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 Podcast 與直播的興起,讓電腦麥克風的需求在去年突然地大增,不僅如此,因為疫情關係造就的遠端視訊會議,也讓許多人開始考慮購入一款好一點的電腦麥克風,當 USB 麥克風的風潮越來越熱,這時候該怎麼樣挑選就很重要了!
這次我們挑選3款4000元左右的平價麥克風,都是滿常見的大牌,看看它們在不同的體積、模式下,各有著怎麼樣的表現。
Audio-Technica AT9934USB
- 麥克風

- 三腳架

- 螺絲鎖孔

它的本體是中間長橢圓形狀的部分,下方有個簡易的三腳架讓它能立著使用,旋開腳架的話還能看到常見的5/8吋螺絲鎖孔,讓你也能鎖在其他麥克風架上使用,使用上非常有彈性。
- 按鈕

- 夾具

- 底部

麥克風底部有一個 3.5mm 音源輸出,可以接耳機用來監聽自己聲音,下方一點的是 USB-A 連接線,屬於不可拆卸的設計,就比較可惜了。

規格上 AT9934USB 使用 16mm 的電容式收音頭,支援單一種的心型指向收音模式,頻率響應範圍為 20~20000 Hz,取樣率為 16bit / 48kHz;接上 PC 或 Mac 後不需要額外安裝就可以使用,這種隨插即用的特性很適合剛入門的玩家。
別看它的本體有點像...,AT9934USB 的收音算滿中性的,可以參考最底下影片的2:09處。
Shure MV5C
- 麥克風

- 上半部

- 底座

它圓形的本體大概是撞球大小,下方有一個簡易的金屬底座,不僅體積是三款中最小,看起來也滿可愛的。

麥克風本體後方一樣有 3.5mm 音源輸出,順帶一提它內建的 DAC 聲音還不錯,比很多電腦的音效卡好聽,算是使用上的小驚喜,然後有 Micro USB 接孔、模式切換鍵跟靜音鍵。
MV5C 特別的地方在於提供了語音增強的 DSP 模式,顧名思義就是能放大人聲,並且會抑制背景的噪音,等於先幫你做了降噪處理,是很適合新手或懶人的模式。

規格上 MV5C 一樣是電容式收音,也支援心型指向收音模式,頻率響應範圍為 20~20000 Hz,取樣率最高則是有到 24bit / 48kHz。
它一般模式下收音起來背景音就滿乾淨的,人聲也稍微有厚度一些,可以參考最底下影片的3:52處。
Blue Snowball
- 麥克風

- 上半部

- 可伸縮腳架

- 可伸縮腳架

Snowball 同樣圓圓的頭是三款中最大的,看起來有點像星際大戰中的死星,大概一顆壘球的大小。下方有可伸縮高度的三腳架,拉到最高以後同樣是三款最高的,因為離你的嘴巴比較近的關係,理論上有更好的收音效果(不過伸縮久了會有嘎嘎聲,建議不要常伸縮)。

造型酷炫的它有著相對簡單的機身,後方有模式切換鍵,分為心形、-10dB 心形(適合近場大音壓錄製)與全向三種,等於能覆蓋到較多的使用情境。
下方則是有一個 mini USB 的接孔,我覺得它最可惜的地方是少了 3.5mm 音源輸出,沒辦法透過麥克風來進行監聽。

除此之外它的規格也比較特別,同樣是電容式收音,有三種收音模式,頻率響應範圍為 40~18000 Hz,取樣率最高則是有到 16bit / 44.1kHz,帳面上看似相對弱勢的頻響跟取樣率,其實不太影響一般使用,比較影響的是心理感受。
Snowball 可能離嘴巴最近的關係,人聲的口型變化、唇齒音會比較清楚,可以參考底下影片的5:18處。
入門麥克風所針對的目標很簡單,不外乎會議、直播或 Podcast 類的創作者,功能面上基本上不會有太巨大的差距,選擇的方向一般都會從外型、體積跟錄音品質來挑選,鐵三角 AT9934USB、Shure MV5C、Blue Snowball 這三款麥克風基本上都很合格,大家可以依照喜好去選擇。
那如果要排序的話,我想可以依照需求去排,從桌面空間的妥善利用上是 MV5C > AT9934USB > Snowball;錄製類型的彈性是 Snowball > MV5C > AT9934USB;使用上的靈活度則是 AT9934USB > MV5C > Snowball 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