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停止‘Burning In’ 你的耳機 (科學與迷信)

xyznumber1 wrote:
弱弱地問一下,那耳機線的burn in 也是不需要的嗎?


敝人發表一點點淺見
不論電源線或是訊號線以及喇叭線:
線材材質 & 方向性 & AWG & 絞線數量與方式 & 隔離方式與材質,
還有接點接頭材質....etc,都會有影響。

但是我本人是不玩線的,我覺得基本到位不要太粗製濫造就好,
甚至有沒有混銀或渡銠鍍金都還好,但銅要有基本純度,AWG與絞線數量有取得平衡,
最後再上個隔離網都算達標,所以不論電源線訊號線喇叭線(耳機線),
我單條都盡量不超過3K。

至於線材要不要burn in?我是覺得不用啦!!

要用多少電壓或多少安培burn in?可能你耳機(喇叭)單體早掛了,
訊號線?是要爆機體嗎?
電源線多少能RUN一些我還信...

微弱電流能讓金屬原子序去稍息立正站好,依照理想(幻想)方式去排列?

機器要稍微熱機這我倒是肯定的

個人耳機系統硬體排序來說:
耳機>耳擴/DAC>線材
硬要多塞一個就是,電源(雜訊)處理比線材重要多了。

比如只能二擇一:
A.萬元等級USB線材接上沒處理雜訊的USB接口
B.1200元USB線材接上低雜訊的USB接口

我會選B
devil2772 wrote:
拜託,一支耳機連出(初)聲都讓你"覺得難聽",那你買它做三蜜小朋友?
然後,你信誓旦旦認為它Burning In後會天地反轉一切不同?
重點是還要Burning In上千小時?


我個人是會run的,且也會用白噪粉噪run的
我只是想趕緊讓耳機進入狀態
但不會Run太久
上千小時我覺得太誇張

我大多數覺得24~48小時不少耳機都已經進入狀態了
厲害一點就1個禮拜不定時
之後基本上都不會有太多差別


我覺得有一些情況可能有些人忽略掉了

為什麼我要去買一隻我聽不慣的耳機呢
"因為它是我聽得慣的耳機,但是它還沒進入狀態"

為甚麼有些人會認為自己買的耳機初聲難聽的要死

如果是沒試聽的我沒話說

但以我的情況就是這樣
我去耳機店試聽,找我想要的耳機
找到了我滿意的耳機
買了新品回家聽之後


"這甚麼鬼聲音,這不是我要的聲音阿"


想必某些人當下會有這種情緒反應

其實很明顯,耳機店的耳機,大多數都已經run很久了
而新品耳機沒有
所以才會有這麼大的落差感


有些地方也會見過說某些廠商會對單體做run-in的動作
那這樣說起來"有些廠商"的"某些耳機"就沒會有run-in前後差異很大的問題
但不是全部廠商

畢竟如果中低價位的耳機還要耗時間做這件事情我覺得對廠商並不是一件划算的事情對吧
反正開發過程確認製造規格可以產生這種聲音就夠了
生產完就直接賣給消費者啦

那這種耳機初期聲音是不是就會跟預定狀態有些差異?


實際感受run-in有差異/沒差異這問題我覺得還有許多變因沒辦法一概而論
譬如我吃胡椒辣不覺得辣、辣椒辣比較受不了
我朋友則跟我相反
同是味覺,兩人對不同東西的敏感度都不同
聽覺也是如此
所以是個因人而異的問題

run-in越久音質越好?
我覺得耳機跑越久,材料運動更靈活,但也意味超過了就會過鬆
跟人類的成長過程一樣 幼年、壯年、老年
全盛時期都是壯年,我認為聲音也是
我K240這隻用久了之後反而覺得聲音鬆鬆的,沒有以前的一點凝聚力
不過聽得倒是很輕鬆啦,不會難聽

我想文中也寫了"音質"這是很主觀的,所以沒辦法一概而論

但是物體越使用,都會有不同程度的變化(老化)基本是確定的
所以我認為run-in是肯定有變化的,但沒辦法定義好壞,通常只是為了讓他進入預設狀態



舉一個run-in越久越好聽的反例
之前想買封閉耳機在公司聽,我在耳機店聽Superlux HD662 EVO,覺得聲音不錯我喜歡就買了
結果回家一開聲

挖喔~~~~這是我買的耳機嗎?聲音凝聚力跟音場都比試聽的耳機好很多耶,run都不用,我直接可以拿來聽了
反觀耳機店的聲音就顯得太鬆軟了點
可能運作太久吧w


而且這可能也跟run-in無關
事實上,耳機店的耳機遭受多少人+時間摧殘是不知道的www
而且會有像線有沒有被使用過度而斷芯這種絕對會引響音質的問題存在
這也導致一些人買了耳機覺得聲音有出入的原因之一吧


最終我覺得run-in可以做
但適可而止
run的過程隔一段時間就去聽
但只要發現已經沒有太大的差異其實就可以停了
(run很短就 沒有/很小變化 也可能是廠商有處理過,也可能是材料特性)
然後去享受音樂

s900712z wrote:
我個人是會run的,...(恕刪)


舉個例子,車子剛買的時候,裡面的機件應該相性很差吧,跑一段時間後,讓機件磨一磨,當初那些稜稜角角也就變圓滑了,我想耳機也是這樣吧。
樓主希望大家和國際接軌,用了 Burn-in
可是大家好像還是喜歡 Run 來 Run 去
http://www.mobile01.com/forumlist.php?f=20
我發現這邊一堆人各說各話

我自己有好幾隻耳機
也有同一支重複買的經驗
目前我的認知是這樣

1. 極少數不用Burn-in:
少數耳機Burn-in過跟沒Burn-in過差不多,尤其是中國仿冒耳機或入耳式部分不需要Burn-in
2. 大多數需要Burn-in:
大部分耳機需要Burn-in,就算百元也會有差,不相信可以買兩支,回來聽一下差異
然後其中一隻使用Burn-in的CD去開聲,請用正確的方式Burn-in,例如合適的擴與時間,過一兩個月你就會發現差異不小
如果沒有專用Burn-in CD請用正常的樂器音樂
不要去用粉紅噪音之類的,那耳機會報銷

整體來說
runin與否是我覺得要看品牌
目前就我認知JVC AKG 跟ATH大部分非常需要Burn-in,而且放幾天不用,需要暖機
不過如果是philips、聲海與BOSE這類遇過一兩隻Burn-in不明顯,他們買回來聲音就已經一定表現

另外請不要排除另外兩種可能
就是DAC或者AMP不符合你耳機特質,沒辦法發揮你耳機所有極限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你耳朵很爛,所以聽不出來
另外就是Burn-in知識不足,沒成功Burn-in,多玩幾個耳機就慢慢懂了

我想這不是胡扯或者沒有依據
而是非常明顯有差
如果要科學依據可以去看國外一些測試數據
基本的磨合是存在的
事實是在科學上就是無法分辨出差異

沒有任何方式可以量化出差異

一堆人都是喊爽的 "我覺的有差呀", "你耳朵爛聽不出來", "你設備不對"

但是完全都是自己在幻想, 沒有任何根據, 這不就是迷信?

如果自己聽爽的就算了, 但這類人還會像直銷一樣到處傳遞莫名奇妙的理論

自己迷信還要強迫別人接受 講不過別人就OOXX

這世界上有鬼跟外星人的機率還高點....

nicalbaby wrote:
事實是在科學上就是...(恕刪)


科學數據我上網查是有差
不過有些認為數據不明顯
這篇的原文可能參考這篇
https://www.innerfidelity.com/content/evidence-headphone-break
https://www.innerfidelity.com/content/measurement-and-audibility-headphone-break-page-4
這篇是用pink noise,在我經驗裡面會越用耳機越難聽
他本身是可以做音響耐用度或者性能測試,不過這個東西用久了,會破壞掉單體,有經驗就知道他並不適合做burn in
所以他的實驗從根本而言就是失敗的
因為根本連研究都沒研究
從內文可以看出原作者預設立場是主張都沒差的,只是前一篇明明看出數據有差還說沒影響也被人點出來,加上他的數據還是有在變⋯⋯
所以這作者的最後看法是會帶來影響存在但不大(廢話,有哪個智障還在用pink noise Burnin),他表示是些微客觀差距對於聽得出來的人會有很大的主觀偏差他無法理解(才跑不到正常耳罩burn in時間1/3是有多大期望)
他後面還是嘴這不是耳機帶來的影響
是人自己幻想
但她數據已經證明有變化

我是比較期待有人用真正用心去試驗
例如用音樂去測試
而不是容易燒壞線圈的pink noise
另外耳罩300hr等於剛跑開一點點
有不少是一千小時的


我沒有測試機器
但回頭以我個人經驗,burnin 也是要看耳機
因為用了幾十台了,不得不說大多不能無視burn in帶來的變化
雖然不是每個耳機都會在老化之後變得聲音更清楚好聽
但在我經驗大多數是真的有提升

這些文章中認為腦部接受耳機
我必須說這是智障的想法
因為你只要找兩個沒聽過的耳機,比你現任耳機解析度高,而且是評論中RUNIN差很大的
其中一個去對著空氣用正確方式RUNIN
立一個擺著
之後回來再請人協助盲測,去聽看看哪個比較好聽就知道現實了
我想這麼基本的實驗都不會做
竟然用最差的RUNIN方式...pink noise做了一堆做錯廢物數據
原作最後發現確實有變化還硬要說沒有差...
如果還相信那真的很可笑又可悲

我覺得不該用輕藐的語氣去質疑認為有差的
就是因為有不少人burn in後聽起來非常明顯變好才會有這類說法
反過來那些耳朵聽不出來真的沒資格出來說什麼
其實聽得出來的,尤其是聲海的高階耳罩,有burn in跟沒有burn in聲音的差距是連沒有經驗的新手都聽得出來的差異,不用AB test.

曾經擁有一個聲海HD650全新的耳罩,實際burn in 時數超過300hr,剛開始50個小時是變化最大的時候,到後面200hr之後趨於穩定

就沒啥變化了,包含我現用的耳機Campfire audio Polaris這隻圈鐵耳道,剛聽的時候真想賣掉,跟在店裡聲音完全不一樣,一直到忍

了一年,聲音定型了,不錯!

ps: burn in主要差異還是在影響發音單體的運動,材料都會有機械性質(韌性/彈性),就算材料不超過降伏點,來回震動久了,會產生材料疲勞,所以聲音一定會有差的啊。(材料力學知識)

skysinger wrote:
科學數據我上網查是...(恕刪)



事實上就是科學驗證沒有辨法證明有效差異

"差異"是一定會有的, 誤差值也是差異 關鍵是差異值有沒有實際的作用

我們當然知道一條線 一個膜 一片膠 在全新和1000小時使用後在"物理上"肯定會有不同

但是這個"物理上"的差異有多大? 大到足夠讓人"察覺"到對音質影響?

退一萬步來說, 如果在"物理上"產生了變化, 就一定是往"好"的方向變化的嗎?

難道不會存在"壞"的變化? 絕大多數的人都說RUN久了會變好聽, 卻找不到有人覺的變難聽的

有人比喻新車也要花時間摩合, 但有看過車子愈跑愈快愈順的? 車子只有愈開愈老化

汽車討論區會有人跳出來說這台車開到30000公里後發生了質變, 又快又順車子不抖動連異音都消失了?







nicalbaby wrote:
事實上就是科學驗證沒...(恕刪)

有啊,耳機店就有這種被操壞,聲音很奇怪的試聽耳機,另外也有人聽新耳機覺得好聽,熟了後反而不大喜歡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