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以為是比較文而已~
ED8跟PSK比較~我PSK連聽完一首歌的耐心都沒有~ED8卻可以讓我久久不能忘懷~
大家說TF10適合樂器~但是我卻很喜歡他人聲的位置~讓我聽起來一點都不突兀~
我不玩團~我也喜歡去國家音樂廳包廂聽音樂~
但是讓我意外的是~ED8在我聽來卻是第一~
講完廢話了~認真針對幾個小點澄清一下~
1.其實U家在網路上始終是小眾~就算店家自己也弄了個網站~但是在上頭的人也是那幾個~
印象中也沒誰有U家的~
反而是品X的Grado幾乎是在PTT或各大論壇都會出現的推薦選項~
我想大家會反應激烈是因為王道大的口氣問題~應該不用扯到店家很用心經營之類的~
2.還原真實度本來就不是所有人心中所想的~真實在每個人的定義也不一樣~就像我上頭的廢話~
而且我還有三四個在樂團~玩音樂的朋友也是比較偏好我的ED8甚於PSK~即使他真的像S大說的是很"戲劇性"
3.喜好有很多層面~我就不愛那種王道大說的太有"凝聚力"的人聲~很容易膩~
所以缺點優點都是隨個人喜好變的~那又有何絕對的優缺點?所以當有人很主觀把他覺得的缺點列出來~
相對對其他人就會造成心理不是那麼舒適~
有時候~轉個口氣和緩點就好~沒必較把話說這麼絕對~
你有一群可以應證你想法的朋友~我也可以找出另一群認同我講法的朋友~世界很大的~
沒想針對人~只是寫一下對這整串的討論串看下來的心得~
這對用家很不方便,除了形式上這個缺點外
他的空間感不足,如果在低價位中還想要聽大編制交響樂時就很不適合了
例如2K要聽大編制古典,我會推K77、K99,而非SR60i
G家的凝聚力也是隨著它的等級慢慢增加,但在同價位中,凝聚力都算優秀。
它在女聲甜度上輸給鐵三角的甜美音染
它的耳罩舒適度也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
如果嫌它的女聲不夠甜美,我通常推鐵三角
如果嫌它的空間感不足,AKG K271、K240或是拜耳DT770pro~990pro都是好選擇
如果嫌它開放無法隨身攜帶,shure的凝聚力也算很不錯
上述其他品牌各有擅長,雖然凝聚力不及Grado,但是至少還有一定的水準
但在個人聽感中,U家凝聚力似乎不合乎個人的最低標準,而且我也想不出非推它的理由
至於個人是否需要公信力,我完全不在乎這個
我也沒在賣耳機,只是小小玩家一枚,個人見解不重要,各位看看就好
言論自由市場中,就是自有公評。
至於還原真實是我的上位理念,凝聚力就是我的最低要求,音場必須搭配精準且很穩的定位
這就是我的喜好
耳機+mp3心得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180&t=1486069&p=10#18575591
真實嗎...我覺得真的有所謂的真實嗎?我自己錄音用耳機聽時都跟現場不一樣了,更何況錄完之後...=___= 而且每一把,每一台樂器音色都不同耶。就算能定義成小提琴音色的音波有一定的範圍好了,讓人有一定的辨識度,可是哪樣的表現才是最符合真實的,這真的很見人見智。
至於大家說的"凝聚"我是真的有一點難理解,我只知道我有的時候喜歡的是Ultrasone那種直接強烈而偏硬的敲擊,它的打擊系的低音凝聚力有相當的水準,特別在幾款單體離耳朵近、耳罩比較小、罩杯淺的耳機有這種感覺;
可是有的時候我又很喜歡Denon那種鬆軟的擴散音....所以,單以這種"凝聚"來說誰好誰壞,似乎也是每個人都不同。
Ultrasone比較為人詬病也是他的特點的地方就是s-logic,聲音不正對耳道經過繞射可以製造出比較寬廣的音場,可是也會帶來高頻聲音損耗的問題,所以它又把高頻加亮,讓人產生一種錯覺,這就是一些人比較不能接受的地方,甚至會有"沒有人耳機這樣做的"說法出來...而且,誰知道真正的音響器材應該要怎麼做的,江湖一點訣,說破不值一毛錢,就像那個Low Emission隔絕幾%的電磁輻射,不就是一塊耳罩下面的鐵板嗎 =____=
我覺得花大錢還是可以買到聲音之美,因為美雖然說是主觀但是其實基本的層面、原則還是要顧到,可是下面的地基打好了,上面的樓層愛怎麼蓋,那真的是個人自由意志發展的問題。
最早的古鋼琴是敲擊沒錯,不過更早的大鍵琴和另外一種比較小型的始祖spinet,都是用撥絃的方式發聲...以前的鋼琴發聲能力、共鳴能力都很差,一直到金屬音板和鋼絃的普及才賦予它鋼琴之王的地位。
...不過我也是沒聽過木製音板+黃銅絃的鋼琴音色就是了。
https://linktr.ee/Feng_Jen_Wu
王道兄會這麼說,就好像是長期聽耳機長期交換耳機之後,得到的一些個人感想,至少不是空口說白話,網路上隨便看一看就說的那種,而是都有親自去聽過或者實際擁有過的,例如說有些耳機剛聽很驚艷,買回家之後,久而久之開始不可避免的發覺一些小缺憾,希望同好們能有個方向少走點冤枉路罷了,當然了,其他網兄們所表達的情形大概也是如此,只是看法有別而已。
各位一樣都是聽過許多好耳機,現在大家陷入哪個比較好,或者聽感怎樣怎樣,其實都沒錯,有聽過的人,大概都能知道那是怎麼一回事,大家都是同好,把爭論降低層級為討論之後,我想大家都會有所收穫或者交到朋友的。
例如:XX訊源,XX樂曲,XX音樂格式之下,某某耳機在第幾段會刮耳,或者低頻沒力
如果用這樣比較實際的討論方式,會不會比較簡明一些?
其實沒考慮到電源線材耳擴,還是不夠嚴謹...唉..聲音還真是個難搞的東東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