如同UTST20兄所言,朋友在討論DAC之前,請先去了解何謂"DAC".......,如果順道查查"44.1 kHz / 16 bit"這玩意兒所代表的意義會更好。
44th wrote:
這樓也太偏了吧?我從...(恕刪)

decode (解碼)= 看懂樂譜
dac (轉類比) = 唱出來

兩個不同人看同一個譜,但唱出來音色不會完全一樣吧?你講的0101都一樣指的只是第一階段的解碼(不是dac,而是codec做的事),但大多數人都把這兩段動作混在一起叫解碼,所以難免會造成你這種誤解
Sony PHA3用了2顆ES9018。頂級DAC。但搭配Z7試聽了將近40分鐘。
把常聽的曲子都跑了一輪,並沒有特別好或驚豔之處。
或許差別還是存在的,但人的耳朵不一定能輕易查覺出來。

就如拿raw檔和jpeg相比,細微差異是存在的,但正常觀看下這圖片的美醜是不會改變的。
AMOLED,量子點,IPS這三者的色彩與對比,左邊最好。右邊最差。
但IPS大家還是用的很開心很滿意。不是嗎?
只有擺放在一起比較,這些微的差異才會被凸顯。
舉這些例子是因為聲音很難用文字定義比較。圖片影像相對容易理解。

手機用上好的dac和高階播放器差別,我想也是類似以上的舉例。
只要是設計淂當,沒有用廉價dac。聲音大概就這樣子了。
音響展幾百萬的器材堆起來,聲音也沒因此就飛上天。
能買好的器材當然是爽事。人生樂事。也是一種自我要求。

九帶犰狳 wrote:
decode (解...(恕刪)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6899892/

這個比較就很明顯解答了誰唱的好,iphone明顯聲音就是又扁又虛沒什麼密度
就算是壓縮過的影片音質受損但用比較的還是比得出來,所以不要再以為
專業的播放器跟手機差別不大了。
小弟最近也剛敗入Piorneer DXP-30R,先說結論吧,我認為高階撥放器一點也不科學,請叫他"玄學"!!

怎麼說呢?
以同一首孫燕姿的2011年作品-當冬夜漸暖-來說好了,這首歌我手上的是320k的MP3版本,以前都用電腦喇叭聽,覺得沒問題,很OK!!
後來放到手機裡面用耳道式耳機(森海CX3.00)聽,感覺更好聽了,因為開頭低音就震的我不要不要的,人聲清晰又甜美!!

結果哪知道最近放到30R上面聽,不聽還好,一聽都快吐血了,同一副耳機,同一個音源檔,結果低音沒啥變,但是人聲完全走鐘,又薄又尖,背景還多了很多壓縮產生的"虛音",這肯定有問題啊!!

後來找了FLAC版本的檔案,同一副耳機、同一個撥放器,音質大躍進,除了人聲正常了,還多了以前聽不到的細節,發現原來燕姿姊姊的氣音這麼銷魂...

以下是我對玄學不負責任的理解,手機+MP3音源對耳機的要求易推低阻抗,但是這樣很容易產生高音刺耳以及低音不深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它把音域去頭去尾,在人耳不容易發現的區域進行劣化壓縮,所以基本上你還是會覺得好聽,而且推力不足的問題是手機的軟肋,畢竟對手機來說,電力與空間都是錙銖必較的點。

但是對高階撥放器來說,優先確保了推力,再加入高解析無損音質格式的支持,再來就是如何在放大的時候降低躁訊,所以濾波就變得很重要了,最後才是音色。

對很多人來說調個EQ就以為是音質了,其實你能改變的只是某個頻率的音量強度而已,你有沒有想過,在你調了EQ之後,是想聽的聲音出來了,但是不想聽的干擾音也更多了。

而所謂音質,就是1~0之間的遞減,如果你只聽過0.78分的東西,他人再怎麼跟你說0.85甚至0.98,你也是無法理解的。

最後,就是看了他們家的視頻,害我一時手滑買了30R跟MDR-1A的2.5mm升級線,給大家參考囉!!

claus950 wrote:
以同一首孫燕姿的2011年作品-當冬夜漸暖-來說好了,這首歌我手上的是320k的MP3版本,以前都用電腦喇叭聽,覺得沒問題,很OK!!
後來放到手機裡面用耳道式耳機(森海CX3.00)聽,感覺更好聽了,因為開頭低音就震的我不要不要的,人聲清晰又甜美!!

看到您這篇文章,我特地去把這首歌找出來,我的音樂檔是FLAC,手機是Sony XP,之前平常聽這首歌都用Sony的藍牙耳機,雖然有LDAC加持,但聽起來就只是比較清晰,其他沒什麼特別感覺。一直到昨天把看了文章之後,就把我聽DSD音樂的裝備拿出來,耳機是Sony的A1BT,另外接OPPO HA-2SE DAC耳擴用有線聽。聽起來果然就有相當大的不一樣,除了重低音增加,還有音樂的深度和細節都出來了,聽起來感覺就是和平常不一樣。從以前到現在,手機都是因為要負責眾多功能,頂多只由一顆DAC晶片去處理音樂,很難有充裕的資源再去處理更多的音質效果。而隨身聽或DAC就可以全心在處理音樂,用各種不同的功放晶片和濾波元件,把音樂處理的更細膩。與其說是玄學,不如說是科學製造出來的音樂魔術,而魔術人人會變,各有巧妙不同,這就是玩音響器材的迷人之處!
敗家不歸路, 越走越恐怖
手機dac好比intel U系cpu
高階dac好比intel X系cpu
看完這樓覺得好有趣喔,我也來試著解釋看看好了
我想因為大家看到大大在第12樓說的話所以都爆走了哈哈哈哈哈

CPU跟DAC是完全不同的東西,所以你在12樓提到"DAC吃重的是那個D to A的過程,所以需要好的處理器。",大家就爆走了,然後開始話題圍繞在DAC的差異上,話說看到這邊我也覺得這樓偏掉了,因為你需要的是好好的了解CPU跟DAC的差別,這也是有某幾樓叫你先科普一下DAC的原因。

"DAC吃重的是那個D to A的過程,所以需要好的處理器。",這句話前半段是對的,後半段是錯的。

處理器歸處理器,不管處理器在怎麼屌,就只是處理一堆0跟1,沒辦法把0跟1轉換成我們能夠聽到的聲音,因此需要所謂的DAC。換句話說,處理器裡面就是一堆D在跑啦,不管跑得再快再屌還是D。真的要說處理器在撥放器裡的作用,就是讓整個系統能夠運作而已,所以撥放器的CPU不用到很好,夠用就行,反正CPU在怎麼屌也跟聲音沒關係,頂多系統跑得很順。

至於DAC這部分呢,你說的沒錯,每一顆DAC做的事情都一樣,我也知道你所說的意思,每顆DAC做的事情都一樣,那結果也應該是一樣的啊!!!錯!!!這就跟跑步一樣,都是一樣跑步的動作,但每個人的速度都不同,DAC做的事情一樣,但不同DAC的電路卻完全不一樣,數位訊號經過不同電路,最後出來的結果就有不同的類比訊號,還是霧煞煞嗎?沒關係,我可以舉例。

跑步,每一個動作都需要做到最準確,每條肌肉出力越完美越好,但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動作也不可能一樣,所以每個人的速度都不一樣。

DAC,每一個轉換都要精確,每條線路越少雜訊越好,但每顆DAC的設計線路不同,材料也不同,所以每顆DAC的聲音都不一樣。

每支手機一定有DAC,IPHONE7有沒有DAC我不知道,因為我不曉得他是做在外面還是做在裡面,但我知道的是他好不好聽跟他用A9還是A10還是A11完全沒關係。

最後,手機的音質沒有比較好是因為:

1.手機的DAC通常都是有聲音就好,沒有特別設計過。
2.有特別設計過的,還是會受到手機裡其他晶片組及電路的干擾而降低音質。
3.像U11那樣外接一條小DAC,DAC是需要電源供應才能夠運作的,從TYPE-C孔輸出的電源不夠力,聲音也會不好。所以才會有像DA-10或HA-2這種手機專用的外接DAC喔!裡面有內建電池,這才是真的跟手機完全分開。

是的,這一切都是科學,只是你沒有學到而已......,有人說玄學嘛...姑且算是吧,因為在個人認知範圍外的都很玄

以上,希望有解答到你的疑惑,但如果你問我"為什麼DAC電路不同,轉出來的還會是同一首歌?",這我就不知道要怎麼解釋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