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藝術無國界,音樂無貴賤」─ Sennheiser IE800專業評測


Hight~你好 wrote:
另外。。聽大編製的音樂。。
如果沒有空間。。金錢。。外在環境。。和居家的因素的話
當然是用喇叭聽才能得到最佳的聽感。。
這應該是沒有爭議的。。..(恕刪)



1. 確實兩聲道要聽大編制曲目 參考我之前在國家音樂廳
欣賞華格納《崔斯坦與伊索德》音樂會 主辦單位導聆所使用的系統分別是:
喇叭:FOCAL Maeatro Utopia
擴大機: 前級Simaudio MOON 850P + 後級Simaudio MOON 880M * 2
訊源: 筆電接DAC Simaudio MOON Evolution 750D


整套系統建議售價加一加約500萬
用這套聽古典聽大編制 大歌劇一定過癮 但跟現場比還是很大不同

舉例來講因為歌劇錄音人聲都比較靠前 真到歌劇院 音樂廳去聽
位置再好也是有距離 聲音肯定不是像歌者對著麥克風那麼近
而位置不好 人聲太遠聽起來效果是很差的
所以為何有些發燒友會感嘆現場不如家中音響
主要還是這些人已經習慣聽唱片後製後的成果
面對真實的聲音反倒不知該如何去感受了
但換做是擅常鑑賞歌劇這種結合音樂與戲劇的頂尖音樂戲劇藝術欣賞者的話
就會明白 在舞台上現場戲劇表演本身就有一種無可言喻的 非凡的藝術傳達性
再連結音樂 舞蹈 詩歌 布景繪畫 燈光效果 演出者的表情動作...
呈現出的是一切藝術中最完美的狀態 只是如此崇高的境界
那些只會拔插頭 玩電線的人是不會明白的
追求聲音會有極限 但追求永恆的藝術價值沒有極限



2. 姑且不論什麼時間 空間 金錢等等... 回過頭來看
重點還是在個人聽感 而聽感才是音響世界裡最值錢的
有好的聽感才能體驗好的音響 再搭配好的音樂好的錄音 自然能聽的出其價值
所以問題還是出在使用者個人 聽感 器材 音樂類型與錄音 彼此之間環環相扣
有著極其密切的相互影響關係 中間只有一個環節出了問題 對整套系統都會造成影響
不是像論壇一些人講的 買了幾個沙包墊材貼紙
換了幾條電線 就把整套系統形容的飛天遁地 生龍活虎的
也不是單就某件樂器做做測試就行 由淺至深
先從偏流行的 錄音通常較好的爵士樂 學習簡易的辨別樂器 人聲
初步了解什麼音響二十要的等等相關知識
再進階古典樂 從編製小的室內樂 獨奏器樂
學習對各聲部的分離度 定位感 空間感...的判定
終極目標再往上當然是朝大編製的作品邁進
只是國內很多發燒友還是卡在這一步 大編制曲目的評論還是比較少的
特別是歌劇這部分還是很弱 完整的評析我幾乎沒看過
可見得懂音響的人不一定就懂音樂 每個人的能力強項專攻都不同
多參考各家意見也沒有什麼不好 不要一堆人又在那邊演戲 虛虛偽偽的
看到用家端高檔配備 例如本版耳機大師... 耳機牆...
又是哭又是跪又是拜的 ... 講那些都沒有用



pariah.T wrote:
1. 確實兩聲道要...(恕刪)

有人聽懂他在說什麼嗎?麻煩翻譯一下
講了半天,什麼內容都沒有啊,你真的聽過馬勒?

firedogz wrote:
有人聽懂他在說什麼...(恕刪)


基本上它根本搞不太懂二聲道是啥

連單聲道跟雙聲道都長期分不清就能了解是啥程度了(神奇的是是這樣居然能寫出洋洋灑灑一大篇關於音場得心得聽感...)

pariah.T wrote:
1. 確實兩聲道要聽...(恕刪)




我在來吐嘈一下,這張音響係統在這樣的空間及擺設,能發揮3成的功力就算很好了。

還有你自認是天才的音樂鑑賞家,是要用腦放,還是花錢升級器材(一下又腦放,一下又要花錢買器材的),我一直看不太懂?




樓主你一直歪樓,前言不對後語的,到底還討論Ie800不,到底還討論Ie800不,到底還討論Ie800不?










要說音樂去音樂鑑賞室去吧






m909922 wrote:
我在來吐嘈一下,這...(恕刪)


這就是標準的自亂陣腳、自曝其短...

買了個旗艦耳道跟耳罩就以為獲得全世界,開始自視甚高、貴古賤今,頻頻放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大絕,諸如:等你跟我一樣天才就能理解了唷!;結果被懂得更高階器材、音樂素養更高的版友打臉,只好放大絕說我有聽過 500 萬的音響喔我好棒棒,另一方面又自相矛盾的說器材什麼的不重要,腦袋才是重點。孰不知講越多反而越顯得自己通篇觀念錯誤,破綻百出。

只要有高階發燒器材的版一定都會有這種人啦
相機版也一堆,買了一台高階單眼就開始唱秋,結果被別人拿更高階的打臉,就開始說器材不是重點,腦袋跟技術才是;然後接著又被技術比他更好的版友打臉。

我們還是來討論器材吧
pariah.T wrote:
感謝您的熱心分享 ...(恕刪)


看你回文都蠻慢的,想必是都花了不少時間在文字推敲,
但看到的內容還是老梗
知道我為何將李希特與魯賓斯坦的專輯放在最前面嗎?
就是想看看你是不是巷內的!然而你卻覺得這是音響發燒取向的音樂...
真的為此感到遺憾
其實推薦的幾張專輯只有那兩張SACD與人聲的前兩張(香頌與現代爵士樂)算是發燒片,
(當然"內容"若不行,錄音再好我也不會聽)
其他推薦的雖然錄音都不差,但比起音響效果更能讓人體會各類型音樂都有它美好的一面.


我並不避諱說自己是音響迷,但在這之前我更是個音樂愛好者,不要以偏概全認為音響迷只聽發燒音樂.
下圖是目前系統(千萬別因為羨慕就有酸葡萄心理)



一般來說音響迷大致上有三類:
1.為了音樂而音響
2.為了音響而音樂
3.純粹為了炫耀

終究只有第一類的才能夠長久對音響有所堅持,並熱衷於音樂.
而你文中所指的應該是第二類吧!!
基本上此類音響迷架上就沒幾張唱片,且大多聽發燒音樂,因此很快就會對音響失去熱情(退燒?)
我以前也與這類音響迷有不少交流,他們除了多聽發燒音樂以外,還有一種傾向就是特別喜歡放大編制交響曲與歌劇.
可能是因為大編制交響曲與歌劇能為自己帶來更多感官刺激(不論自己到底喜不喜歡這音樂),或能在同好面前炫耀自己音響多厲害...
我從你的文章中某種程度嗅到這味道,當然你還多了想展現自以為的不凡品味.
第三類因為動機就有問題所以不做討論.


其實你不必多費心推薦什麼歌劇(事實上蕭提的唐懷瑟我也有),因為比起華格納我更喜歡莫札特與普契尼,
建議你多聽聽不同類型與時期的音樂,不要以管窺天


另外也建議不要PO什麼去國家音樂廳聽音樂會的票根與大廳照片,
這行為跟時下的小女生連吃個稍好大餐就把照片往臉書貼的行為沒啥兩樣
當然若對你來說聽音樂會很稀奇的話也無可厚非啦


Tonyli181 wrote:
全世界最好看的舞台劇 帝女花 - 任劍輝 & 白雪仙 主演...(恕刪)


感謝分享 不過那種東西我是不聽的 你可以推薦給其他人 謝謝

畢竟我做為專業古典樂迷 欣賞音樂當然都是以古典音樂為主
像我也是剛剛才從國家音樂廳 欣賞完音樂會回來


其實現場音樂會對訓練聽感是有顯著幫助的 但建議是選好一點的座位
像國家音樂廳的二樓中間音響效果真的很好 樂器聲音的準確度非常高
不過都是針對古典樂 流行歌手演唱會也是麥克風+擴大機+喇叭開的大大聲 轟隆隆的
純粹就是感受熱鬧氣氛而已 在那種環境下不但聽感訓練沒幫助 甚至噪音環境下聽力還有影響
所以要玩音響器材 鑑定評測器材 還是以古典音樂為主要測試 當然還有正確錄音也很重要
畢竟 正確音樂+正確錄音=正確聲音 有了正確聲音才好測試器材做出正確評論
一點意見 僅供參考
m909922 wrote:
純脆陰天打小孩轉一...(恕刪)


其實我懷疑他的耳朵可能很早以前就報銷了
引他的言"當年窮苦藝術青年>>>的時候 幾百塊的耳機 馬勒全套交響曲還不是照樣聽"
幾百塊的耳機動態比不夠 弱音(ppp)下聽不到細節,只好將音量調高來聽,之後又突然來個最強(fff)
這時再轉小聲已來不及傷害已經造成了
不過對他來說應該沒什麼差別,畢竟他的腦補能力是一流的
m909922 wrote:
不過建意最少用WA5來驅動,那動態與細節才出的來,前端至少也要用INT204+hugo下,在配上幾條jps電源及usb線等,還能表現的不錯...(恕刪)



感謝您的建議 有機會我會參考看看

只是常看m大在板上推薦產品多是簡單描述
沒看過有什麼長篇幅的詳細評析
內容又頗有耳機論壇風格 感覺比較像是像聊天性質
舉其說是心得 反而更像是店家在介紹商品
不過一般用家當然無法跟商家比
商家設立目的就是為販賣產品 自然會有一套話術和說詞
所以如果可以還是希望再多補充一些心得內容

另外建議用家發表評測時 最好要能提供測試曲目
目的是讓其他用家做對照 好比較出差異
若是要建議推薦產品 也應該描述更加具體
參考國內一些專業音響論壇網站的器材評論文章
也都是有提供測試曲目 錄音版本的
我覺得這是最基本的要求
要不然說真的 隨便講什麼...這個比較好 那個比較好
什麼跟什麼組合比較好
什麼改善很多 什麼提升不少的 ...這誰都可以講
反正音響世界裡 貴的永遠比便宜的好 且越貴一定越好 不是嗎?

還有流行歌再來什麼音場大一圈 什麼細節多一層... 更是離奇
比錄音師還厲害 在錄音室都辦不到的事情
結果器材堆一堆 軟體調一調 電線接一接... 就可以辦到
你想有可能嗎...
pariah.T wrote:
還有流行歌再來什麼音場大一圈 什麼細節多一層... 更是離奇
比錄音師還厲害 在錄音室都辦不到的事情
結果器材堆一堆 軟體調一調 電線接一接... 就可以辦到
你想有可能嗎...


唉~你自己還不是一樣呢?不知到耳道式耳機天限嗎?

音樂檔轉一轉,曲子塞一塞 耳機接一接... 就可以辦到
說什麼大音場...真是離奇
你想有可能嗎...

pariah.T wrote:
況且時下流行歌曲內容往往太過膚淺,甚至有些還帶有暴力、情色性質,這些音樂本身就是不健康的。或許現代人音生活壓力較大,但在音樂欣賞的選擇上也不該當成是宣洩情緒的手段。

可是華格納的作品就常常圍繞著"情色性質"
你推薦的唐懷瑟是怎樣的故事呢?能否請你為大家說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