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是本體,音檔的選擇與音樂來源會很直接影響聲音的品質,
但是即使音檔來源都是高規格,
用到錯的播放傳輸媒介,例如耳機,
不管你是台灣好聲音還是蝦米好聲音,
通通都會變成超級嘔像

音樂在製作時,其實製作人都已經將音樂混好
對製作人來說,他們會希望你聽到的是他們混好的版本
無論是高頻、中頻或低頻,他們都是一再去調整,
甚至是各個不同的樂器在演奏,
各個樂器在哪個段落誰該凸出、誰該減弱,
都是經過好幾番考量才能達到最和諧的效果

所以有個好的耳機能夠忠於原味,
除了把歌曲表現得淋漓盡致外,
還要能讓聽眾如臨現場
最直接地感受整體音場,
又能很清楚聽見音樂細微的巧思,
對我來說才是有專業水準的耳機

這次試聽的是 Final E4000 和 E5000 耳道式耳機,
以 Spotify 播放 the 1975 的 Somebody else
Somebody else
以及
Pink Floyd 的 Wish you were here
Wish you were here
用兩首反差頗大的歌曲來測試性能

﹝﹝﹝外觀
先來說說兩隻耳機的外觀,
剛拿到耳機是還滿輕巧的,
並不是那麼扎實厚重,
其實這樣攜帶也倒便利。
顏色也不是太亮麗搶眼,
反而是用比較低調的色彩去包裝,
我也還滿喜歡這種穩穩的風格,
雖然樸素又不失高雅
耳機是長筒型的設計,很好拿取
塞進耳朵時,可以跟外界有很好的隔絕,
不會太被干擾,隔音算OK

﹝﹝﹝京線
E5000 採用京線,在聲音的表現上提升了許多性能,
據說在傳輸上更為流暢,
且改善了一般耳機因阻力對音質產生些的微影響
讓傳輸能更穩定,更不失真,
自然也提升了聲音的品質!
這也是 E5000 耳機很大的賣點呢!
而且兩隻耳機都可換線,
提供了不同音樂愛好者更多自由去選擇。

﹝﹝﹝中、高頻音質
兩隻耳機比較起來,
E4000 似乎更合乎中、高音頻的表現,
但並不是 E5000 的表現不好,
而是 E4000 可以更廣泛辨別中、高音頻
聽起來不會太躁,也不會刺耳
高音聽起來是圓滑的,
重點是層次很明顯,
任何細微的聲音可以聽得出來是獨立的,
並非所有高音堆疊黏在一起
聲音顆粒分明
空間感更遼闊,
大推呀!!!

﹝﹝﹝低頻音質
這部分就要來好好誇一下 E5000 了
有在玩 Bass 的人應該都知道
要從一首音樂中好好欣賞 Bass 的聲音並不是太容易
而 E5000 耳機克服了含糊又悶的低音
傳出來的低頻力道很足!!!
但並不像是加強低音,
有點剛中帶柔,聽起來也是非常舒服,
不過相較之下可能因此蓋過高頻,
乍聽下來高頻就不是那麼明顯,
至少整體而言算是平衡
音場空間感也很有可看性
樂器的定位都非常清楚,
迴響也是處理得貼切。

﹝﹝﹝音樂還原度
兩隻耳機還原度都算滿強的!
包括聲音定位、顆粒感、力道,
都有一定相當的水準!
在 "Wish you were here" 這首
E5000 能把聲音中帶有溫厚又有磁性的特色表現得非常舒服
不過這首在 E4000 就顯得聲音薄了一些些
而在 "Somebody else" 這首
E4000 效果器的聲音就很明顯
不會被其他樂器蓋過或是表現不出來
Keyboard 的聲音也很清脆、和諧
改用 E5000 來聽的話
整體節奏感又更強大
更能帶動整首歌的氛圍
因此雖然兩隻耳機各有的特色非常明顯有不同
卻不會顧此失彼,
這是很值得被關注的!

﹝﹝﹝One more song
我覺得還是得看自己平常聽音樂的類型
而不能那麼主觀判定一隻耳機的好壞
最後把去年很喜歡的一張神作挑選兩首歌來測試測試
Faye 飛的 "蒼穹"
蒼穹
和 "洞"

專輯用了大量效果器和合成音效組合堆疊
融合了電子、民謠和世界曲風
所以挑選了 E4000 來呈現。
Faye 在音樂中安排許多不同部門的和聲
很意外在 E4000 和 E5000 中可以聽得那麼清楚
有別於在家用音響播放,
厲害在於音樂空間感變得更遼闊
人聲分部、樂器們的定位也都很清晰
聲音中空靈的特色也是有被表現出來,
柔軟卻扎實,高尖卻不刺耳!

對於耳機不算太有研究,是剛入門的新人
平時聽的曲風非常廣,所以也在考慮買隻適合的耳機,
這兩隻也就進了我的口袋名單

#final #e4000 #e5000 #世貨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