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常多字的前言]
起初聽到Libratone這個品牌是在Mobile01尋找真無線藍芽耳機時版友的推薦,而我選擇耳機在意各方面的表現,包含外觀、通話、音質、降噪能力、配戴舒適度以及是否可以軟體更新考慮過幾個品牌:
平價款:
1.taotronics系列(續航與降噪能力偏中下,但因價格便宜,也不能怪他)
2.JLab系列(購入過旗艦款Epic Air ANC,看準他單耳3支麥克風的降噪通話能力及後續可更新,但通話對方聽起來有時會斷斷續續或忽大忽小聲,似乎自己的聲音也會消噪而導致,但是聽音樂的降噪能力卻不明顯)
中價位考慮過:
1.Airpods pro(太多人拿了,且本身並不是蘋果愛用者,最後放棄)
2.Sony WF-1000XM3(查了各評測,降噪很優,但通話似乎因為設計的關係導致不佳)
看了許多評測後,發現小鳥耳機是最符合我全部要求的,因此先前購入了Libratone這個品牌10周年款的Libratone TRACK Air+ SE,不得不說抗風造能力真的一級棒,騎車講電話、路上風很大的狀況下,都能有不錯的除噪效果,用得很滿意,但可惜的是必須切換成抗風噪模式,而這個模式下的其他頻率降噪能力明顯下降。
而現在小鳥耳機Libratone TRACK Air+ 默默的出了第二代(台灣尚未上市),改善了不少SE的缺點,都有聽到使用者的心聲

二、[簡易重點說明]
以下為測試一天下來的簡易感受,後續有新的心得會陸續更新進入詳細文章前先重點說明二代與一代最明顯的進步與缺點:
優點:
- 聽診器效應改善:不確定是否為這次使用不同耳塞之原因,但是聽診器效應大幅降低
- 通透模式優化:原先SE的通透模式會強制將播放音樂音量調小,有時候很困擾,二代不會強制將聲音調小聲就有明顯的通透感
- 取用順手度改善:開蓋單手更好開,耳機放置方式也更輕易取用
- 自適應模式:1.自調音模式(SE沒有)2.自適應降噪(APP稱舒適模式,比SE更智慧,切換起來很舒服且快速有效? 重點是~~會自動切換抗風噪模式!!!,不用再像SE,需要刻意開啟抗風噪模式,這點直接加滿分
)
- 電量顯示:原先的SE只有一個指示燈,且只有沒電的時後才明顯看得出來,常常來不及充電,這次有更好的電量顯示(下文說明)
- 外觀質感:外觀質感提升,原先的SE質感只是消光的塑膠,這次的2代外觀有消光金屬感
- 配戴舒適度:不確定是否為更換耳塞材質之關係,覺得戴起來更舒適了
- 延遲度降低:聽說是藍芽耳機中第一個使用了新的高通5141,實測下來,SE延遲度約300~500ms,而2代約100~200ms,且單雙耳切換更快速(原先SE是使用主副耳連接方式,在戴上第二支時有明顯的切換延遲感)
- 防水防塵:從IPX4進化成IP54,多了防塵等級
- 切換模式(通透、降噪)若在撥放音樂切換時會有明顯的lag感
- 耳塞相比SE少了一組可替換的大小
沒改變的部分:
- 耳機造型
- 降噪能力依舊只有30db
- 一樣只有雙擊、三擊來進行切換,總共只有4種功能切換,依舊可惜
三、[詳細圖文開箱]
1.包裝盒正面(使用了100%纖維紙漿一體成形,可生物降解回收利用?)
2.包裝背面功能說明
看起來很一般的六大特色:主動降噪、音質出眾、智能調節、超長續航、防水防塵、無線充電

3.開箱內部-簡單的本體、說明書、充電線、耳塞,這次耳機、充電盒沒分開包裝



4.充電倉本體
- 外觀
- 背面
- 底部
- 內部
- 耳塞此次使用的是液態矽膠,且較為圓潤,戴起來更為舒適
- 麥克風位置比起以往有所調整(據官方說是參考聲學,使用震動雙傳導麥克風增強技術?)
- 耳機本體
- 一代比較圖
- 二代比較圖
- 實際麥克風位置1
- 實際麥克風位置2
- 實際麥克風位置3
- 實際耳塞形狀
6.APP介面
- 手動可調模式(0~30db)
- 舒適模式(自動判別安靜環境)
- 舒適模式(自動判別風噪)
- 環境音模式
- 智能調音
- 正常模式
- 低音增強
- 高音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