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機天生的死穴就是頭中效應

這點應該沒有什麼好爭議的

但我想問的是,耳機的頭中效應到底是算優點還是缺點呢?

如果是缺點,我覺得鐵三角的人聲感覺就是從頭中發出來的

如果是優點,AKG K1000的Wigner結構又是來幹嘛的

綜合以上來說

我覺得頭中效應就是耳機的特色,應該不能以優缺點來定義他

雖然頭中效應過強真的會不耐聽

另外,特色就會有人喜歡有人討厭吧

我是這麼覺得,不知道版上的各位燒友想法如何


附上一個人聲前面又集中的三寸天堂
文章關鍵字

我是不喜歡頭中效應,個人覺得密閉式耳機頭中效應最強
再好的密閉我都聽不習慣,以前耳罩耳機一定買開放式

靜電耳機算是頭中效應比較不那麼明顯的,平板耳機也是
我蠻重視輕鬆感及耐聽度,所以目前用LCD2,

AKG K1000沒機會聽過,當時某倒閉DIY網站清庫存,20K不到
當時以客廳喇叭系統為主,耳機只是書房桌機上網時聽的,所以沒考慮高價耳機
加上都說很難推,所以沒加入團購,不然倒蠻好奇K1000的聲音倒底是怎樣的
aiex123123 wrote:
但我想問的是,耳機的頭中效應到底是算優點還是缺點呢?

二聲道音響系統, 直接站到二支喇叭中間聽聽看.....

頭中效應, 比較不符合真實生活體驗.
不過, 很多事情都是習慣了就好.
也許有人聽習慣了耳機, 反而覺得去音樂廳聽演奏, 沒有那種被包圍, 與樂團融為一體的參與感.
鐵家多數都是腦內定位居多
習慣當然收一整套木頭都在所不惜
不習慣連開放式一副都不想收哩

但鐵家不是每副都有頭中效應
可別牽著人家的鼻子到處走阿(誤導嫌疑)
不過鐵家最大的特色的確就是在這邊
唇情男 wrote:鐵家多數都是腦內定位居多
習慣當然收一整


可是我聽過的鐵家好像都是…

不過我很喜歡這個聲音

從買耳機到現在幾乎都是用鐵家的耳機

只是想覺得這應該算是音色不是優缺點

steffen wrote:
我是不喜歡頭中效應,個人覺得密閉式耳機頭中效應最強
再好的密閉我都聽不習慣,以前耳罩耳機一定買開放式

靜電耳機算是頭中效應比較不那麼明顯的,平板耳機也是
我蠻重視輕鬆感及耐聽度,所以目前用LCD2,

AKG K1000沒機會聽過,當時某倒閉DIY網站清庫存,20K不到
當時以客廳喇叭系統為主,耳機只是書房桌機上網時聽的,所以沒考慮高價耳機
加上都說很難推,所以沒加入團購,不然倒蠻好奇K1000的聲音倒底是怎樣的


我自己有KK(10xxx號),但沒覺得非常難推。我自是用Sugden Headmaster推


大略形容感覺是清亮不熱鬧,我認為會是不少人對女毒/人聲的追求目標
主因是聲線凝聚,輪廓鮮明跟k5,6,7,8是完全不同方向,這幾系列我感覺不到人聲的特點
而是平實耐聽。

缺點是無法面對複雜場面,如交響,協奏曲
另外低音的反應與力道略顯不足,但是這是KK要帶來的聲音,或許正因為如此
才能創造如此凝聚清亮的人聲。

大紅荳 wrote:
我自己有KK(10x...(恕刪)


若頭大師都可以推了,那SCHIIT LYR應該也OK吧,近年因為平板耳機的推出
推力大的耳擴選擇也比以前多很多了(我現在用LCD2+LYR)

只是就算出現2手的K1000,價格也今非昔比了

大紅荳 wrote:
我自己有KK(10x...(恕刪)


這樣的缺點應該是KK沒有被推好才容易出現的問題
例如低頻殘弱、整體聲音偏薄刺、音場寬但容易亂等等
畢竟連AKG在說明書上都會建議要用綜擴去驅動比較適合
耳擴的話除非有特別對應K1000的輸出做調整(例如WA5)基本上都不太能推好
另外最好也是在全平衡的系統下KK的音響性才能夠發揮得更好
至於人聲的部分的確是許多後生晚輩難以比擬的優秀(K812還不清楚)
80~90年代耳機發展黃金期的代表作之一當之無愧

wtcjack wrote:
這樣的缺點應該是KK...(恕刪)


這部分我想引用自己在aa的發文,我認為那不是所謂的推不好
這點只要考慮到KK的response frequency以及單體設計就可以預見會有這些情況
所以我認為這是設計團隊做出的妥協。

大紅荳 wrote:
以下個人見解:
沒有管味就推不好森海家囉~

就我認知不少人其實不是很愛森海旗艦級偏暗偏空的聲音,卻又受不了grado/ath/shure
的熱情與濃郁。再加上森海皇冠加持就誤闖進去,然後拼命找擴來調成自己想要的聲音,
找來找去都脫離不了那樣的聲底,因此森海旗艦們就變成了餓鬼。

實際上對我來說森海旗艦們是濃縮咖啡,grado/ath/shure可能就是焦糖瑪奇朵
一般晶擴管擴就是調整甜度,風味,甚至加上些裝飾點綴,不見得處理得好,但是不容易難聽。

而有人愛苦澀的森海自然喝得愉快,喝不慣的人,還是要加點糖,加點奶,這就是為啥他家需要管味。
實際上真的把濃縮咖啡當水灌的應該少之又少,所以對很多人來說找擴一向是森海家難題。
我甚至有認識一學長入門就是森海HD600,聽了一年多最終出掉了。因為覺得最棒的耳機廠牌旗下最棒的耳機
也不過如此,所以轉戰喇叭去了。但我認為他是錯殺忠良,更甚至太淺嘗輒止。

實際上很容易可以玩玩這些初心者。像我老爸愛聽鳳飛飛,江蕙,黃乙玲,葉啟田等,先讓他聽喇叭,HD600這些
然後grado PS500壓軸,猛然就像喝慣白開水後忽然間變楓糖漿,之後提到ps500都是讚不絕口,但是我想我直接
一開始就給他grado/ath他很可能反而覺得膩。隨著這些經驗累積,我越來越不喜歡在不對的時間、地點來試聽比較
因為受到心理層面影響太大了,甚至比較眾多耳機也會因為順序等因素影響評論。

所以現在我都不太喜歡太武斷給予評價,而是拿某些經典耳機做參考來說明走向。


簡言之,我認為在這層次屬於個人偏好。頭大師也不會把KK弄得空曠冷刺,而許多直覺推不好的人
也像我在AA文中所述,聽不慣而已...遇到這種的我都推去聽shure srh 1440/1840
通常這兩隻就有一隻可以符合聽不慣太熱情,又嫌KK,HD650這類太空曠,太冷聲的人。而不是
在耳擴,線材想盡辦法卻把耳機弄得四不像。
大紅荳 wrote:
這部分我想引用自己在...(恕刪)


我昨天才把我的K701借給朋友的媽媽聽,接著我的SL-s490,他們那種不是發燒友的聽了都說很好聽,還捨不得拿下來,聽一下子就上癮了

K1000我覺得是AKG把它當喇叭在做,不像是耳機,應該叫做「頭戴式喇叭」。我上次有在My ear試戴過,頭戴式喇叭無誤。K1000的對手應該是Sennheiser surrounder,我覺得啦,因為感覺兩個是差不多的產品,只是一個戴頭上,一個放在肩膀上...

看過Sennheiser surrounder應該會覺得奧菲斯不算什麼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