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ght~你好 wrote:
另外。。聽大編製的音樂。。
如果沒有空間。。金錢。。外在環境。。和居家的因素的話
當然是用喇叭聽才能得到最佳的聽感。。
這應該是沒有爭議的。。..(恕刪)
1. 確實兩聲道要聽大編制曲目 參考我之前在國家音樂廳
欣賞華格納《崔斯坦與伊索德》音樂會 主辦單位導聆所使用的系統分別是:
喇叭:FOCAL Maeatro Utopia
擴大機: 前級Simaudio MOON 850P + 後級Simaudio MOON 880M * 2
訊源: 筆電接DAC Simaudio MOON Evolution 750D

整套系統建議售價加一加約500萬
用這套聽古典聽大編制 大歌劇一定過癮 但跟現場比還是很大不同
舉例來講因為歌劇錄音人聲都比較靠前 真到歌劇院 音樂廳去聽
位置再好也是有距離 聲音肯定不是像歌者對著麥克風那麼近
而位置不好 人聲太遠聽起來效果是很差的
所以為何有些發燒友會感嘆現場不如家中音響
主要還是這些人已經習慣聽唱片後製後的成果
面對真實的聲音反倒不知該如何去感受了
但換做是擅常鑑賞歌劇這種結合音樂與戲劇的頂尖音樂戲劇藝術欣賞者的話
就會明白 在舞台上現場戲劇表演本身就有一種無可言喻的 非凡的藝術傳達性
再連結音樂 舞蹈 詩歌 布景繪畫 燈光效果 演出者的表情動作...
呈現出的是一切藝術中最完美的狀態 只是如此崇高的境界
那些只會拔插頭 玩電線的人是不會明白的
追求聲音會有極限 但追求永恆的藝術價值沒有極限
2. 姑且不論什麼時間 空間 金錢等等... 回過頭來看
重點還是在個人聽感 而聽感才是音響世界裡最值錢的
有好的聽感才能體驗好的音響 再搭配好的音樂好的錄音 自然能聽的出其價值
所以問題還是出在使用者個人 聽感 器材 音樂類型與錄音 彼此之間環環相扣
有著極其密切的相互影響關係 中間只有一個環節出了問題 對整套系統都會造成影響
不是像論壇一些人講的 買了幾個沙包墊材貼紙
換了幾條電線 就把整套系統形容的飛天遁地 生龍活虎的
也不是單就某件樂器做做測試就行 由淺至深
先從偏流行的 錄音通常較好的爵士樂 學習簡易的辨別樂器 人聲
初步了解什麼音響二十要的等等相關知識
再進階古典樂 從編製小的室內樂 獨奏器樂
學習對各聲部的分離度 定位感 空間感...的判定
終極目標再往上當然是朝大編製的作品邁進
只是國內很多發燒友還是卡在這一步 大編制曲目的評論還是比較少的
特別是歌劇這部分還是很弱 完整的評析我幾乎沒看過
可見得懂音響的人不一定就懂音樂 每個人的能力強項專攻都不同
多參考各家意見也沒有什麼不好 不要一堆人又在那邊演戲 虛虛偽偽的
看到用家端高檔配備 例如本版耳機大師... 耳機牆...
又是哭又是跪又是拜的 ... 講那些都沒有用




)





的時候 幾百塊的耳機 馬勒全套交響曲還不是照樣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