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點應該沒有什麼好爭議的
但我想問的是,耳機的頭中效應到底是算優點還是缺點呢?
如果是缺點,我覺得鐵三角的人聲感覺就是從頭中發出來的
如果是優點,AKG K1000的Wigner結構又是來幹嘛的
綜合以上來說
我覺得頭中效應就是耳機的特色,應該不能以優缺點來定義他
雖然頭中效應過強真的會不耐聽
另外,特色就會有人喜歡有人討厭吧
我是這麼覺得,不知道版上的各位燒友想法如何

附上一個人聲前面又集中的三寸天堂
steffen wrote:
我是不喜歡頭中效應,個人覺得密閉式耳機頭中效應最強
再好的密閉我都聽不習慣,以前耳罩耳機一定買開放式
靜電耳機算是頭中效應比較不那麼明顯的,平板耳機也是
我蠻重視輕鬆感及耐聽度,所以目前用LCD2,
AKG K1000沒機會聽過,當時某倒閉DIY網站清庫存,20K不到
當時以客廳喇叭系統為主,耳機只是書房桌機上網時聽的,所以沒考慮高價耳機
加上都說很難推,所以沒加入團購,不然倒蠻好奇K1000的聲音倒底是怎樣的
wtcjack wrote:
這樣的缺點應該是KK...(恕刪)
大紅荳 wrote:
以下個人見解:
沒有管味就推不好森海家囉~
就我認知不少人其實不是很愛森海旗艦級偏暗偏空的聲音,卻又受不了grado/ath/shure
的熱情與濃郁。再加上森海皇冠加持就誤闖進去,然後拼命找擴來調成自己想要的聲音,
找來找去都脫離不了那樣的聲底,因此森海旗艦們就變成了餓鬼。
實際上對我來說森海旗艦們是濃縮咖啡,grado/ath/shure可能就是焦糖瑪奇朵
一般晶擴管擴就是調整甜度,風味,甚至加上些裝飾點綴,不見得處理得好,但是不容易難聽。
而有人愛苦澀的森海自然喝得愉快,喝不慣的人,還是要加點糖,加點奶,這就是為啥他家需要管味。
實際上真的把濃縮咖啡當水灌的應該少之又少,所以對很多人來說找擴一向是森海家難題。
我甚至有認識一學長入門就是森海HD600,聽了一年多最終出掉了。因為覺得最棒的耳機廠牌旗下最棒的耳機
也不過如此,所以轉戰喇叭去了。但我認為他是錯殺忠良,更甚至太淺嘗輒止。
實際上很容易可以玩玩這些初心者。像我老爸愛聽鳳飛飛,江蕙,黃乙玲,葉啟田等,先讓他聽喇叭,HD600這些
然後grado PS500壓軸,猛然就像喝慣白開水後忽然間變楓糖漿,之後提到ps500都是讚不絕口,但是我想我直接
一開始就給他grado/ath他很可能反而覺得膩。隨著這些經驗累積,我越來越不喜歡在不對的時間、地點來試聽比較
因為受到心理層面影響太大了,甚至比較眾多耳機也會因為順序等因素影響評論。
所以現在我都不太喜歡太武斷給予評價,而是拿某些經典耳機做參考來說明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