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若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這回事
在「3C」相關興趣追求的路上,我特別感謝雙親的大概是
「我的雙親賜給我一雙木耳,以及沒有任何音準判斷可言的聽感」
本次開箱的產品是「FiiO FH3」
然而每次購買耳機入坑的原因,回想起來也都挺讓人無語的
但這次至少我會一直記得初次戴上「FiiO FH3」的震撼與感動

▲
因為一直有在玩線上射擊遊戲「絕地求生PlayerUnknown's Battlegrounds」
大概從這遊戲發行後,相關玩家開始留意到所謂「聽聲辨位」的準確度
音樂愛好者講究細膩且動人的音感
遊戲愛好者講究精準的音感判斷資訊
因著射擊遊戲的外掛氾濫,一個星期我也就一天陪著朋友玩「PUBG」
而個人的遊戲喜好則多數是伴隨著各種動人樂曲的「3A類型遊戲」
在這裡,我想花段時間記錄一下購入「FiiO FH3」的過程
原先我不太理解為什麼玩「PUBG」遊戲的使用者都推「Sennheiser IE 40 Pro」
直到有天財政部長說他想買「真無線耳機」輔助日常業務所需
身住新竹的我們買東西其實能比較跟選擇的店家一直都不多
那天晚上繞著繞著不小心就繞到博愛街上
我想同樣身居新竹的「發燒友前輩們」大概也不會感到意外
「盲狙」這行為似乎不存在於那店家,那天人不多,是個安靜的星期日夜晚
太太聽著他的「真無線耳機」,而我聽完「Sennheiser IE 40 Pro」感到相當困惑
根據該店家「舉一反三」聽一隻拿三組的銷售模式
我非常納悶對於「IE 40 Pro」是三隻耳機中我喜好程度最低的
直到老闆拿出「FiiO FH3」並相當自信的告訴我「這組你一定會喜歡」
坦白說看到「FiiO」這個品牌時,我相當猶豫要不要拒絕試聽
關於「聲學」類型的產品,我向來對「日本、德國」品牌的相關產品更甚喜好
「FiiO」反而是在我心中耳機品牌排行相當後面的品牌
然而戴上「FiiO FH3」試聽後,我最終忍不住,向財政部長申請往家中進口
直到財政部長拎著「ATH-SQ1TW」而我兩手空空的回家
「幹,為什麼每次都讓我試聽沒現貨的耳機?」
離開店前,我有點哀怨的結束這安靜的夜晚
聽感如何我不在這段詳述,終歸是相當滿意,否則也不會有今日的這篇記錄文

▲
「FiiO FH3」盒裝為側掀設計,盒裝本體無論正反面都相當素雅
除了品牌名稱、品牌型號、「Hi-Res小金標」再沒其他
掀開外盒後內容物倒是不少
內容包含耳機本體、軟硬式收納套、說明書、台灣經銷商保卡
質感廉價到有點想笑的清潔刷頭以及不在照片中眼花撩亂的耳塞套
並附上網路上找來的產品規格
型 號:FiiO FH3
官方定價:4680NT
驅動單體:美國樓氏(Knowles)動鐵/鈹振膜動圈
阻 抗:24Ω
頻率範圍:10Hz-40kHz
靈 敏 度:114dB/mW
額定功率:100mW
耳機接頭:MMCX
音源插頭:3.5mm L型插頭
線芯材質:單晶銅鍍銀
線 長:120cm
重 量:單個7.3g
產 地:中國

▲
說明書只有簡體中文、英文
內容為基本的品牌介紹、配戴指引、以及保修政策、售後流程
跟個人認為有些「匪夷所思」的防偽查詢
就其內容足見「FiiO」在中國國內有相當程度的經營與市場規模
然而台灣這邊售後則須由經代理商提供
比較讓人慶幸的是台灣售價與製造國的市售價基本上沒有差別
透過耳機店的會員購入價反而比大多通路定價來的更低

▲
「FiiO FH3」的配戴設計如圖所示,是耳掛式耳塞耳機
其配戴感個人認為相當優異,其優異的形容源自於:
雖然相較日常使用的耳機來說「FiiO FH3」略重一些
卻不會發生那種配戴完成後還需要「壓一下耳機」去貼合耳朵的情形
而掛耳型態的設計也相當符合我個人的人體工學
耳掛與耳塞的整體設計均相當貼合耳朵
配戴感比起我個人使用過的所有耳掛式耳塞耳機來的優秀
相當牢靠,且沒有任何「不穩、或是重量分配不均的感受」
另「紅環」為右耳、「藍環」為左耳
不過實際配戴也不會有戴反的現象發生

▲
「FiiO FH3」的耳機本體外觀設計相當素雅
除了左右耳標示以外沒有任何刻字,配戴時呈現倒三角形配戴
就網路上取得的資訊,耳機外觀本體的材質為鋁鎂合金搭配CNC加工
恰巧是我個人相當喜歡的外觀金屬材質用料
尤其在電腦機殼上,但可惜那家自台灣起源的電腦機殼廠商也已轉型
以我個人的聽感與想法來說,這隻耳機不在外觀上多展示些特色算是可惜
聽感有著能向上挑戰的水準,但整體外觀卻沒有與眾不同的特色
或是說以一個音質對得起價錢的耳機產品來說
我個人會覺得「FiiO」夠水準在外觀上留下些讓人更印象深刻的設計
當然在外觀喜好上這點還是見仁見智,也不是說素雅的波紋圖形不好
但這感覺大概有點類似星巴克裝在鋁箔包裡

▲
「FiiO FH3」搭配的線材為3.5mm L型彎頭
標配型號應是官網上的「FiiO LC-B系列」,線長120cm
線芯材質則為四股單晶銅鍍銀,每股24芯直徑0.05mm,線芯總數為96芯
就查詢得知此條線為「FiiO FH5」的標配,現如今應是下放「FiiO FH3」
坦白說線材的效果與特色我個人也並不熟悉,內容也是以前略為爬文得到的結論
銅線應屬於暖聲調,可以加強中低頻音色表現
銀線則屬於冷聲調,得以加強高頻的解析能力
其「FiiO FH3」所搭配的「FiiO LC-B」為單晶銅鍍銀
組合起來即加強高頻的解析,同時也加強中低頻
搭配「FiiO FH3」本身的一圈二鐵三單元配置
我大致可以明白我個人體會到的第一個明顯優點;低、中、高頻都有相當好的發揮
其聲音感受的空間感相當寬敞,聽者感受像身在偌大敞亮的舞台中
但我還是認為大部分前輩們講的比較實在
每家廠商的實力不一樣,聲音喜不喜歡聽過、比較過才知道自己所愛

▲
坦白說我個人並不喜歡線材做成L型彎頭
在蠻多角度的插入或擺放上都沒有直頭來的順手
但也不明白為什麼在耳機店中試聽到的款式有接近一半的比例都是L型彎頭配置
而不得不說這組配線的整體我還是蠻喜歡的
些許類似古銅色加上鈦色的半透明表面
線徑的粗細與質感也相當合適
在收納或整理時比較不會造成絮亂的現象
同時也有著不錯的抗曲度,不會因使用造成明顯的彎折痕跡或變形

▲
從小布包中取出的耳塞,一組耳機搭配這麼多類型耳塞也是我首次遇見
過往經驗大多就標配個大中小同類型耳塞各一
根據爬文得知的結果如下:
左邊耳塞為記憶海綿、中下耳塞為人聲、中上為低頻、右側則為均衡
而均衡耳塞的M Size已預先裝在「FiiO FH3」本體上
因此除記憶海綿耳塞外,另三種均提供S、M、L三種大小以配合使用者耳道
但耳塞的品質個人覺得是有待加強
其矽膠耳塞有幾顆都還能看到明顯且不平整的脫模線
例如右邊均衡耳塞最左邊的那顆就有明顯可視的缺點
但能提供如此多樣的特色耳塞供使用者自行選擇仍舊是相當不錯的
在喜歡主要音色後還能佐以耳塞差別輔助使用者更進一步挑選自己喜愛的聽感
以市場行銷來說「FiiO FH3」這部份做的算是可圈可點

▲
同時附帶硬殼收納盒以及軟布收納包
軟布收納包基本塞不下「FiiO FH3」,那個大小只能塞下額外附贈的四組耳塞
硬殼的部分則可以妥善收納「FiiO FH3」,外殼部分為壓克力做出稜角弧度外型
外部刻有「FiiO」的Logo,內部有皮質墊底,推測應是「PU皮質」
收納盒本體為卡扣是開關設計,相當穩固

▲
最後一個配件是個人感覺沒太多誠意可言的清潔刷頭
照片會騙人就是這種狀況,我覺得我刷頭真的是拍的挺好看的
實際上刷頭的持握部分為塑料,持握尾端的部分感覺像是美工刀割出來的
完全毫無平整可言,相比「FiiO FH3」本身提供的優秀聽感堪稱天差地遠
我個人在購買產品時都會特別留意該品牌的市場策略
「FiiO」本身確實是提供了相當大量且豐富的配件提升使用者體驗
但沿路開箱下來,多數的配件品質跟水準感受較不盡人意
我認為「FiiO」既然能在我試聽多款相近價位耳機中率先擄獲我心
且市售價也不屬於極低價的水平範圍內
理應對於包含的內容附贈物水準有一定的品質控管
以消費者心態來說,我覺得附贈配件可以少,但品質不能差
我個人注重的消費體驗大概是這樣子

▲
濾音網則為固定式不可更換
寫文時有爬到旗艦等級的「FiiO FH7」有提供配件可以更換
「FiiO FH3」的一圈二鐵三單元
主打的特色為兩顆樓氏Knowles動鐵單元、以及10mm鈹膜動圈
據悉Knowles在以前屬於較為高端耳機才會搭配的單元件
於早期累積了豐富的微型電容與平衡電樞技術與實力,現今已成為經典的動鐵單元製造商
採用的是「ED-30262中頻單元」以及「RAD-33518高頻單元」
就爬文結果了解到「鈹膜」的特點為剛性佳,增加低頻的厚實感
但在早期似乎是屬於加工不易的方案,但作為耳機的低頻表現輸出,聽感確實不俗
較有趣的是搜尋:樓氏動鐵、鈹膜動圈這兩項關鍵字時
搜尋引擎大多會呈現出「FiiO相關產品」
坦白說是有點茫然,畢竟對於聲學產品沒有過多研究
這些對於耳機技術層面的差異,大概也還需要相當多的時間去學習
總歸,前輩們一句話「在有限預算內選擇最喜歡的聲音表現」

▲
「FiiO FH3」在聽感設計上,採用為前後腔平衡洩壓
而該設計的效果經過計算與調校,在大動態的表現上較不易失真
洩壓位置分別在MMCX接頭下方以及濾音網旁
老話同前,在微距拍攝下可以檢視「FiiO FH3」的磨砂外觀質感其實做的相當不錯
但就可惜覺得外觀少了些特色

▲
連結插針為現在主流的「MMCX接頭」
市售常見的接口類型大致有各種尺寸2Pin、MMCX、A2DC
個人也是首次使用MMCX接頭類型耳機,先前使用為0.75mm 2Pin插針
MMCX的特色在於可從任意的方向插入、而2Pin插針則為固定方向
初次要分離耳機本體與線材時,對於MMCX的鬆緊度感到些許訝異
相當的緊實,必須用點力才能順利將兩者分離
但一次插拔經驗後就認定日後非必要會大幅減少插拔頻率
也果不其然在爬文中得知
「MMCX」雖然使用上相當方便,但缺點也算是明顯
有點類似卡扣式的插拔設計,插拔次數多了容易造成接頭鬆脫
但對於其可旋轉的原始設計倒能使耳機本體更加貼合耳道,聽感跟配戴感更加舒適

▲
打從上次購入耳機時就發現,現在的線材周邊配件越來越多元化
從早期的換線材改變聽感、至今可機線分離的耳機支援度大幅提升
支援帶線藍芽耳機,也支援無線藍芽耳機
近乎滿足了各種場合與用途
還好我家財政部長單純是外貌協會
他認為「ATH-SQ1TW」戴著遠看像耳環般感到滿意
不然以他個性大概會毫不猶豫把周邊配件買好買滿
而即便MMCX目前支援使用類型如此多樣
我想我大概也不太會去添購其他無線配件
其主因還是不希望因為多次的插拔而造成MMCX接頭鬆脫

▲
購入「FiiO FH3」至今的第三天
即便是寫文的目前也在配戴聆聽中
個人的音樂喜好範圍應該算是相當雜食
歐美流行樂、遊戲配樂、交響樂、動詞大詞等都是聆聽範圍
寫文或專注需求時較為偏好管絃樂器類型
「FiiO FH3」蠻明確的算是需要「Run in」的產品
當時在耳機店內聽完Run in完成的「FiiO FH3」認真的難以忘懷
回家開箱使用後的聽感雖表現也不差
但那完整的空間表現、三頻柔和迴響於耳內的感受
在我個人來說,大概有70分與95分之間的差距
我蠻期待Run開的那天,再次感受那天晚上在耳機店時的感動與震撼

▲
開箱過程基本上告一段落
其本人聽覺本著生我者父母的木耳恩賜,大概沒辦法有太細緻的感受分享
順便偷渡個我最近有點著迷的小魚缸,於我而言
三頻的表現應屬於相當的均衡,聽感的分離度表現也不錯
中高頻的表現形容為「華麗」
低頻表現力道相當的「厚實」
人聲的部分則是足夠的「清亮」
而我中意的還是聽覺的空間感塑造的相當「極致」
至少在相近價位的耳機產品中算是數一數二的
在手機使用上iPhone直推的表現也相當的優異
電腦的部分則是使用野雞耳擴,因為當時購物體驗極差,所以不特別介紹
整體而言「FiiO FH3」是隻就算直推也表現相當優異的耳機
然而話說到尾,每隻耳機輸出的音色各有不同,聽者也各有所愛
所以其實我並不是特別喜歡寫耳機這類的開箱文
畢竟我認知的優點不代表旁人也相同認知的優點
而我認知的缺點,興許在別人眼裡是我的吹毛求疵
所以即便正在閱讀的網友有興趣購入「FiiO FH3」
我也建議先到實體店試聽過後再做決定
「盲狙耳機」這回事,應該只限於急性換換病發時的「臨時處置」

▲
最後,我一直覺得耳機店的老闆相當會做生意
他一直有個很有趣的堅持,希望客戶聽完三組後留下喜歡的一組或兩組
接著再繼續試聽他推薦的其他耳機,並且也不太管客人需要試聽多久
同時也不太給予關於品牌的刻板資訊,把決定權交由客人的聽覺
最後大概聽了七、八款耳機,可能終於找到了你喜歡的聲音
但也許早就不是你當初夢中期望的那個款式與型號
不過你通常也沒辦法欺騙自己的耳朵去選擇次級喜好
也就因此每每只要走進去,我都無一例外的跌入坑裡
最後付了錢才走的出來,某方面來說「FiiO FH3」買的可歌可泣
這段只是對於該店的營運模式小有想法,確實是相當優秀的商業模式
倒也不是打廣告,就是對於自己長期業務經驗的工作內容有所感觸
真想打廣告的部分大概是對我家財政部長
「喜歡的話,我買送你好嗎?」
那是世上無論多少價錢的耳機都無法模仿的悅耳波紋
21/04/12,記錄就此告一段落,感謝你的閱讀
我是MLA,完美的聲波,贈予了我在夜深人靜時萬中選一的聽覺饗宴,為此紀念。