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 01首開 高階音樂欣賞者專屬隨身播放器 -- SONY NW-ZX100


TseungKwanOppl wrote:
就你們這麼認真,認...(恕刪)


我覺得他叫鬼打牆哥好了
明明就沒有什麼專業知識
愛在那邊當大師
被戳破就在那邊鬼打牆
俗話說得好 半瓶水響叮噹就是在說他這種人才
真正的高手 不論是在音響領域或是音樂領域的
他們才不會在網路上秀下線
(至少我認識的不會 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電腦怎麼使用XD)

看到滑個那哥就會知道GG大講話中肯又有實力XDDD
TseungKwanOppl wrote:
就你們這麼認真,認...(恕刪)


嗯...的確, 原本看了看樓主狂妄的發言想回一下

但後來想想不用, 因為她應該是故意的

網路論壇看久了, 大部分是理性的討論辯駁, 但有些故意的挑戰文的確是不用太認真的

專業的討論還是留給好的交流文章裡就好
未來有個人會需要你
這很正常 音響確實是玩具
就跟男人最愛的 車子 手錶 女人一樣 興趣嗜好不同而已

至於你推薦的SPOTIFY 基本上就是流行歌為主
專業古典樂迷都是它拿來當試聽用的
且內行人也不會把流行歌當作鑑定音質的主要工具
因為流行歌曲是音樂與歌曲分開錄
所以麥克風只收歌者的聲音 不可能有定位 音場的問題
還有專業器材音染本身就很重
且音樂又是電子合成的 經錄音師修修改改 失真其實很嚴重
所以專業的鑑定還是要以現場經驗為主
通常都是古典相關音樂會
流行歌手的演唱會不準確
因為麥克風本身有音染 專業技師還會針對歌手聲音特性聲音去做調校
所以不適合作參考

..............................................................................................

樓主你以上寫的這兩段,問題很。。。

看在真的懂器材和聽各種類型音樂[全類型跟各種音源]並真的有在鑑賞的人眼裡,你會顯得。。。

不打算針對你寫的進一步辯駁或進一步解釋。


*這或許就是為什麼內行燒友不會上網發表文章或者回复,

[的確也是有很多資深厲害的不太會使用電腦,也有一部分是懶得上網,不然隨便瀏覽而已,當面談才知道果然厲害!!!],


看著小老鼠在迷宮裡面繞來繞去繞不出去,這是一種挺冷感且變態的趣味。。。

他們就好像坐在雲端享受,沒事往下看到底又再吵什麼,磕磕笑完回過頭就忘了這回事。。。

evolution829 wrote:
這很正常 音響確實是...(恕刪)

其實我有時覺得台灣發行的CD聲音比Spotify破
推薦及介紹是好意,本人沒有義務去背書或是保證內容百分百無誤

a26490541 wrote:
就算有再好的器材,沒有懂得欣賞的能力都是空談
RS1e+WA7d對他來說就是聽古典最佳器材組~...(恕刪)


謝謝 感謝你的肯定
這邊看起來就你最友善 感動
古典音樂與流行音樂本來在聽感體驗上就大不相同
在這邊我都一定公開測試曲目的 有機會試著體會看看就會明白

就我感覺RS1e最不好的地方是在極端高頻時偶會有尖銳的情況產生 可是這還要看錄音
大部分的情況是不會 例如大編制的管絃樂如馬勒的《第八號交響曲》就有機會出現

至於 什麼DSEE HX ClearAudio+ 還有其他聲音設定裡的選項 我現在一律關閉
感覺SONY的這些調音可能是針對某些 高音質流行歌 古典樂不適合
謝謝你的建議 謝謝


K_hikari wrote:
ZX系列只有ZX1推力差吧
ZX100 ZX2 推耳道綽綽有餘了...(恕刪)


我有試過ZX100推HD800 音量開到底30
是可以聽的 聲音並不會很小 在可以聽的範圍
一些細節也可以聽得到 可見推力不是問題
我有試過Xperia Z C6602推K702、K7XX
音量開到13格(滿格15)
是可以聽的 聲音並不會很小 在可以聽的範圍
一些細節也可以聽得到 可見推力不是問題!!!
可見初代Z根本神機!!屌打各種隨身聽沒問題!!!

pariah.T wrote:
身為一個頂尖的音樂欣賞者,一個專業古典樂迷...


我也很友善啊!我覺得樓主是個平易近人的音樂欣賞者。。。

御紫零 wrote:
好笑了 我以前從事音樂相關行業四年多
第一次聽到麥克風有音染...(恕刪)


不好意思 不好意思
看來是我們兩對音染的定義不同吧

因為我發覺同樣唱歌 用不用麥克風聲音差很多
所以才會認為麥克風本身可能有音染 可以藉此去調整歌聲
特別是現在流行歌手 找來的都是一些不會唱歌的
長的漂漂亮亮的就靠一張臉賣錢
要不就是一些不知哪裡找的路人甲乙丙
號稱實力派的 在我看來也是...唉唉
在這種前提下唱片要賣只有透過所謂的後製才勉強能聽

相對於古典樂迷 更著重的是在詮釋的部分
況且人耳本來就不介意失真
我聽古典音樂這麼多年
還有非常豐富的現場音樂會經驗 怎麼會不知道樂器失真的問題
只是相較於音樂本身帶來的感動 一點點錄音上的瑕疵算是可以接受的
這點可能一般流行歌迷無法體會吧

Hight~你好 wrote:
那大大說用scl5。。這支耳機不是不好聽說還是某家三口老闆的最愛
而是音場太小音色較偏清亮。。大編製的音樂所有樂器縮成一團
音場氣勢拉不出來
真的合適嗎??...(恕刪)



這話不能這樣講 能不能聽古典音樂
與要不要聽古典音樂 是看人不是看器材
欣賞音樂的最高境界是「無聲勝有聲」
有聽過光看樂譜就感動落淚的例子嗎?
當環境不允許時 如果手邊只有beats還不是一樣能聽

相當年我還是窮苦藝術青年的時候
Panasonic的CD隨身聽和附贈的耳機就聽完馬勒全套交響曲了
欣賞古典音樂和流行音樂不同之處在於 古典音樂需要更多更強的對樂曲的感受力
而非音響效果 要音場厲害一點的用想像的就可以
流行音樂無太多感受力的問題才會去強調音質
要用聽流行音樂的方式來欣賞古典音樂基本上聽聽音響測試片就好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